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
《維新變法運動》教學設計
課 名
維新變法運動
班 級
二年二班
學 校
大連市127中學
授課教師
王玉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嚴復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近代社會的影響,提高客觀評價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了解“公車上書”;通過收集交流材料,認識人物,知道其觀點。
通過編排課本劇和討論。知道“百日維新”的內容,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戊戌變法興起于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之時,旨在救亡圖存,是一場愛國的、進步的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學習康有為、嚴復、譚嗣同等一代知識分子勇于向先進國家學習,勇于開拓進取、創新變革的精神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
重點: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嚴復的主要思想,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同時加強閱讀、分析、比較等能力的培養,體會維新人事勇于創新變革的精神。
難點:如何客觀認識戊戌變法的社會影響和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方法及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導入
《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一些有報國之志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救亡圖存的方法。于是一場變法圖強的革新運動展開
播放視頻
引導學生
談感想
觀看視頻談感想
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調動課堂氣氛
新授
一、公車上書
1、基本情況
時間:1895
領導人:康有為 梁啟超
要求: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意義: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2、“維新派”(康、梁、嚴復)——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代表人物:康、梁、嚴、譚
二、嚴復與《天演論》
1、 維新派的主要活動
2、 代表:嚴復
①譯述《天演論》
②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
③作用: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
三、百日維新
1、開始的標志:1898年,光緒帝頒布“名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2、主要內容
項目
內容
政治
開放言論,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經濟
發展農工商業
文化教育
創辦報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軍事
訓練新式陸海軍
3、 影響
4、 失敗原因
5、譚嗣同慷慨赴死
出示問題
指導學生簡述公車上書經過
點撥
展示資料,引導學生解釋說明
點撥
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
出示表格
指導學生對百日維新內容歸納
提出假設,引導學生討論
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體驗人物情感
借助課本,簡述事件,明確知識點
分析、歸納
看書迅速找出人名
觀看圖片、文字,解釋史料
看書,提煉知識點
表演課本劇
(第一場)
說出戊戌變法的的內容,
歸納類別
換位思考
小組討論
表演課本劇
(第二場)
探究失敗原因
培養表述能力,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整體了解維新派的政治主張、人物,
增強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體驗維新思想的傳播
借助不同途徑了解嚴復的思想及地位
還原歷史,激發學生興趣,為深層挖掘提供條件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建立歷史思維
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小結
中國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機中艱難起步,曲折推進……
測試
參看大屏幕
板書
維新變法運動
公車上書(序幕)—嚴復和《天演論》(發展)—百日維新(高潮、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