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付寶貝不好好吃輔食?
來我家,看我喂,不吃,我又哄又騙甚至逼迫。她很不解:“他明明不想吃,你為什么一定要喂?”終于開始張嘴吃了,但吃得滿嘴滿臉滿身滿地。覺得很亂,拿著紗巾急著想要清理,見我無所謂的樣子,她很迷惑:“這么亂你受得了?”
是啊,多么簡單的理解啊:不餓就不想吃嘛,不想吃就別喂了。
還有:一個工作在衛生系統的人,應該對衛生特別講究,怎么弄得這么亂七八糟卻心平氣和呢?
面對問話,我只能無奈地笑。這場景,和多年前我沒有生養時問別的朋友一樣啊。
從四個月起添加輔食,至今我對自己添加的過程不甚滿意。孩子的吃一直是我的心頭之重。只能且學且行吧。當不肯吃輔食時,怎么辦呢?
1、 創造安靜的喂食環境。
前幾天,我帶去廈門媽 媽家里,正好舅媽一家子也帶了孫子來,家里頓時熱鬧非凡,這下可好,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也興奮得手舞足蹈,嘰哩哇啦亂叫。我給他喂吃的他根本沒心思吃。我立即抱著他端上碗離開了這個熱鬧的客廳進了臥室,小侄兒和舅媽的孫子想要湊進來逗他玩也被我“趕”出去了。沒有了“干擾”,終于把注意力轉回來了開始吃東西。
2、 培養喂食者的專心和耐心。
還是說前幾天在廈門的情況:由于回到娘家,家人都高興得很,人也多,話也多,我總是忍不住一邊喂一邊搭幾句話。結果好幾次把東西喂到了鼻子下,遭到我媽的批評:“好好喂呀,看你都喂哪去了!”事實也是,喂輔食的時候,如果你自己心不在焉,孩子肯定也跟著心不在焉,除非他們很大了,很餓了。
3、 滿足小家伙對食物的“挑剔”勁,確認他對食物的要求。
孩子不肯吃輔食,除了不餓之外,還有:食物過涼或過燙;食物讓他覺得吞咽不便,比如切得太大片,沒有煮爛;食物味道不適應,特別是新添加的輔食。當然也可能因為好奇心而非常容易就接受了新食物——由于送保姆家,保姆給輔食中加了鹽,我自己喂則根本不加,就堅決不吃我喂的了,讓我好生郁悶,只好順從保姆的意思,給加點鹽;尤其讓我驚奇的是,我家每次在我喂食時都會先把食物吐出來幾回,但再堅持幾次,他就開始認真吃了。我認為這是他在“探測”和辨別食物。我還注意到,能聽懂一些大人話的,需要我們告訴他他吃的是哪種食物。比如說:開水來一口。米糊,你愛吃的米糊。或者說,寶貝,這是蛋黃,你嘗嘗。基本上他會在聽懂我所說的話之后,給予配合。但如果他不知道喂給他的是什么,他會緊閉嘴巴。所以我說小家伙可真是聰明得緊呢。
有個問題是:怎么才能辨別孩子不吃輔食到底是哪個原因?我的回答只有一點:細心一些,再細心一些。自己的孩子,當娘的自有發現他(她)需求的特異功能的。
4、 給他創造輕松愉快的進食環境。
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也是很多孩子不吃輔食,但在玩的時候卻肯吃的原因。因為“玩”使他覺得輕松,不再覺得吃飯是負擔。很多媽 媽都抱怨說,孩子小的時候還很乖,肯吃,越大卻越不吃了。我覺得很有可能是這樣: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都覺得孩子不懂事,所以愿意哄著,讓玩著吃,但當孩子長大些后,就覺得孩子“懂事”了,而只是直接命令和要求孩子吃飯,漸漸地讓孩子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當然,當孩子能夠和我們進行語言交流的時候,當然不適合讓孩子再邊玩邊吃,不過仍然要掌握一個原則:別讓吃飯成為孩子的負擔。這句話說著容易做起來難——長得又瘦又小,別人一說,我就恨不得把食物直接倒進他胃里。我想,與其說:“吃下去!不吃不許去玩!”不如說:“吃這個能讓頭腦更聰明,你試試看。”也可以“帶著吃”,邊吃邊說:“我們的寶貝是不挑食的孩子,跟著媽 媽一起吃吧,味道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