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
八年級上冊第7課教學建議、教學案例及參考答案
【特別提示】
導學案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輔助,千萬不能完全一成不變地依據導學案來教學,如果機械使用導學案,課堂教學過程將毫無生氣,也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答案】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主備人:定陶鎮中劉景元
【認定目標】(心中有目標,你就會走向成功!)
1.了解“公車上書”的有關史實;知道嚴復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對近代思想發展的積極影響。
2.知道“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認識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自主學習】
一、仔細閱讀課本35頁第一目內容,完成1—2問題:
1.康有為為什么要發起公車上書?
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舉國震驚。
2.上書是否達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上述沒有達到目的,但是康、梁等為救亡圖存掀起的維新變法運動就此拉開了序幕。
二、閱讀教材第36頁“警世洪鐘《天演論》”,回答第3題:
3.《天演論》為什么被稱為警示洪鐘?
嚴復在《天演論》中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用西方思想來解釋維新變法,令人耳目一新。嚴復的思想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推進了維新運動的發展。
三、閱讀教材第37—38頁內容,回答4—5題:
4.光緒皇帝為什么決心變法?發布哪些變法詔令?
民族危機的嚴重,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光緒帝不甘做亡國之君。
主要內容: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同時規定,今后科舉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5.這場維新變法的結局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維新變法最終失敗。
維新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只記這一句話就行)。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獨立思考成為習慣)
1.維新變法運動,盡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變法還是失敗了。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1)資產階級維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爭勇氣,采取改良途徑,發展資本主義
(2)希望寄托在無實權的皇帝身上,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3)維新派舉止失當,過于激進,加速了失敗的步伐
(4)對列強和封建反動勢力又寄予幻想
(5)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終于失敗
(6)袁世凱的出賣和慈禧的政變
注意:讓學生思考回答。
2.有人認為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僅給中國留下了一所京師大學堂;也有人認為
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評價維新變法的影響?
維新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次變法廣泛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關鍵是如何讓學生理解。
【歸納整理】維新變法經歷了“序幕”、“高潮”、“失敗”三個階段,請你列出每個階段的標志性事件,并用幾句話簡介一下。
序幕:公車上書。1895年春,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來,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和梁啟超等聯合了1300多名影視劇人,上書光緒帝,反對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公車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