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所屬學科或領域:(歷史)
適于的學段/年級:(北師大八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的是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情況,由三個代表人物和三個代表內容組成: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發起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提出“文學革命”口號;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推動新文化運動向前發展。教材內容的安排可以說是提綱挈領,獨巨匠心。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后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教材通過選取三個代表人物來實現這一歷史事件,既可以讓教材內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讓學生掌握通過了解代表人物把握歷史事件的方法。
本課重點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在教學中讓三個小組完成這些內容。這樣,學生能更深入地認識這些代表人物,更深刻地理解代表作品。最后通過總結、填知識結構卡片,讓學生對本課內容有全面整體的掌握。本課難點是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課程改革實踐,學生已經接受了合作、探究、表現式的學習方式,具備了進行這種學習的一般能力,并且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培養的幾個歷史教學小助手也比較得力,能獨立地有創見地組織、協調本組成員完成學習任務。大多數學生對近現代史的興趣比較濃厚,找相關的資料也相對容易,所以完全可以把這節課設計成一節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
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知識與能力:1、知道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與作用。2、列舉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們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新文化運動時期有關作者的有關作品,查找相關資料,開展展示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形式恰當地選擇、整理和運用史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了解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運動的情況,能以陳獨秀等人為榜樣,學習他們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勇于創新、不惜為思想解放運動獻身的精神。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設計理念:讓課堂成為學生交流、展示、發展的廣闊平臺。
教學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方式,重視形式過程體驗與多種感官的參與。如讓學生制作圖章、有感情朗讀等。培養教學小助手,對全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訓練,實現“以不教代教”的效果。
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準備:1、擬定學習、活動等草案,召開小助手會議,聽取小助手建議,確定、布置活動任務。2、指導、協助各小組制定本組活動安排表,指導小組準備。3、布置教室,營造氣氛。4、協助學生制作多面體展示材料,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卡片。
學生準備:1、制訂本組活動方案,明確各成員任務。2、分頭查找資料、準備實物、撰寫解說材料等。3、創辦本組的歷史小報,每組至少三份。4、確定本組展示主持人,課余排練。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