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創(chuàng)意美術:綠青蛙和灰蛤蟆
為什么出想上面的情況是因為教師的提問不夠明確,從孩子們反饋的中就能看出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提問時要緊扣教學目標,提問要為達到教學目標服務。如果這樣問“小朋友你們看他們在皮膚上有什么不一樣”那么這樣幼兒的目光就會完全的集中的在二者的皮膚上,這樣也會也更有利于達成目標,為下面的作畫打基礎,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進行。
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小朋友把所有的畫放在黑板上進行點評,平時的課堂中此環(huán)節(jié)一般是省略的,“小朋友你喜歡那幅畫啊,為什么?”小朋友就會這樣回答:“我喜歡那幅畫,因為他畫的很漂亮”這樣的回答直接讓我不知道說什么了。
評價作品對于我老說一直是一個盲點,不知道該怎么去問,怎樣去問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一直以來評價主體是教師,幼兒是被評價者,在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在評價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師以個人意愿為主,自己決定作品的好壞優(yōu)劣。教師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唱的是獨角戲。雖然有時也讓個別幼兒參與評價,教師總結,但由于教師平時缺乏對幼兒該方面的引導培養(yǎng),幼兒缺少該方面能力,這一切也是形同虛設,那怎樣評價作品呢?
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是什么?評價應該圍繞目標去點評。其次,大膽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
最后,教師的評價要對幼兒起到一個梳理和提升的作用。要想讓評價真正的發(fā)揮它的作用,還是需要我們在長期不斷的摸索,以后的課堂中會更加的注意自己的提問,讓評價真正發(fā)揮它的作用。
中班美術活動要達到的技能技巧有學習曲線、直線筆表現(xiàn)方式,自主的變現(xiàn)物體的外形和主要特征,嘗試表現(xiàn)動物和人物;學習圍繞作品安排湖面,表現(xiàn)上下,左右等關系,感受色調初步有目的的設色配色。要達到的技能已經很明確,只要老師把平時上課的目標和技能技巧的要求結合起來,相信孩子肯定會發(fā)展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