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運動
結論:要救亡圖存,就必須變法;要變法,就先要變革政治體制為代表的封建制度。
維新派從公車上書開始,然后再成立學會,加大宣傳力度,并最終得到光緒帝的支持。
二、百日維新:
從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內,光緒帝先后頒布了100多條除舊步新的詔令。
你認為它新在哪里呢?
生:仔細閱讀變法的條文內容。學生逐條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
師:對學生發言做鼓勵性評價。例如:“準許官民上書言事”:清制,嚴禁士民干政。而這里的“民”,則指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開明紳士,讓他們取得參政、議政的權利,這有利于打破封建統治思想。
總結:這是一個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是使中國擺脫貧弱局面的方案。它使當時的中國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與時俱進”。
生:體會融入世界大潮的含義,發表見解。
師:這個方案觸及了封建頑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終導致變法的失敗。
三、戊戌政變:
出示圖像,簡介譚嗣同。
生:讀《獄中題壁詩》。
師: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勢力于1898年9月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戊戌六君子”,廢除新政措施。(回憶京師大學堂的前身)
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失敗?
引申提問:你是怎么看待戊戌變法的。
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師:對學生的講述進行評價。
結論:它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還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圖片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情境。在老師的陳述中了解此人,思考問題,為回答做準備。
培養學生從書本、網絡等媒體上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學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狂潮的學習中,已經了解到擺脫民族危機,使國家富強這是大勢所趨,是先進的中國人所追求的。它是學生認同的,也是能吸引學生參與、討論、探究問題的潛在因素。
用自己的理解和語言說出,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對比能力。也是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所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層理解。
當時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勢所趨。引導學生認識世界,與時俱進。
譚嗣同在刑場上的表現,領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懷。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戊戌變法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加深對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勢所趨的認識。
【小結】:(3分鐘)
戊戌變法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還是一場政治改革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
【練習】:(6分鐘)
1、某一歷史網站上展開了關于“百日維新”的大討論,下面四個觀點中最正確的是()
a.變法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 b.變法阻礙了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c.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變法鞏固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
2、歷史探謎
一個多世紀前,為了救亡圖存,一批有志之士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盡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變法還是失敗了,變法為何會失敗眾說紛紜,你認為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三、課堂延伸
有人認為維新變法運動徹底失敗了,僅給中國留下了一所京師大學堂;有人認為這場運動對中國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評價維新變法的影響?
【教學案例2】
《第7課維新變法運動》課堂實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