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神奇的紙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系。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教具:大記錄表1份、書“紙”的不同折法
2.學具:小記錄表(一組一張)、人手一支筆
3.學具:每組一筐積木
4.學具:人手3張紙(半張a4紙 一張第一次操作 一張第二次操作 一張第三次操作)
活動過程:
一、探索紙張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紙,它們現在是平躺在這兒,我想要它們站起來,你們覺得可以嗎?(停頓數秒,不用請幼兒回答)
2.試一試
師:好,請你們發揮你們的才智,動手讓紙穩穩的站起來。要求:老師已經把紙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輕輕的走過去,聽到音樂響起,請你們回來坐好。(講要求一定要慢)聽清楚了嗎?
幼兒操作(保證2—3分鐘的操作時間),教師觀察引導(你真厲害讓紙站起來,你是用什么方法呀?)(哇,你折一折讓紙站起來了)(不是很穩,你還可以怎么樣?)
3.交流分享
(放音樂)個別沒回來的幼兒教師走過去輕輕提示。
請幼兒展示紙張站立的方法(請在觀察中發現穩穩站起來小朋友回答),教師出示記錄表用簡單的線條記錄。
師:你們讓紙穩穩的站起來了嗎?成功的小朋友請舉手?你用什么方法讓它穩穩的站起來的?(教師提升概括:真厲害。你們看他是把紙怎么樣啊?哦,折了一折(折了兩/幾折)/卷一卷 讓紙穩穩的站起來。這方法真不錯,我要把它記下來。)還有跟他不一樣的嗎?(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過他是這樣放,像屋頂 老師也把它記下來……)
二、第二次操作,讓紙張站穩
師:還有小朋友沒有舉手,沒關系老師重新給你們一張紙,再去試試好不好?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在動動腦筋相處更多的方法。聽到音樂怎么樣?出發吧!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放音樂)請第二次有新方法的幼兒展示紙張站立的方法,教師繼續完善記錄表。
二、探索紙張承載力的大小
師:你們真厲害,用1.2.3.4……那么多種辦法把它變成了一張神奇的紙,向人一樣站了起來。老師還要告訴你們,這紙在你們的幫助下不僅能神奇的站,還能承受一定的重量。要求:我給你們準備了積木,等一下請你們一塊一塊疊加把這里的每個方法都去試一試,看看它能承受幾塊并記錄在表格中。
教師用投影儀示范:我們的第一種方法是什么?我們在表格這一欄下畫上方法(表格中畫一畫)然后你們開始放積木,如果是4塊就寫4,那5塊呢?
2.試一試
3.比一比
(放音樂)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比較操作結果。
師:你們把這里的方法都試過了嗎?請你們仔細看看手中的紙,你們發現了上面秘密?追問:每個方面它的積木數量一樣嗎?
小結:原來每張站立起來的紙折疊方法不一樣,它的承載力也是怎么樣啊?(不一樣)
三、延伸活動
師:(出示一本書)我的手上出現了什么?神奇的紙還能托住一本書呢?我看到有小朋友露出驚訝的表情,有點不可思議。那我們回教室休息一下再來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