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狼該不該殺
活動目標:1、了解狼的基本習性,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知識。2、對動物保護有興趣,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準備:ppt、自制動畫短片、記錄表活動過程:一、感受情景、引起興趣(價值分析:通過故事情境的導入,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1、ppt導入:這是哪兒?森林里會有哪些動物呢?2、獵人抓住了狼,該怎么處置這頭狼呢?你們覺得該怎么辦呢?3、簡單統計:殺不殺狼?4、小結:大家都覺得狼不是個好家伙,喜歡吃小動物,所以很多人建議要殺掉狼。二、提出問題、自由發言(價值分析:在問題情境的探討中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粗淺知識。)1、狼為自己辯護:我是世界上最后一頭狼了!還該不該殺狼?2、再次統計:殺不殺狼?3、看看獵人是怎么做的?4、兔子王國的危害:(1)什么是繁衍?兩只兔子一年后會有多少只兔子?(ppt演示)(2)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成為兔子王國的話,你們認為好嗎?小結:任何動物存在的數量太多,哪怕是溫順的小兔子都會帶來危害的。三、觀看動畫、深入討論(價值分析:知道狼是食肉動物,初步了解狼的習性,進一步理解生態的平衡。)1、觀看動畫:剛才狼是怎么說的?2、最后一次統計:殺不殺狼小結:我們不能光覺得狼是食肉的就認為它是壞的,狼也是森林中不可缺少的動物,有了它的存在才控制了小兔的數量。3、教師出示食物鏈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小結:世界上每種動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缺一不可。所以我們要保護身邊的每一種動植物,讓我們的大自然變得更美好。四、活動延伸:繼續收集有關生態平衡的資料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