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活動(精選4篇)
交際活動 篇1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常開展二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可以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學生發展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辯論、商量等活動。
在四年級,還應該開展筆頭訓練的兩人一組的活動,如以有趣的兩人游戲形式開展聽寫、互相改錯、連詞成句、句型轉換等。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學生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后排的學生進行兩人活動。
交際活動 篇2
學情分析:
這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學期學生的情況自行開發的口語交際活動課程。據了解,新初一沒有軍訓過,(8)班學生還沒有介紹過,為了讓學生盡快熟悉起來,進行自我介紹,學習口語交際十分必要,故開設此課。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了解自我介紹的基本常識,學會在同學面前主動介紹,大膽表現。
2、方法與過程:在自我介紹中學習自我介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樂于交往,勇于表達,喜歡上語文課。
教學策略:
1、 方法設計:采用活動教學,根據兩個原理、三主模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我介紹中學習自我介紹。
2、 媒體設計:使用錄音機,錄下師生的自我介紹及其組織形式,以備分析和評價。
3、 時間設計:大約2課時完成,第2課時可從提問3+1=?導入 。
教學過程 :
活動主線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預期效果
一、 教師自我介紹 (按錄音機)真誠地介紹自己(姓名、愛好、希望和聯系方式) 專注地聽會心地笑 吸引注意,做好示范。
二、 怎樣介紹自己 (提問)剛才老師的自我介紹,大家覺得怎么樣?誰來說一說、評一評? 評議老師的自我介紹:1、全面(姓名、愛好、希望和聯系方式)2、真誠 由學生自己分析出來,培養聽說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學生自我介紹 要求每位同學在2分鐘內真誠地介紹自己的姓名、愛好、希望(聯系方式可以不說),可以表演一下拿手好戲,展示一下真我風采。 蠢蠢欲動接二連三上臺介紹或者表演 激發動機,主動介紹,大膽表現。
四、評選最受歡迎的自我介紹 (提問)3+1=?請大家把你們認識的同班同學寫在紙上,并在你喜歡的同學上打“√”,交給小組長統計,再由科代表唱票。(提問)現在3+1=?發獎,前三名各發一顆雨花石。講述雨花石的故事 嘩然寫名字打“√”統計唱票答案豐富多彩獲獎學生領獎其他學生鼓掌學生鼓掌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民主意識,發揮激勵作用。增長見識,感染學生。
五、教師最后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自我介紹,加深了我們的了解,增進了大家的友誼,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相處愉快、學習進步。 學生鼓掌 引起學生共鳴,喜歡上語文課。
六、布置家庭作業 我的自畫像,要求300字以上,寫在隨筆本上,自己取名字、編目錄。參考文章:《說說我自己》和《這就是我》。 回家完成 意猶未盡,課后讀寫。以聽說促進讀寫。
交際活動 篇3
[教材簡析]
本次教學為蘇教版小語教材第4冊“練習5”的口語交際活動。教材共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文字材料,提出交際內容及要求;其二,三幅插圖:跳橡皮筋、跳繩及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場景。
[教學理念]
創設具體、生動的交際情境,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讓學生在感興趣、歡樂的氛圍中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說出來,互相交流,學會詢問。
[課前準備]
1.制作學生課間游戲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備游戲所用道具。
[教學流程]
一、課件播放,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多媒體大屏幕播放一組學生課間玩游戲的場景圖。(學生觀察屏幕)
師:同學們,游戲是我們最好的伙伴。在游戲中,我們激qing奔放,收獲歡樂。請看大屏幕,說說這些場景中都有哪些游戲項目?
生1:有跳橡皮筋,有跳繩,有成語接龍。
生2:有老鷹捉小鳥,有丟手巾。
生3:有拋鐵環,有堆積木,有拼七巧板,有古詩擂臺賽。
……
師:看來,同學們對游戲知道的還真不少。那么,這些游戲活動哪些屬于體力類,哪些屬于益智類的?
生1:屬于體力類的有:跳橡皮筋、跳繩、老鷹捉小鳥、丟手巾、拋鐵環。
生2:屬于益智類的有:堆積木、拼七巧板、古詩擂臺賽。
師:真聰明!玩游戲不僅能增強我們的體質,還能提高思維能力。為此,我們要經常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游戲活動。
[課件播放學生課間游戲活動的場景圖,一方面能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盤活心中庫存的語言;另一方面能催發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激qing,為以下教學創設情境、敘說游戲的玩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設置情境,引出主題
師:馬上就要到“六一”了,依據學校的一貫做法。每年“六一”前夕,各班都要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游戲聯歡會。請大家開動腦筋想一想,今年“六一”,我們班將開展哪些游戲?
生1:要別開生面,我覺得要選一些平時很少玩過的游戲。
生2:我覺得要選一些有趣味的游戲。
生3:我覺得要選一些難度不大,大家伙兒都想玩,又很有意思的游戲。
師:大家的想法真好!但究竟選用哪些游戲,我可沒有了主意。要不,我們先開個游戲競標會,讓大家看看哪個游戲最有趣,最能吸引人。 生1:這個主意真好! 生2:還是老師想得周到。 師:既然如此,下面就請大家分頭醞釀,每一個人都思考,也可小組討論,等會兒說出你們覺得最好玩的游戲,其他同學再評一評,看看誰的游戲能過五關斬六將,最后得到大家的認可。
(學生各自準備)
[從“六一”話題導入,切中了學生的興奮點;“游戲競標會”主題的引出,迎合了學生的好勝心理。沉浸在此情境中的學生定會“搜盡奇峰打草稿”,過電影似的將平時做過的游戲一一在眼前重現。伴隨其間的不但有潛能的挖掘,還有思維的放飛。]
三、宣布規則,明確要求
老師宣布游戲競標會的規則:可以以個人的名義,也可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競標。凡上來參加競標的同學必須做到:①舉止大方,聲音響亮;②正確、流利、有條理地說清楚游戲的名稱、玩的方法;③若需要道具,請自己準備。
[此環節緊扣教學主旨。規則及要求的出示,旨在為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互動交際指明方向。自己發言有衡量依據,傾聽他人發言有評價標準,從而引導交際的過程在高效、縝密的軌道上運行。]
四、自主敘說,多元互動
生1:我覺得“貼鼻子”游戲很好玩。先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臉,眼睛、耳朵、嘴巴,但沒有鼻子。參加游戲的人蒙上眼睛,從遠處走到黑板前,給畫上的人貼上一個鼻子。這個游戲常常會鬧出笑話。記得有一次輪到我“貼鼻子”,蒙眼睛之前,我瞄準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覺得肯定能貼好。結果,鼻子剛貼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我睜開眼睛一看,原來鼻子被我貼到額頭上,成了一個怪人。
師:好,“貼鼻子”,老師給它編號為①。
(學生自由評議)
生2:我們組一致認為“做不倒翁”很有意思。看,這是游戲所需要的道具,雞蛋一個、米一小袋、剪子一把、水彩筆一套。在規定的時間內,先用剪子將雞蛋的大頭戳一個小口,讓蛋黃蛋清流出來,再把米灌進雞蛋殼內,直到雞蛋殼小頭朝下平穩地站起來,最后給雞蛋殼畫上不倒翁像,一個“不倒翁”就算做成了。(編為e)
(小組自由評議)
生3:我們組經過商量,決定向大家推薦“釣魚”,它所需要的道具是幾個啤酒瓶,利用竹竿、繩子、細鉤制成的“魚竿”若干枝,(出示實物)就是這樣的。到時,請參加游戲的同學站在指定線上,用“魚竿”去“釣”瓶子,一分鐘時間,一起參加游戲的同學中,“釣”到瓶子個數在前三名的均可獲獎。(編為③)
師:看來今天的游戲競標會還真熱鬧,還有誰有什么好點子嗎?(盡量讓競標的同學表述自己的游戲方案)
師:聽了這么多游戲介紹,哪個是最合適在“六一”游戲聯歡會上使用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現在就請你們討論討論哪個游戲會中標。
生1:我覺得“貼鼻子”比較有趣,因為它操作簡單,在游戲過程中的許多笑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2:我倒不這么覺得,“貼鼻子”這個游戲雖然好玩,但這個游戲我們已經玩得太多了,玩多了,也就沒有吸引力了,所以我覺得“釣魚”比較好,有些難度,比較能吸引人。
生3:我覺得“做不倒翁”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它能培養我們的多種能力,比如動手操作能力、繪畫能力等等。
師:還有其他看法嗎?
(分小組評議,舉手表決,各小組交流,確定本組結果,由班長在黑板上公布計票)
師:經過激烈的討論,今天的中標游戲是“釣魚”。(提議給提出“釣魚”方案的同學們頒獎)
(全班試玩,略)
[此環節是本次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體。教學中,教師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給予學生充分的敘說機會。寬松的交際氛圍,學生自主敘說,自由評議,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反思]
“游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活動了。其所彰顯出來的無窮魅力,強烈召喚著學生樂此不疲地參與其中,甚至達廢寢忘食之境地。置身于游戲之中的學生,囚無心理壓力,輕松的心境常會誘使學生心中的話如噴薄涌出。
本教學正是在深刻把握“游戲”特征的基礎上,精心預設了四個教學環節。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意在還原學生的起初生活場景,將課堂與生活緊緊結合在一起。“六一”活動情境的設置,意在凸現學生的年齡特性,學生因企盼“六一”而心神融通,獻計獻策,使歡樂與語言相伴相生,緊密相隨。“宣布規則,明確要求”,意在提醒學生注意克服平時說話的隨意性,不能想到就說、邊想邊說、邊說邊想,而應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把自己想到的進行一番梳理,使表達內容更具條理,讓口語教學從無序走向有序。“自主敘說,多元互動”,意在打造強烈的口語交際磁場,競標者說方案,評議者說理由,使動態生成與張揚個性不斷掀起教學高潮。伴隨著互動,課堂上自然會飛出歡樂的歌。本教學較好地實踐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等理念。
交際活動 篇4
〖教學目的〗
1.能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家。在互問互答、互說互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2.學說普通話,說話時態度大方,能恰當使用禮貌語言。
〖教具準備〗
多媒體展臺。
〖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展示畫面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兩位小朋友:丁丁和冬冬,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丁丁來到冬冬家做客。
(二)觀察圖畫,了解圖意
1.提出觀察要求:冬冬家有幾口人?他們在做什么?可能會說些什么?(全體同學邊觀察邊思考。)
2.分四人小組討論觀察結果。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饋。
過渡:同學們想得對不對呢?請聽他們的對話。
(三)聽讀對話,總結揭題
(四)模仿介紹自己的家
老師很想了解你們的家,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家介紹給大家?(想)那么,應該怎樣介紹?
1.師生共同總結介紹的順序:先介紹家中有幾口人,再說說都有誰,然后介紹他們做什么工作,等等。 2.分四人小組互相介紹。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饋,組內每個成員都要進行簡短的發言。
4.集體評議:發言的同學介紹得是否有順序,是否清楚明白。
(五)多媒體創設情境,繼續評議
1.多媒體展示情境:兩個人在介紹自己的家。
2.觀察畫面,進行思考。
3.同桌互相討論。
4.反饋評議結果,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提問者、被提問者與人交談時都要注意:態度自然大方,講述有順序,清楚明白,同時還要注意使用禮貌語言。
5.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與組之間下座位互相提問、介紹。
(六)再次介紹自己的家,要求模仿中有所創新
提出介紹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除了像剛才那樣介紹外,還可以把你最想讓大家知道的情況做一介紹,如家人的愛好、性格,全家人在一起經常做什么,你們家最令你自豪的特點等。四人小組練習互問互答。
(七)演一演
1.多媒體展示幾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1)到同學家去做客,接受同學家人的詢問。(2)單獨在家接待客人,向客人介紹自己的家。(3)準備邀請別人來家中做客,首先介紹自己的家。
2.仔細觀察三幅圖畫。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喜歡的場景進行表演練習。
4.分別請三個小組上臺表演。
5.集體評議。
(八)課后練習
回家后,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的家,請他們評價。
〖案例點評〗
“口語交際”是一個新的課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它“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所以教師們在追求形式上的千變萬化時不能離開這個宗旨。我們看到,曹老師正是圍繞著這一原則去安排課堂教學過程的,目標明確,層次清晰。
老師首先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一個場景,由此感悟交際的方法;然后老師帶領大家總結要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接著馬上小組練習,全班匯報;在學生有所意會后,老師再次帶領學生觀看多媒體,使學生明白說話不僅要使用規范性的語言,還應注意說話的態度,使用禮貌語言。再安排練習,此時的練習提高了要求,不僅要模仿,還要進行創新,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狀況介紹出自己家庭的特點。最后教師安排了三個不同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真實地演一演,再現生活中的情景,也為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應該說從整個教學的設計來看,這堂課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口語交際場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表達欲望,活躍他們的思維,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們說出的話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