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新思潮、新文學的反封建內容需要新的形式去適應,白話文的提倡在當時有積極意義。他們還率先嘗試用白話寫詩,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就是他寫的《蝴蝶》:
蝴蝶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1917年2月
第三組:胡適不僅在倡導白話文方面身體力行,而且在課堂上言傳身教,不遺余力。
第四組:上臺展示自己刻的三枚圖章:“文章誤我”“戛劍生”“戎馬書生”。并用自己的話解釋魯迅當初刻三枚圖章的用意。由一位同學朗讀魯迅在191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中的片段。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在小說中憤怒地揭露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之后,他又創作了《阿q正傳》《孔已己》《藥》等白話小說,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下面是我們創作的短劇《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請欣賞。
場景一:夜深了,在昏暗的燈光下,魯迅在奮筆疾書。
場景二:魯迅與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編輯《新青年》。
場景三:魯迅在大學課堂上對青年講學,并寄厚望于青年。
最后是魯迅知識競答,請同學們積極參與。(投影出示試題)
3.課堂小結:總結展示活動,形成知識體系。
4.課堂練習
做導航練習題。
5.板書設計
第九課 新文化運動
背景
發起
發展
六、評價
本課積極轉變教師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創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等方面做了有效的嘗試。本課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方式,重視學生過程體驗與多種感官的參與。
七、教學自我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大膽創新,務求最佳組合。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實際和本人特點,創造性地處理教學內容,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本課被創造性地設計成一節以活動為主的課,學生搜集、整理、引用史料的能力,組織、協調與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傾聽、交流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鍛煉,參與表現的意識得到了培養。自認為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