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小動物之間的聯絡》
設計思路: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科學活動中,要培養孩子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培養孩子喜歡觀察,樂于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教學活動設計中,通過幼兒已有的對人類的聯絡方式模糊的經驗,引出小動物之間的聯絡方式,通過形象生動的錄像,和有趣的游戲環節讓幼兒感受動物之間的聯絡,在活動中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的素質。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通過聲音、行動、氣味等傳遞信息的方式。
2、萌發對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準備鳥類、蝙蝠、海豚、螞蟻、蟋蟀、蜜蜂、孔雀、狗、等動物的圖片和展板2.《小動物之間的聯絡》課件3.《小動物之間的聯絡》的錄像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初步感知。 播放小鳥的叫聲的音樂,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小鳥雖然不會像我們這樣說話,但它可以用叫聲來聯絡伙伴, 二、觀看四種代表動物的聯絡方式,引出主題。1、教師用動作引出幼兒要學習的動物——孔雀的傳遞信息方式:通過錄相知道孔雀開屏是以色彩來傳遞信息的。 師:看這是誰呀?孔雀會干什么呢?孔雀開屏是什么意思呢? 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一下: 孔雀開屏是為了什么? 五顏六色:示愛、恐嚇敵人
2、教師用謎語引出第二種小動物——蜜蜂,通過錄相知道蜜蜂是通過動作來傳遞信息的。3、出示圖片螞蟻,引起幼兒要了解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欲望——知道螞蟻是通過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總結:螞蟻是靠氣味、觸角相碰來傳遞信息的。
4、聽聲音引出蟋蟀、蝗蟲傳遞信息的方式,知道它們是通過振動翅膀傳遞信息的。 總結:原來動物們都有自己傳遞信息的方法。 (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聲音傳遞: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出示寫有“我真棒”的紙條。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悄悄地告訴幼兒“我真棒”,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公布傳遞的話。 (2)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行動傳遞: 請五個幼兒上臺,站成豎列,老師站最后,老師先拍拍最后一名幼兒的肩,待幼兒轉身后演示動作“睡覺”,幼兒以此方法傳遞信息,直到最前面的幼兒收到信息后,向大家演示動作。 師小結:從小朋友們的掌聲中我知道我們動作傳遞的游戲做的非常成功。看來,不僅通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用動作也可以。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動物傳遞信息的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在神奇的動物世界里,還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傳遞方法,像孔雀通過開屏用鮮艷的色彩來傳遞,蝗蟲通過振動翅膀來傳遞等。希望我們的小朋友能做個喜歡探索、熱愛科學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多去觀察,多去發現,總結出小動物傳遞信息的更多方法。
三、幼兒操作圖片,練習鞏固。 師:通過學習,小朋友們已經了解到了很多動物傳遞的方法,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看我們大班的小朋友究竟學沒有學懂今天的知識。 教師出示例舉了三種傳遞方法的圖示,然后將畫有動物頭像的圖片分發給幼兒,請幼兒分組討論后派代表上前將圖片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師:老師這里有塊板子,上面分別例舉了三種動物聯絡的方法,聲音傳遞、行動傳遞和氣味傳遞。下面就請小朋友先分組討論這些小動物屬于哪種傳遞方式,然后派代表上來把動物頭像粘貼在相應的空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