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教案設計
1.導入新課:邊用多面體展示辛亥革命后中國依然殘破、黑暗、混亂的圖片,邊用富有激情的語言介紹: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雖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沒有真正實現,中國社會仍是一片黑暗——袁世凱依靠武力和政治欺騙,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位,后來還一度恢復帝制;國內軍閥割據和混戰愈演愈烈;思想界還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國家形勢越來越亂!同學們,如果你生在這個年代,面對這種局面,你有什么感受?你又將怎樣做呢?(學生思考回答)面對越來越亂的國家局勢,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在接觸西學、學習西學的同時,參照西方國家的經驗,認為中國要有一個“文藝復興運動”,于是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場革命,與封建思想文化進行斗爭,解放人民的思想。(板書)
2.學習新課
下面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第一組:多媒體出示解說內容,并有感情地解說。新文化運動是五四前后文化運動的統稱。它產生在辛亥革命后是有歷史原因的••••••19xx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而后以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人為這場運動的主要代表。這場運動中的重要人物還有錢玄同、李大釗等人。接著,介紹本組主辦的歷史小報“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最后是搜集的歷史記錄短片《新文化運動》。
第二組:介紹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陳獨秀(打出投影儀,有感情地介紹)。陳獨秀,(1879-1942),安徽懷寧人。••••••在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發表了《敬告青年》《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覺悟》《憲法與禮教》《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再論孔教問題》等文章,攻擊專制統治,提倡共和立憲,批判孔孟綱常禮教,指斥忠孝貞節等都是奴隸道德,宣傳人權與科學,表現了大無畏的創新精神。接下來由學生朗讀有關他的文章片斷。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舊倫理、舊政治。要用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那德先生,又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壓,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
一個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到后來卻沒能跟的上歷史發展的步伐,犯了歷史錯誤。我們為他感到惋惜。下面展示的是“白話文的倡導者——胡適”。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19xx年赴美留學,《新青年》問世不久,正在美國忙于寫畢業論文的他,抽時間翻譯了一篇俄國小說《決斗》,發表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上,這是《新青年》發表的第一篇白話文。1917年回國后,先后在《新青年》上發表倡導文學改良的文章和通訊,成為《新青年》頗有影響的重要撰稿人之一。1917年1月,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文學改良的八項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