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精選14篇)
《維新變法運動》 篇1
科目
歷史
年級
八
班級
134
時間
課題
第五課 維新變法運動
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202">訂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202">線裝教學目標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 通過對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難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要求變法,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史實的了解,認識到他們承擔起救亡圖存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是當時中國國情所決定的,樹立個人奮斗與國家民族的振興相統一的人生觀、價值觀。2、 通過對戊戌變法過程的講述,歌頌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為變法圖強而英勇就義的大無畏精神,使學生認識,中國封建勢力頑固派的抵抗是本次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二、 能力目 標[ 1、 通過學習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的內容,培養 學生分析19世紀末中國的國情,認識救亡圖存是當時最緊要的任務。而學習戊戌變法的歷史,又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發展趨勢的必然性與具體進程中的曲折性。2、 通過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資產階級維新知識分子變法運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他們是由士大夫轉化來的新型近代知識分子,既具有進步性又具有階級的和歷史的局限性,從中學會把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評價。3、 學習百日維新及其歷史意義與教訓時,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綜合分析問題和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三、 知識目標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爭奪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分車上書;康、梁的維新思想及其傳播;維新派同頑固勢力的論戰;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重點1、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2、變法失敗原因的分析3、對戊戌變法運動的評價
難點1、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2、變法失敗原因的分析3、 對戊戌變法運動的評價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一、導入二新授[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進一步暴露了清 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帝國主義列強更加 認為中國是一塊可以任其宰割的肥肉。(一)瓜分狂潮展示時局圖北極熊,代表俄國,將整個長城以北和新疆作為它的勢力范圍;虎,代表英國,吞食我最富庶的長江流域作為勢力范圍;德國,象一條七寸毒蛇一樣把我國的山東緊緊纏住狂奔亂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國,一舉伸向我兩廣、云南小太陽、日本,氣焰囂張,又把我國的福建作為它的勢力范圍。圖的東南部還有一只禿鷹正向中國飛來,它代表美國,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遲到者”,但它不會吃其它帝國主義國家殘羹剩飯就善罷甘 休,而是另有企圖和陰謀的……。(二)維新運動興起1、公車上書——1895年(1)背景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機之中,清朝政治制度的腐朽已經到了不可不變的地步。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漸覺醒,要求改變現狀的呼聲越來越高。(提問)他們是誰呢?——康有為和梁啟超1895年恰好是舉辦三年一次的會試,康有為、梁啟超一起到北京赴考,共同領導了這 場轟動全國的上書請愿活動,過去“公車”是舉人的代稱,康有為等人是舉人,所以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公車上書”。(2)過程及影響維新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 “公車上書”打破了清朝建朝二百多年以來的先例。沖破了當時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是在封建知識分子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肮嚿蠒敝螅S新派在各 地創辦起了學會、報刊,維新變法運動迅速展開。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張活動表。表里把我們剛剛講的維新派的活動分成以下的幾大類,方便大家記憶,(分別解釋)。著書講學上書皇帝 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組織強學會(政治團體)維新變法活動 《萬國公報》——《中外紀聞》[ ]《時務報》--南創辦報刊《國聞報》——北展開斗爭(三)百日維新提問:6月11日,光緒帝頒布了什么?——《定國是詔》注意這個“是”,是“是非”的“是”,而不是“事情”的“事”!皣恰笔侵竾业幕菊叻结。頒布《定國是詔 》,標志著變法的開始,也是“百日維新”的開始。提問:由于1898年是舊歷戊 戌年,所以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 戊戌變法”從6月11日這天開始到9月21日,光緒帝先后頒布了一系列變法詔書,請同學們仔細看看書本變法的內容。1、 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慈禧在變法詔令頒布的第四天,就威逼光緒帝一天內連發三道諭旨。(1)先把光緒帝的老師翁同翮的職務免去了,這等于砍掉了光緒帝的左右手;(2)她把軍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派她的親信榮祿擔任直隸總督,統率北洋軍隊,以控制北京和天津的局勢。(3)她重新抓住了用人權。(4)慈禧還加強警戒,并派人監視皇帝的一舉一動,氣氛一下子就緊張起來。社會上紛紛傳說慈禧會利用九月天津閱兵的機會,發動政變,廢掉光緒帝。這 情況光緒也察覺到了,他兩次寫密詔給康有為、梁啟超商量對策?涤袨、梁啟超看了密趙束手無策,抱頭痛哭。他們商議后認為掌握一部分軍權的袁世凱是唯一可能爭取過來的力量。維新派把全部賭注押在袁世凱的身上。讓他帶兵進京,保護皇帝。那么,袁世凱是否不負所托呢?——袁世凱是個看風使舵的老狐貍,他出賣了維新派。接到密報,慈禧趕回皇宮,在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宣布重新“親政”。百日維新終于失敗。2、 百日維新的失敗提問: 為什么會失。浚1)19世紀90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僅僅是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維新派勢力太小。相比較,封建頑固派勢力就強大得多了。(2)在變法過程有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相反,他們依靠既無實權也無軍權的 皇帝 。[
課堂小結i由學生小結
布置作業歷史填圖冊
板書設計第五課 維新變法運動① 背景1、 維新運動興起 ② 過程及影響 ①戊戌政變2、百生維新 ②失敗原因
教學后記與日本的比較能讓學生意識到經濟強大是抵御外敵入侵的方法之一。變法的內容較為枯燥,不宜多講?蓪⿴煷髮W堂——北大的前身,加以介紹,以鼓舞學生的學習動力。
《維新變法運動》 篇2
八年級上冊第7課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及參考答案
【特別提示】
導學案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輔助,千萬不能完全一成不變地依據導學案來教學,如果機械使用導學案,課堂教學過程將毫無生氣,也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答案】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主備人:定陶鎮中劉景元
【認定目標】(心中有目標,你就會走向成功。
1.了解“公車上書”的有關史實;知道嚴復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自主學習】
一、仔細閱讀課本35頁第一目內容,完成1—2問題:
1.康有為為什么要發起公車上書?
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舉國震驚。
2.上書是否達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上述沒有達到目的,但是康、梁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二、閱讀教材第36頁“警世洪鐘《天演論》”,回答第3題:
3.《天演論》為什么被稱為警示洪鐘?
嚴復在《天演論》中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用西方思想來解釋維新變法,令人耳目一新。嚴復的思想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三、閱讀教材第37—38頁內容,回答4—5題:
4.光緒皇帝為什么決心變法?發布哪些變法詔令?
民族危機的嚴重,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光緒帝不甘做亡國之君。
主要內容: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后科舉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5.這場維新變法的結局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維新變法最終失敗。
維新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只記這一句話就行)。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獨立思考成為習慣)
1.維新變法運動,盡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變法還是失敗了。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資產階級維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爭勇氣,采取改良途徑,發展資本主義
。2)希望寄托在無實權的皇帝身上,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3)維新派舉止失當,過于激進,加速了失敗的步伐
。4)對列強和封建反動勢力又寄予幻想
。5)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終于失敗
(6)袁世凱的出賣和慈禧的政變
注意:讓學生思考回答。
2.有人認為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僅給中國留下了一所京師大學堂;也有人認為
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評價維新變法的影響?
維新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
【歸納整理】維新變法經歷了“序幕”、“高潮”、“失敗”三個階段,請你列出每個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并用幾句話簡介一下。
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春,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等聯合了1300多名影視劇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
高潮:戊戌變法。在民族危機日趨嚴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
失。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派?涤袨、梁啟超逃往海外,譚嗣同等人被捕犧牲。戊戌變法持續103天,最終失敗,因此又稱“百日維新”。
【拓展練習】
1.(•江蘇徐州)下列書刊中,屬于中國近代較早介紹西方生物進化論思想的是( )
a b c d
2.(•廣東東莞)十九世紀末,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對“思想啟蒙”理解正確的是( )
a.使人們開始了解西方生活習俗 b.使人們知道社會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們認識到要發展農工商業 d.使人們開始追求政治制度變革
3.(•廣東佛山)嚴復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十九世紀末最敏感的人”,因為他( )a.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張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 d.宣傳“物競天擇”觀點
4.(•臨沂中考)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緒帝 d.宣統帝
5.(•山東東營)下列戊戌變法內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國 b.開辦新式學堂 c.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d.訓練新式軍隊
6.(•武漢中考)19世紀60年代發生的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在工業文明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較它們的相同點,正確的是
a.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 都主張變革中國政治制度
c.都使本國迅速強大起來 d. 都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7. 材料一 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的消息傳到北京后,舉國激憤,人人思變。時值18省1300多名舉子在京會試,廣東南?忌涤袨樵谝灰怪g趕寫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強烈要求光緒帝變法。
材料二 (1898年)光緒下旨:“商務為富強要圖,自應及時舉辦……”!案粡娭劣,首在鼓勵人才,……(對于人才)給以特賞以昭激勵”。
材料三 如圖 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國近代哪一歷史事件?其中的萬言書提出的主張是什么?
1895年春的“公車上書”。
主張:反對議和,主張編發。(或者主張“拒和、遷都、變法”,要求光緒帝變法。)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內容。
發展商業,培養人才。
。3)材料三反映的是誰英勇就義的情境?為什么他說自己 “死得其所”?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精神?
譚嗣同;譚嗣同希望用自己的流血犧牲來喚醒國人,所以他認為自己死得其所。
為了變法圖強,不拍犧牲。
【教學案例1】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嚴復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提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維新派與洋務派主要思想的異同”等問題i增強閱讀和比較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戊戌變法興起于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之時,旨在救亡圖存,是一場愛國的、進步的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學習康有為、嚴復、譚嗣同等一代知識分子勇于向先進的國家學習,敢于開拓進取、創新變革的精神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
教學重點: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嚴復的主要思想,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同時加強閱讀、分析;比較等能力的培養,體會維新人士勇于創新變革的精神。
教學難點:如何客觀認識戊戌變法的社會影響和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教學過程與方法:
【導入新課】:(5分鐘)
復習:為了挽救國家統治危機,封建地主階級倡導了一場什么運動?它是否使中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標志是什么?為什么?(洋務運動;否;中日甲午戰爭的慘。谎髣者\動這種革新是基于統治階層內部的,只是統治階層為了鞏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徹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
導入:指導學生閱讀導言后,指出:“維新變法”是以救國為宗旨變法運動。
【講授新課】:(25分鐘)
教學過程:
教 學 活 動 意圖
師:展示光緒帝像。光緒(1871—1908),4歲即位,終身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陰影中。他經歷了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的失敗,目睹了帝國主義掀起的割地狂潮。
生:觀察光緒帝像。
師:在內憂外患前,你認為27歲的光緒帝應該怎么辦?
生:自由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對學生發言做鼓勵性評價。
結論:光緒帝不愿做“王國之君”,準備采取積極的措施,挽救國家危亡。
引出課題:
一、“變則存、不變則亡”
師:在要不要變法的問題上,當時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生:由兩組學生中選出的代表宣讀他們從媒體上找出的兩種不同的觀點。(課前準備好的)
師:如果你生活在1895年,你會支持哪派觀點呢?
生:參照書上75頁的材料,分小組進行討論。后由學生自由發言。(在辯論中加深對康有為、梁啟超的思想的理解,感悟和認同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師:總結歸納。
結論:要救亡圖存,就必須變法;要變法,就先要變革政治體制為代表的封建制度。
維新派從公車上書開始,然后再成立學會,加大宣傳力度,并最終得到光緒帝的支持。
二、百日維新:
從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內,光緒帝先后頒布了100多條除舊步新的詔令。
你認為它新在哪里呢?
生:仔細閱讀變法的條文內容。學生逐條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
師:對學生發言做鼓勵性評價。例如:“準許官民上書言事”:清制,嚴禁士民干政。而這里的“民”,則指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紳士,讓他們取得參政、議政的權利,這有利于打破封建統治思想。
總結:這是一個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是使中國擺脫貧弱局面的方案。它使當時的中國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與時俱進”。
生:體會融入世界大潮的含義,發表見解。
師:這個方案觸及了封建頑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終導致變法的失敗。
三、戊戌政變:
出示圖像,簡介譚嗣同。
生:讀《獄中題壁詩》。
師: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勢力于1898年9月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戊戌六君子”,廢除新政措施。(回憶京師大學堂的前身)
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
引申提問:你是怎么看待戊戌變法的。
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師:對學生的講述進行評價。
結論:它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還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圖片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在老師的陳述中了解此人,思考問題,為回答做準備。
培養學生從書本、網絡等媒體上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學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狂潮的學習中,已經了解到擺脫民族危機,使國家富強這是大勢所趨,是先進的中國人所追求的。它是學生認同的,也是能吸引學生參與、討論、探究問題的潛在因素。
用自己的理解和語言說出,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對比能力。也是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層理解。
當時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勢所趨。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與時俱進。
譚嗣同在刑場上的表現,領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懷。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戊戌變法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加深對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勢所趨的認識。
【小結】:(3分鐘)
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還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練習】:(6分鐘)
1、某一歷史網站上展開了關于“百日維新”的大討論,下面四個觀點中最正確的是
a.變法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b.變法阻礙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c.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變法鞏固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2、歷史探謎
一個多世紀前,為了救亡圖存,一批有志之士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盡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變法還是失敗了,變法為何會失敗眾說紛紜,你認為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三、課堂延伸
有人認為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僅給中國留下了一所京師大學堂;有人認為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評價維新變法的影響?
【教學案例2】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課堂實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課堂實錄
板書: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
師:同學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生:九一八,日本侵略東三省。
師:對,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出兵侵占東三省,是我們的國恥。在1895年歷史同樣也銘刻了中國恥辱的一頁,也和日本有關,這是哪一事件呢?
生: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簽訂《馬關條約》。
師:沒錯,同樣在這一年,北京城發生一件大事。1300多進京趕考的舉人聚在一起人聲鼎沸,議論紛紛。這時走出一人,手中拿著一篇文章高聲朗讀起來。這1300多人頓時鴉雀無聲,都在仔細聆聽。這個人是誰?他讀的是什么?這個人就是廣東舉人康有為,他所讀的就是用兩天一夜寫成的一萬多字的上書。眾舉人聽完后紛紛表示贊同上書內容,并在上書上簽字,表示要聯名上書。這就是歷史上的“公車上書”(板書)。為什么叫公車上書呢?
生:讀書上注釋。
師:表揚看書非常仔細,認真做了預習。為什么這些舉人要聯名上書呢?
生:《馬關條約》的簽訂。
師:回憶《馬關條約》的內容。
生:略。
師:概括,陪兩億、割三地、開四口、設工廠。這是《南京條約》之后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板書:《馬關條約》
師:面對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康有為在上書中提出什么主張?
生: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師:議和是指什么?
生:《馬關條約》
師:變法是指什么呢?你能從書上對康有為的介紹中找到答案嗎?
生:學習西方的制度。
師:什么制度?經濟制度還是政治制度?
生:政治制度。
師:沒錯,主要是學西方的政治制度,想要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什么是君主立憲制?看“每課一得”,并想一想現在有哪些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生:英國、日本。
師:學習西方的制度,建立君主立憲制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當時的歷史潮流是什么嗎?當時的歷史潮流是“近代化”(板書)。什么是近代化?簡單說就是“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板書),建立君主立憲制是實現政治民主化,因此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公車上書之前維新變法的主張還只是一種政治學說,但公車上書之后就演變成一場政治運動了,我們歷史上就將其稱為“維新變法運動”。公車上書就是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板書。以康梁為首的主張變法的人我們稱為維新派。他們通過上書強求變法的舉動可以看出維新派非常依賴于誰?
生:皇帝。
師:沒錯,維新派希望依靠皇帝發動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因此我們也將維新派稱為“資產階級改良派”(板書)。那么公車上書有沒有達到目的呢?
生:沒有。
師:為什么沒有達到目的?因為上書根本就沒到光緒皇帝的手里。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派就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失敗,他們認為自己的變法主張知道的人太少,當時社會上沒有形成要變法圖強的社會輿論,怎樣才能讓變法主張廣為人知呢?你能幫維新派出出主意嗎?
生:演講
生:發傳單
生:出書
生:編歌謠
師:表揚并加以提煉和引導為“辦報、辦學、學社、譯書”(板書)出示材料一:
1897年底,全國出現了講求維新變法的
政治性學會33個,
新式學堂17所,
報刊19種;
到1898年,學會、學堂、報館合計達300所以上。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生: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變法主張。
師:變法運動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板書)。其中有一個人翻譯了一本書引起極大反響,這個人是誰?翻譯的書是什么?
生:嚴復,《天演論》(板書)。
師:請看這則材料。出示材料二:
中國歷史有個著名人物就因此改名叫適,這個人是誰?
生:胡適。
師:沒錯,胡適作為白話文的推動者,原名不叫胡適,看過《天演論》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為什么這本書會產生巨大影響,甚至被稱為警示洪鐘呢?
生:嚴復認為中國只有實行變法維新才能“自強保種”。
師:嚴復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比喻為生物界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二中國要在競爭中生存必須象生物界一樣要“進化”,怎樣進化?
生:變法。
師:對,維新變法,學習西方制度。否則將被淘汰,也就是亡國。很多人也因此從不知道變法主張到知道變法主張,從不支持變法到支持變法。并投身到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中來。也因此歷史給嚴復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生:思想啟蒙家。
師:沒錯。啟蒙的含義也就是從無知到有知。維新派通過辦報刊、興學校、辦學社、譯書籍,宣傳了維新變法思想,制作了辦法輿論,推動了變法運動的發展。這些努力也使變法運動迎來高潮階段,也就是變法主張要付之實施的階段,這就是歷史上的“百日維新”(板書百日維新、高潮)。百日維新開始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生:1898年6月
師:準確地說是6月11日,1898年,今年正好是周年紀念,多少周年?
生:110周年。
師:百日維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生:頒布《明定國是》詔書。
師:“國是”是什么意思?是指國家大事。“是”特指大事。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因此歷史也稱之為戊戌變法。當時光緒帝為什么要變法維新呢?要知道如果要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要限制皇帝權利的,為什么光緒要推行變法呢?請看這則材料。出示材料三。
瓜分大禍,迫在眉睫,必須當機立斷,迅速維新變法,否則“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為《上皇帝書》
師:請一位學生朗讀一下。
生:高聲朗讀。
師:請同學翻譯一下。
生:中國遭到瓜分的大禍,形勢迫在眉睫。
師:對,第一句就告訴我們《馬關條約》之后中國面臨被西方列強瓜分的狂潮(板書:瓜分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板書: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好,請繼續解釋。
生:必須當機立斷,進行變法,否則皇上和大臣做長安的(猶豫)
師:布衣是什么意思?
生:百姓的意思。
師:那現在能翻譯最后一句了吧?
生:否則皇上和大臣做老百姓都做不成了。
師:老百姓都做不成那成什么了?
生:奴隸。
師:對,亡國奴。因此光緒決定進行變法。在變法的一百多天里就頒布了兩百多道詔書、政令。這些政令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生:略(教材p37)
師:正確。這些內容在當時朝野內外引起極大震動,有人極力反對,有人大力支持,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哪些人會支持,哪些人會反對呢?請同學們按找內容逐條思考一下。
思考片刻后,小組交流討論2-3分鐘。
師:現在請同學們將思考、交流的結果說一說。
生:發展農工商業,百姓支持,可以生活的更好。資產階級也肯定支持。主張重農抑商的頑固派反對。
師:對,從此我們也能看出變法主張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
生: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員,一些沒有才能的官員也反對。
生:廢除八股文,讀書人也支持。
師:好象有同學有不同意見,誰來說說看。
生:如果廢除八股文,就斷了很多讀書人的仕途,肯定很多人反對。
師:沒錯,那有沒有讀書人支持呢?
生:有,一些人認識到八股取士是鉗制思想的工具就會反對。
師:對,特別是接觸西方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反對,而且主張辦新式學校,還要求開放言論。這些內容是否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
師:當時的時代潮流是什么?
生:近代化。
師:包含那兩個部分?
生: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
師:哪些內容符合經濟工業化?
生:發展農工商業。
師:哪些內容符合政治民主化?
生:辦報刊,開放言論,廢除八股文。
師:同學們想一想,是不是少了點內容?
生:君主立憲制。
師:為什么沒有提出君主立憲制?
生:皇帝本就沒有實權。
師:沒錯,一方面反映了維新派的軟弱,另一方面光緒帝是怎樣的一個皇帝呢?請看材料四
師:這像是光緒的詔書嗎?
生:不像。
師:更像是誰的?
生:慈禧的。
師:說明實權掌握在誰的手里。
生:慈禧。
師:光緒帝也想獲得實權,所以提拔了一批維新派作為朝廷官員,這也引起頑固派的不滿,紛紛到慈禧那里告狀,慈禧也感到受到威脅,準備發動變法。光緒就發密詔讓康有為等維新派準備剝奪慈禧的權力。維新派的譚嗣同就找到袁世凱,為什么找袁世凱呢?
生:袁世凱有兵權。
師:袁世凱滿口答應了譚嗣同的要求,并說“殺榮祿就向殺一條狗一樣容易!钡诙煸绖P就向榮祿告密。于是已經做好準備的慈禧正式開始政變。政變的結果如何?
生:光緒被囚禁,康梁出逃,譚嗣同等人被殺。
師:時間是1898年9月21日,歷史上也稱戊戌政變(板書戊戌政變)。這也標志這什么?
生:維新變法失敗了。(板書結束)
師:戊戌變法歷時103天,所以歷史上成百日維新。譚嗣同本有機會逃走,但是他選擇了留下來,慷慨就義。請看p38頁對其的介紹。
生:看書介紹。
師:譚嗣同刑場上高聲朗誦“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人說這是最強音,有人說這是絕命辭。如果說這是最強音,那它是維新變法的最強音,如果說它是絕命辭,那它就是清王朝的絕命辭。因為他喚醒更多的愛國志士探尋救國之路,他們也一定會反思這場維新變法運動究竟在歷史上起到什么作用,給我們什么啟示?首先思考維新變法運動究竟在歷史上起到什么作用?首先看維新變法運動是否符合時代潮流?
生:符合。
師:從內容上符合,但這些措施都被廢除了,除了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北大的前身,也就是今年是北大110周年校慶。既然都被廢除了,那這場運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思考。
師: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場維新變法運動,公車上書之前變法主張幾乎都無人知道,公車上書之后,通過辦報、辦學、組織學社、譯書等活動,知道變法主張的人越來越多,變法也得到極大的推動并達到高潮開始由皇帝頒布詔書進行實施,雖然最后失敗但一定知道的人更多了。因此我們可以說維新變法運動起到什么作用?
生:思想啟蒙的作用。
師:對。(板書思想啟蒙)但畢竟沒有達到挽救民主危亡的作用,因此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資產階級改良派救不了中國(板書資產階級改良派救不了中國)。下一步愛國志士該怎樣救中國呢?我們留到下節課再學習,下課,同學們再見。
板書
第七課 維新變法運動
背景:《馬關條約》 民族危機日益加深 瓜分狂潮
經過:公車上書 辦報、辦學、學社 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
譯書(嚴復《天演論》)
序幕 發展 高潮 結束
影響:思想啟蒙
啟示:資產階級改良派救不了中國
《維新變法運動》 篇3
《維新變法運動》教學設計
課 名
維新變法運動
班 級
二年二班
學 校
大連市127中學
授課教師
王玉梅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嚴復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近代社會的影響,提高客觀評價歷史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了解“公車上書”;通過收集交流材料,認識人物,知道其觀點。
通過編排課本劇和討論。知道“百日維新”的內容,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戊戌變法興起于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之時,旨在救亡圖存,是一場愛國的、進步的變法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學習康有為、嚴復、譚嗣同等一代知識分子勇于向先進國家學習,勇于開拓進取、創新變革的精神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
重點: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嚴復的主要思想,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同時加強閱讀、分析、比較等能力的培養,體會維新人事勇于創新變革的精神。
難點:如何客觀認識戊戌變法的社會影響和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方法及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導入
《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一些有報國之志的知識分子開始探索救亡圖存的方法。于是一場變法圖強的革新運動展開
播放視頻
引導學生
談感想
觀看視頻談感想
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調動課堂氣氛
新授
一、公車上書
1、基本情況
時間:1895
領導人:康有為 梁啟超
要求: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意義: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2、“維新派”(康、梁、嚴復)——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代表人物:康、梁、嚴、譚
二、嚴復與《天演論》
1、 維新派的主要活動
2、 代表:嚴復
、僮g述《天演論》
、谥鲝垼簩W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
③作用: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
三、百日維新
1、開始的標志:1898年,光緒帝頒布“名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
2、主要內容
項目
內容
政治
開放言論,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經濟
發展農工商業
文化教育
創辦報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
軍事
訓練新式陸海軍
3、 影響
4、 失敗原因
5、譚嗣同慷慨赴死
出示問題
指導學生簡述公車上書經過
點撥
展示資料,引導學生解釋說明
點撥
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
出示表格
指導學生對百日維新內容歸納
提出假設,引導學生討論
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體驗人物情感
借助課本,簡述事件,明確知識點
分析、歸納
看書迅速找出人名
觀看圖片、文字,解釋史料
看書,提煉知識點
表演課本劇
。ǖ谝粓觯
說出戊戌變法的的內容,
歸納類別
換位思考
小組討論
表演課本劇
(第二場)
探究失敗原因
培養表述能力,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整體了解維新派的政治主張、人物,
增強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體驗維新思想的傳播
借助不同途徑了解嚴復的思想及地位
還原歷史,激發學生興趣,為深層挖掘提供條件
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建立歷史思維
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
小結
中國的近代化在沉重的民族危機中艱難起步,曲折推進……
測試
參看大屏幕
板書
維新變法運動
公車上書(序幕)—嚴復和《天演論》(發展)—百日維新(高潮、失敗)
《維新變法運動》 篇4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維新變法運動》 篇5
(導入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肮嚿蠒敝缶S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F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ㄐ〗Y)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ò鍟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 篇6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情況!肮嚿蠒笔窃趺椿厥?涤袨椤⒘簡⒊瑒撧k《中外紀聞》和組織強學會的情況。領導南北輿論界的《時務報》《國聞報》。
二、思想教育目標:
1.維新變法運動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的情況下產生的。
2.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的變法活動,宣傳了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救國圖強的思想,開闊了部分知識分子的眼界,為戊戌變法作了必要的準備。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學生思考“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產生戊戌變法運動?”使學生明了,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危機嚴重,促使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當時人們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這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創造了客觀條件,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問題的能力。
2.在教師幫助下,通過學生分析,讓他們認識:康有為宣傳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愛國的、進步的,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二、“公車上書”
三、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1.強學會的成立和《中外紀聞》的創辦
2.各地學會、學堂和報刊的出現
3.《時務報》和《國聞報》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本課難點:中國為什么在19世紀末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二、導入 新課:講課前,教師先向學生說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才產生。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民族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經濟力量的增長,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符合自己經濟利益的政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然后,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分兩節課講述維新派發動和領導的這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和第14課戊戌變法。教師板書第13課課題。
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本目需要講明兩個問題: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關于第一個問題。初中學生對資本主義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師不必做過多的解釋,只要求教師按照教材講明: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生產就可以了。但是教師要掌握,這是中國產生民族資本主義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具有普遍意義,切莫給學生一種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也是這樣產生的印象。另外,要求學生記住1872年陳啟沅在廣東南海創辦的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因為陳啟沅開辦的機器繅絲廠在當時比較有影響?勺寣W生看課本陳啟沅的插圖,不作要求。書中兩段小字,介紹陳啟沅創辦繼昌隆繅絲廠,自力更生、慘淡經營,遭到中國封建勢力的反對和外國資本主義的排擠,最終倒閉,讓學生自己看,不要求學生記憶。教師必須告訴學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誕生那天開始,就遭受著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的壓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工業的處境必然如此。
關于第二個問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要向學生講清三點:1.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為什么會出現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教師可以作如下分析:《馬關條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開設工廠,再沒有理由限制中國人投資設廠了。而且戰后賠款使清政府的財政日益拮據,中國人辦廠可以增加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另外,當時一些人把發展近代工業作為救亡圖存的手段,呼吁“設廠自救”,“以商戰對商戰”。所以,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在中國出現了。2.要求學生記住甲午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情況(課本所列的《甲午中日戰爭前30年與后3年商業企業比較表》及其說明)。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參預政治活動提供了社會條件”主要是說: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經濟力量增長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一部分反映民族資產階級愿望的人物從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的角度出發,開始了政治活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四、“公車上書”是本課的重點。維新變法做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以前康梁的變法活動主要是著書立說,宣傳維新思想,雖有1888年第一次上書光緒皇帝,但在社會上影響不大。
教師首先說明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康梁為了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變法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教師要引導學生看課本的插圖。然后,按照課本小字的內容簡要介紹康梁公車上書前的主要事跡。要求學生記住康梁兩個人,他們的事跡可不要求記憶。
“公車上書”,要求學生根據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和影響去記憶。教師不要再擴大教材內容,但要把會試、舉人、公車等詞語向學生講清楚。北京的教師可告訴學生,康有為寫好《上皇帝書》后,邀請各省舉人商議上書問題的地點就在宣武門外達智橋的松筠庵!肮嚿蠒庇绊懞艽螅饕侵杆鼪_破了長期以來清朝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的沉悶局面,特別是在封建知識分子里,引起了震動。上海、廣州等地大量刊印《公車上書記》,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更加廣泛傳播。從此,康有為成了維新派的領袖人物!肮嚿蠒鼻翱涤袨閼^幾次科舉考試,都被頑固派大臣和考試官看作“狂生”,予以阻難!肮嚿蠒焙,頑固派閱卷官不敢再擯斥他的考卷,康有為考中進士,授工部主事官銜。
五、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教師講本目時,要注意下列四個方面。1.維新派創辦《萬國公報》,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成立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起來,成為一種政治力量。后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實際上強學會已經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了。2.由于頑固派的告發,強學會于1896年1月被查封。但維新運動沒有被禁止住,仍然繼續發展。教師可讓學生看課本《戊戌維新時期的主要學會》表,只要求學生知道強學會被查封以后各地學會成立的更多,維新運動得到進一步開展就行了,不要求學生記住各地學會的名稱。3.課本著重介紹了《時務報》和《國聞報》,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記憶。教師要講清《時務報》在上海創刊,梁啟超任主筆,文字通俗流暢,比較系統又詳盡地宣傳了維新變法的理論,受到讀者的歡迎,銷行量達到一萬余份,為中國辦報以來所未有。《國聞報》在天津出版,由嚴復等創辦,譯載外國重要政事及名著,給悲觀的人士指出希望,在維新運動中起了極大的作用。以上兩報居南北輿論的領導地位。4.按照課本介紹一下時務學堂,可不再補充材料。書中小字部分不作要求。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原來在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在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但是,它們遠沒有發展到直接向近代工業過渡的階段。鴉片戰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截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的正常發展道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出現,主要不是鴉片戰爭前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擴大。原來的資本主義萌芽,絕大部分由于遭到外國資本主義商品的侵襲逐漸破產,極少數由手工工場發展為半近代或近代的工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手工業直接轉化為機器工業的道路——資本主義發展的正常道路受到阻礙,而地主、官僚和商人直接投資辦近代工業的道路就成了主要的途徑。在外國資本主義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一部分商人、官僚和地主投資于新式工業,(建立廠房,購置外國機器,購買原料)用雇傭剝削的辦法,招募中國工人進廠進行商品生產,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是方舉贊、孫英德合伙設立的上海發昌機器廠。它是為外商船廠打制、修配船用零件而設立的。1866年初創,1869年開始使用車床,由手工工場轉化為近代工業。除此之外,1872年華僑商人陳啟沅在廣東南海開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1881年,黃佐卿在上海創辦公和永機器繅絲廠;1882年上海成立了同文書局等。這些都是中國比較早的民族資本近代工業。從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創辦人或投資人來看,他們大多是廣州、上海、寧波、福州等通商口岸的商人,買辦官僚也不少。這些企業主是工業資本家,但是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還擁有大量的土地,也是地主。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與它們有矛盾的一面;但是,又因為中國民族近代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又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有聯系、依賴的一面。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待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具有反抗和妥協的兩重性。
《維新變法運動》 篇7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學習目標】
1.了解“公車上書”的有關史實;知道嚴復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自主學習】
一、仔細閱讀課本35頁第一目內容,完成1—2問題:
1.康有為為什么要發起公車上書?
2.上書是否達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閱讀教材第36頁“警世洪鐘《天演論》”,回答第3題:
3.《天演論》為什么被稱為警示洪鐘?
三、閱讀教材第37—38頁內容,回答4—5題:
4.光緒皇帝為什么決心變法?發布哪些變法詔令?
5.這場維新變法的結局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獨立思考成為習慣)
1.維新變法運動,盡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變法還是失敗了。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2.有人認為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僅給中國留下了一所京師大學堂;也有人認為
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評價維新變法的影響?
【歸納整理】維新變法經歷了“序幕”、“高潮”、“失敗”三個階段,請你列出每個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并用幾句話簡介一下。
【拓展練習】
1.下列書刊中,屬于中國近代較早介紹西方生物進化論思想的是( )
a b c d
2.十九世紀末,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對“思想啟蒙”理解正確的是( )
a.使人們開始了解西方生活習俗 b.使人們知道社會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們認識到要發展農工商業 d.使人們開始追求政治制度變革
3.嚴復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十九世紀末最敏感的人”,因為他( )
a.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張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 d.宣傳“物競天擇”觀點
4.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緒帝 d.宣統帝
5.下列戊戌變法內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國 b.開辦新式學堂 c.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d.訓練新式軍隊
6. 19世紀60年代發生的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在工業文明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較它們的相同點,正確的是
a.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 都主張變革中國政治制度
c.都使本國迅速強大起來 d. 都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7. 材料一 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的消息傳到北京后,舉國激憤,人人思變。時值18省1300多名舉子在京會試,廣東南海考生康有為在一夜之間趕寫萬言書,提出“拒和、遷都、變法”,強烈要求光緒帝變法。
材料二 (1898年)光緒下旨:“商務為富強要圖,自應及時舉辦……”!案粡娭劣,首在鼓勵人才,……(對于人才)給以特賞以昭激勵”。
材料三 如圖
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國近代哪一歷史事件?其中的萬言書提出的主張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內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誰英勇就義的情境?為什么他說自己 “死得其所”?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精神?
《維新變法運動》 篇8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2、了解嚴復及其譯著的《天演論》。了解嚴復等人的主要思想。
重點:了解“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和嚴復的主要思想,認識戊戌變法的影響;同時加強閱讀、分析;比較等能力的訓練,體會維新人士勇于創新變革的精神。
難點:如何客觀認識戊戌變法的社會影響和認識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二、自學導讀題:
。ㄒ唬┻\動序幕
1、背景: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民族矛盾激化
2、公車上書:( )和( )聯合應試舉人上書( )請求變法
。ǘ┧枷胼浾
1、維新派人士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思想
2、( )譯著《 》把西方進化學說介紹到中國,鼓吹變法
(三)百日維新
1、時間:( )年6月-----9月
2、標志:光緒帝頒布“ ”宣布變法
3、內容:
經濟上 ( )
軍事上 ( )
政治上 ( )
文化教育上( )
4、作用:
(四)運動失敗
1、( )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
2、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海外,( )被殺害,變法失敗
三、精講點撥
1、為了挽救國家統治危機,封建地主階級倡導了一場什么運動?它是否使中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標志是什么?為什么?(洋務運動;否;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洋務運動這種革新是基于統治階層內部的,只是統治階層為了鞏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徹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閱讀導言后,得出:“維新變法”是以救國為宗旨變法運動。
2、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揭開了運動的序幕:
①背景:《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機,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認識到,在學習西方科技的同時,還必須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诮涍^:識記“公車上書”的時間、地點、發起人和上書的主要內容。(時間—1895年春;地點—北京;發起人—康有為、梁啟超;主要內容—反對議和,請求變法。)
3、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
項目 內容
經濟上 發展農工商業
軍事上 訓練新式陸海軍
政治上 開放言論,取向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文化教育上 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四、課堂檢測
1、戊戌變法突出的歷史功績在于( )
a廢除了科舉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c建立了北洋海軍 d促進了思想啟蒙
2、下列所舉,不屬于戊戌變法意義的是( )
a在思想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b 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有利于中國社會的進步 d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性質
3、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
a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是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發動的
c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是中國人為改變落后面貌而進行的探索活動
五、活動探究
1898年 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梁啟超勸譚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館,但譚不原逃走,最終被捕犧牲,終年33歲。有人認為譚嗣同應該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人則認為譚嗣同死的光榮,激勵了全國民眾的愛國之心。請搜集有關譚嗣同的資料,發表你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述。
《維新變法運動》 篇9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學案
【目標導航】
1、學習目標: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了解嚴復的主要思想。
2、學習重點:戊戌變法的內容和影響
3、學習難點:嚴復的主要思想
【課前預習】
請你認真閱讀教材,在課文中圈劃出來,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 維新變法運動
興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
經濟上:______________;
軍事上: ______________ ;
政治上:_______________、 __ ;
文化教育上: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戊戌變法的影響:在社會上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嚴復主張學習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在中國實行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探究】
1、嚴復為什么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2、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呢?假如戊戌變法中國成功了會怎樣?
3、疑點與難點
【課后練兵】
a、必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
1、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政治運動的標志是 ( )
a.強學會的建立 b.“公車上書”
c.《定國是詔》的頒布 d.保國會的建立
2、1895——1898年,康有為多次上書光緒帝,主張 ( )
a.師夷長技,自強求富 b.救國圖存,變法自強
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d.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3、康有為、梁啟超作為偉大的歷史人物永載史冊,主要是因為他們 ( )
a.發起了洋務運動 b.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
c.領導了辛亥革命 d.參加了新文化運動
4、下列關于戊戌變法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出現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 b.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d.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5、將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來的思想家是 ( )
a.魏源 b.嚴復 c.康有為 d.梁啟超
6、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進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緒帝 d.宣統帝
7、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
、佟肮嚿蠒睘樽兎ňS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②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歷時103天 ③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 ④戊戌變法使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踐行了自己“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作第一個吧!”的豪言壯語,為變法圖強甘愿流血犧牲的愛國志士是 ( )
a.鄧世昌 b.康有為 c.梁啟超 d.譚嗣同
二、非選擇題
康有為在一次上書中說,局勢“譬猶地雷四伏,藥線交通,一處火燃,四處皆應……割臺之后,兩載遂有膠州……恐有爾之后,皇上與諸臣欲茍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當今日而思圖存,舍變法外,更無他巧”。
請回答:1、材料中的“割臺”指什么事?發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中的“皇上”是哪一位皇帝?
3、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4、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倡導下發動了哪一場運動?這場運動的結果如何?請列舉一位“為變法而流血”的人物。
b、選做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梁啟超說:“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機器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蹦阒乐袊c第二期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嗎?( )
a.戊戌變法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2、戊戌變法期間,一個英國外交官來到中國,此時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況是( )
a.英國在中國的僑民不受中國法律的管轄
b.沙俄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c.外國商人在上海租賃土地.開設工廠
d.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有外國軍隊駐扎
3、19世紀末,中國近代化的核心內容是 ( )
a.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c.學習西方經濟技術 d.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4、初二年級一班舉行的一次歷史活動探究課上,同學們圍繞中國的近代化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李明同學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認為他的觀點中,與歷史史實不符合的是 ( )
a.洋務派主張興辦近代工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
b.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公車上書拉開了中國維新運動的序幕
d.戊戌變法的目的是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5、“西方勝過中國的地方,不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國只有實行變法維新,才能自強保種”這一觀點出現在 ( )
a.《海國圖志》中 b.《天演論》中
c. “明定國是”詔書中 d.林則徐給皇帝的上書中
6、梁啟超說:“我支那四千年之大夢喚醒,始自甲午戰敗割中國臺灣,償二百兆以后始也!薄按髩魡拘选钡谋憩F是 ( )
a、地主階級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洋務運動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爭風起云涌
c、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割地、賠款
d、資產階級開始領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二、非選擇題
材料一:其一篇曰《物競》,又其一曰《天擇》。物競者,物爭自存也;天擇者,存其宜種也。
材料二:1895年后,他發表了很多文章,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嘗謂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斷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勝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亂、一勝一衰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進無疆,既盛不可復衰,既治不可復亂,為學術政化之極則。
請回答:1、以上觀點出自近代哪位思想家、翻譯家之手?他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什么樣的地位?
2、他最負盛名的譯著是什么?在這部譯著中他宣傳了什么觀點?
3、這部譯著在當時產生了什么影響?
《維新變法運動》 篇10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教案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肮嚿蠒笔窃趺椿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維新變法運動》 篇11
。▽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肮嚿蠒敝缶S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F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ㄐ〗Y)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ò鍟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 篇12
第13課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導入 新課)我聽說咱們班幾位同學排演了一目歷史小短劇,(由六位學生表演《時局圖》,分別飾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腸、虎、蛙、太陽)首先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學思考這個短劇說明了什么問題。(表演短劇,然后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這時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板書課題:第13課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講授新科)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時中國是什么樣的情況呢?來看第一個黑體字,在這一目中我們要掌握哪些內容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補充課外資料,加分)大家說的都很好,這里講到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產生于什么時期?(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所以中國的無產階級比中國的資產階級產生的早。為什么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了民族資本主義而不是在其他時期呢?(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怎樣發展起來的?我們就以華僑陳起沅所辦的繼昌隆繅絲廠為例來看一下。(教師解釋“繅絲”)誰能介紹一下陳啟沅這個人?(學生介紹,加分)。他創辦的繼昌隆繅絲廠是怎樣創辦
、發展起來的?(學生總結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不完全,則引導提問:為什么繼昌隆繅絲廠會出現這種局面?加分)民族資本主義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當然不是,請看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對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很快?(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請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組迅速交流一下,選出代表回答。(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經濟力量的增強為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創造了條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
面對著嚴重的民族危機,一些開明的民族資產階級特別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日本、俄國變法圖強,所以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板書: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救亡圖存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成為維新變法運動的領袖。(出示康、梁的圖片),
哪為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康有為、梁啟超(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維新變法運動作為一次大規模的政治活動是從“公車上書”開始的(板書),誰能給大家描繪一下公車上書是怎么回事?(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 “公車”怎么講?(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公車上書沒有成功但影響很大,沖破了長期以來清朝的黑暗統治下政治輿論沉悶的局面,特別在封建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肮嚿蠒敝缶S新運動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廣泛的展開了。
看第三個黑體字(板書),這一目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加分)教師強調知識要點:強學會、重要的報刊、學會。強學會成立后《萬國公報》該為《中外紀聞》,強學會稱為維新派的政治團體。不知大家注意了沒有,康有為、梁啟超都曾提到日本、俄國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國也能通過維新變法運動走上獨立富強之路,請看大屏幕(出示維新派的代表言論,學生齊讀),通過這些言論我們可以看出維新派對改革的認識
和態度,認為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中外歷史上由那些改革曾是國家富強起來?(小組討論回答,加分)聯系我國當今的改革開放,從我們的現實生活出發,你有什么看法?(小組討論,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順應時代的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體制才能推動生產了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F在我國進行的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改變舊的經濟體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和富強之路。
(小結)小組派代表總結,學生自己出練習題。
(板書)
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第 13 課
維新變法運動 序幕:公車上書
的興起
開展:強學會和維新運動的展開
《維新變法運動》 篇13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 教案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肮嚿蠒笔窃趺椿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維新變法運動》 篇14
教學目標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情況!肮嚿蠒笔窃趺椿厥拢靠涤袨、梁啟超等人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宣傳變法的情況。
2.通過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民族資產階級參與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公車上書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要求變法的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變法的必要性、進步性以及他們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貢獻。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現象,以康有為等人為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時刻,積極宣傳變法,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救亡圖強是符合歷史潮流和中華民族利益的,他們在歷史上的活動是愛國和進步的,應該學習他們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公車上書"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難點: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原因。
教學思想:
本課理論性知識較多,學生不易理解,要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相關內容;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維新變法運動的必要性、進步性和愛國性。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概述):
一、 導入 新課:
教師提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活動有哪些?這些侵略活動對中國的危害是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指出:19世紀末,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嚴峻形勢,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一場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變法圖強的愛國的政治運動。
二、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1.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過程: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洋務運動的刺激和誘導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開始投資新式工業,這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這里要簡單解釋何謂新式工業,并且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情況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不一樣的。
2.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處境:它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弱、發展艱難。
3.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
原因: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中國出現了興辦工業的浪潮。
概況:略。
影響:(組織課堂小討論)
師: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了,民族資產階級會有什么要求?
生:他們要求掃除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們要求掌握政權。
師:很好,可是當時的中國面臨什么嚴峻的形勢呢?
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師: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協、投降、賣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師:民族資產階級又該怎么辦呢?
生:他們反對妥協、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們要求變法圖強,使中國強大起來。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民族資產階級要求把發展資本主義和挽救民族危亡結合起來,發動了變法圖強的維新變法運動。
三、 公車上書
1.背景: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面臨瓜分危機。
2.簡介康有為、梁啟超。
3.公車上書的經過(概述,觀看錄像)
4.結果:上書失敗,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維新變法由一種社會思潮轉變為政治運動,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四、 強學會和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指導學生自學)
1.強學會
師: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為了繼續宣傳變法,進行了哪些活動?
生:創辦《萬國公報》,組織強學會。(演示有關圖片)
簡介強學會的情況:強學會把維新派組織了起來,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后來,由于頑固派的破壞,強學會被清政府查封,但這不能阻止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
2.維新變法運動深入開展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有關內容,簡單談談全國維新變法運動開展的情況。
生: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總結一下內容:
《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
師:維新派在各地辦學會、學堂、報刊,積極宣傳變法思想,他們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推動維新變法運動高潮的到來。這部分內容我們將在下節課中學習。
小結: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第三張幻燈片。
板書設計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三、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
北京: 強學會成立
《萬國公報》 《中外紀聞》
全國:《時務報》 上海 梁啟超
《國聞報》 天津 嚴 復
時務學堂 長沙 譚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