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的反思
音樂課的教學也不免存在著很多顧此失彼的現象,新教材的參透和領悟、新課改新課程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還有許多規律需要我們探索。因此,教學反思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中被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國學者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經驗的重要性人人知道,而如果沒有反思,教師的教學也就僅僅是一種重復單調的工作,教師像工人,學生像產品,千篇一律地生產出毫無創新的產品。所以,創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積累總結經驗,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一、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于語文數學,不需要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某些學生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而是應該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整體提高與持續發展上。如在設計“民族樂器”課的教學時,我們可以給自己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來反思。例如:“學生對本課的民族樂器熟悉程度怎么樣”,“怎樣設計學習民族樂器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認識每一種民族樂器音色特點的同時會出現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會有的放矢,避免了備課形式主義。因為音樂課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例如,在教學《小紅帽》時,我們在備課時反復思考,怎樣才能在引入的時候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它充滿興趣而自己想去學學,達到學生自己想學的最佳效果,因此就準備了一些自制的圖片,以簡明扼要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還設計了這樣的語言“老師今天送你們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比較特殊,它既看不到,又摸不到,但卻……聽得到”來激發學生聽故事的興趣。如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特別感興趣,或者無動于衷,就該問問自己是什么原因,積累經驗教訓,并在今后的教學中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法,幾十名學生可能有幾十種不同的反應和情緒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修正在備課時設計的方案,對癥下藥。課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