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讓它浮起來
【內容與要求】
1、愿意玩沉浮的材料,能和同伴合作,大膽嘗試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2、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體驗生活中的沉浮現象。
【活動重點】
嘗試探索使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的方法
【活動難點】
理解記錄表的內容,能夠用適合的方式進行記錄,兩人能夠合作實驗并進行記錄。
【材料與環境創設】
1、 各種沉浮材料(塑料小碟盤、硬幣、橡皮泥、瓶蓋、彈珠、吸鐵石、塑料勺子、乒乓球),標有“ 沉 ”、“浮 ”標志的籃筐若干,水槽若干,大碟盤、毛巾若干。
2、記錄表(幼兒和教師用),記錄筆,教學展示板。
【活動流程】
激趣導入——實驗探索——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故事引入。t:“小朋友,你們都看過《喜洋洋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李老師就來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啊,在森林里,灰太狼正追趕著喜洋洋,它們跑啊跑啊,跑到了一條小河邊。前面已經沒有路了,可是喜洋洋一點兒都不怕,它靈機一動,抓起旁邊的一塊大木頭就跳進了河里,慢慢地游向了河對面。灰太狼也緊追不舍,來到了河邊,它對喜洋洋大聲喊道:‘我這就追上你!’于是,它抱起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河里,你們猜結果會怎么樣呢?”
2、引出沉浮話題。t:“喜洋洋可聰明了,它知道木頭在水中是可以浮起來的,而灰太狼卻不知道石頭在水中是會沉下去的。”
重點提問:“你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在水中是會浮起來的,哪些東西在水中是會沉下去的呢?”
3、幼兒交流表達,教師視幼兒的回答情況做相應的小結、歸納。
二、實驗探索
(一)第一次實驗
1、介紹操作材料。t:“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材料,它們分別是塑料小碟子、硬幣、橡皮泥、瓶蓋、玻璃彈珠,還有小鐵塊。這些材料,有的會在水中浮起來,有的會在水中沉下去,待會你們可以去試一試。”
2、理解記錄表。t:“在玩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張記錄表”,教師講解記錄表,幼兒觀察。
3、提出實驗要求。t:“每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組成一組,兩個人合作去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在水中是會浮起來的,哪些材料會沉下去?然后把你們的發現記在記錄表上。做完之后,把水槽里的材料按照在水中會沉下去的和會浮上來的物體分別放在有沉浮標志的兩個籃筐中。”
4、幼兒實驗操作,教師個別化指導。重點關注:幼兒能否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和記錄以及在實驗過程中能否具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5、交流討論。重點提問:“你們發現哪些材料在水中是會沉下去的,哪些材料會浮起來?”
6、小結。硬幣、橡皮泥、彈珠、鐵塊在水中會沉下去;塑料小碟盤、瓶蓋、乒乓球和積木在水中會浮起來。
(二)第二次實驗
1、過渡環節。t:“剛剛你們都發現了在水中會沉下去和會浮上來的物體,接下來,我們要把一種會沉下去的物體讓它浮起來,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你們有信心去嘗試嗎?”
2、介紹實驗規則。 重點講解:“每個小組從在水中會沉下去的物體中選擇一種材料,然后想辦法讓它浮上來。做完實驗后,也要記得把你們的探索發現記下來。”
3、再次認識記錄表。教師將折疊部分的記錄表翻開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