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會響的紙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能夠讓紙發出不同聲音的辦法。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發展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張同樣大小的白紙。
2.每桌一份:瓦楞紙,蠟光紙,包裝紙。
3.各種紙制品若干如:紙杯、紙玩具、紙板等。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的桌子上有什么?
老師手上有一張白紙,我不想讓它就這么靜靜地躺著,我想讓它發出聲音,那怎樣才能有聲音呢?
(師甩甩紙):你們聽到聲音了嗎?現在讓你的白紙也發出聲音吧,還要請大家仔細聽一聽,你的紙和旁邊小朋友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不一樣?
師:你們的紙發出的聲音一樣嗎?為什么?
(因為紙的大小相同,讓紙發出聲音的方式相同,所以聲音差不多。)
[反思:幼兒通過觀察、模仿、操作這一系列的過程,發現紙發出同樣聲音的奧秘,萌發了對紙的興趣,為后面的環節作鋪墊。]
2.嘗試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師:這些紙只能發出一種聲音,太單調了,你們能不能想辦法讓它發出不
同的聲音呢?
誰愿意來告訴大家你用什么辦法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的?
為什么現在的聲音和原來的不一樣呢?
(因為手的動作不同,紙的形狀、大小也改變了,所以聲音不一樣。)
[反思:這一環節著重引導幼兒讓紙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通過給予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幼兒自由操作、嘗試充分地表現、展示自己的方法,再利用集體活動給幼兒一個互相學習的機會。]
3.再次嘗試讓各種紙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你們的桌子上還有許多紙,現在你可以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數一數你能讓它變出幾種聲音?
你的紙有幾種聲音?你能讓大家聽一聽嗎?
師隨意拿一張紙拍節奏x x |x x x||:你們聽,我的紙還會拍節奏呢,你們的紙會嗎?
請你們選一張你喜歡的紙,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拍節奏吧。
[反思:這一過程是在幼兒已經了解紙發出不同聲音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起 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同時結合音樂嘗試讓紙拍出節奏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
4.活動延伸:引導幼兒用多種方式讓各種紙制品也發出聲音。
師:小朋友,那邊有好多紙玩具,你們可以去嘗試讓它們也發出各種聲音,好嗎? (教學反思:紙是幼兒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但對紙的聲音卻沒有真正注意過, 可以說幼兒熟悉它卻不了解它,這是我選擇、進行本次活動的主要原因。事實也證明幼兒確實對活動很感興趣,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嘗試——發現的過程,滿足了自主操作的愿望,也滿足了表現的欲望和相互認同的心理需要,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整個的活動流程我感覺還是比較清晰、自然的,不足之處在于活動 中層次轉換的語言不夠精煉,有些隨機處理的話語表達不夠準確,還有就是準備材料時沒有考慮到硬板紙這一類,是個疏忽,今后應該準備得更充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