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按規律排序(精選4篇)
大班數學:按規律排序 篇1
教學內容
數學《按規律排序》
重點難點
1.通過操作、比較發現、掌握物體的排列規律
2.發展觀察、比較和初步的推斷、判斷力。
教學目標
1.能將不同形狀物體有規律的排列,并能掌握排列的規律。
2.逐步形成簡單的推斷能力和判斷能力。
3.感受與體驗周圍生活中物體排序的規律美。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了解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排列現象。
環境準備
《小朋友的書.數學》、長短不一,顏色不同的紙條、形狀不一的圖形
過程與策略
一、游戲引入課題。
1.以跟老師學拍手游戲,引發幼兒發現規律,引出課題
2.讓幼兒根據規律記動做,體驗規律對記憶的幫助。
二、發現規律,了解按不同顏色排列的規律。
1.以不同顏色的雪花片代替拍手的動作,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規律。
2.教師總結
三、掌握的規律,能夠運用不的規律。
1.出示道路卡片,以“回家的路”為情景,引導幼兒掌握“不同圖形排列”的規律
2.幼兒依據發現的規律,嘗試完成第二組、第三組……的排列順序
3.引導幼兒發現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操作指導
1.帶領幼兒完成p4的練習
2.幼兒獨立完成p5的練習
有 效 語 言 設 計
1.請跟老師拍拍手!
2.剛才我們拍了幾次手?手腕轉動了幾次?我們做的動作有什么規律?
3.你發現了紅色和綠色在一起有什么規律?接下來排什么顏色?
4.總結:不同顏色的物體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規律來排,找到出第一組規律后,第二組與第一組完全一樣,第三組與第二組完全一樣,依次這樣拍下去就叫按規律排隊。
5.小明要回家,我們來為他鋪條路吧!這條路有什么規律?
6.我們能按顏色排列、能按形狀排列外,想一想還能按什么來排隊?
環境輔助
游戲
發現
探索
指導
大班數學:按規律排序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排序圖樣。
2、學具: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以小朋友為“小動物布置新家”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
1、幼兒分組操作。
(1)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2)圍圍墻: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數按規律排序。
(3)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征串成彩鏈條。
(4)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律性。
(3)針對幼兒
的疑惑進行討論。
(4)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
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
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讓幼兒自取不同顏色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
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
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
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2、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大班數學:按規律排序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對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通過細心觀察,能發現顏色、形狀、數量等間隔排序的規律。
3、學習與同伴互相檢查的方法,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教具:森林聯歡會課件一份、《請你和我跳個舞》音樂。
2、學具:腰帶、皇冠、串珠繩各16份;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片片若干;動物串珠若干。
活動過程:
教師教學策略
媒體呈現
兒童學習策略
過程反思
(一)、以森林聯歡會的情境導入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課件的圖案組成,了解間隔排序的多種方法。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案中間隔排序。
師:在老師布置好的'會場里藏著一個小秘密,是什么呢?
(2)通過觀察圖片,了解間隔排序的多種方法發現排列的規律。
教師:這些圖案是在怎么排列的呢?
運用ppt課件呈現森林聯歡會的背景圖。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幾種裝飾圖。
集體觀察學習:觀察圖案的排列規律。
個別幼兒回答,集體討論、檢查觀察、發現排列的規律。
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觀察,主動發現排列的規律。
個別操作和集體檢驗,了解間隔排序的方法。
(二)、參加森林聯歡會,進行制作裝飾活動。
(1)教師在視頻展臺上出示皇冠,引導幼兒討論皇冠的制作方法。
師:參加森林聯歡會我們要把自己打扮漂亮,要和森林布置的一樣哦。
(2)幼兒制作,裝扮,教師重點觀察指導幼兒的排序方法,并幫助幼兒裝訂。
應用視頻展臺,介紹制作方法。
幼兒觀察排序的方法,個別幼兒的回答,集體交流、檢查。
幼兒操作,說說自己的排列規律。
通過個別操作和集體的檢查以及媒體的呈現,幫助幼兒掌握間隔排序的方法和規律。
通過操作活動,幼兒自己制作,鞏固對排序方法及規律的掌握。
(三)、幼兒和同伴相互檢查排序完成情況,參加森林聯歡會。
(1)師:和好朋友互相檢查是不是符合參加聯歡會的要求了?
(2)舉行森林聯歡會,幼兒和同伴共跳《請你和我跳個舞》。
播放音樂。
同伴間互相檢查,鞏固排列的規律。
和同伴間互相檢查,幼兒和同伴間相互學習,幫助幼兒鞏固間隔排序方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按規律排序 篇4
設計意圖:
排序是將兩個以上的物體根據特征上的差異,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程序的過程。排序是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要求幼兒具有一定的判斷推理的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區別事物的能力,如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排序規律,并能夠按規律正確地補充上所缺的部分,我特設計了這節活動課。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
引導幼兒發現排序的基本規律。
學會按規律補充出所缺的部分。
活動重難點:
發現事物循環排列的規律,并掌握規律。
活動準備:
磁性卡片、玩具、掛圖。
活動過程:
一、 興趣導入
1、 師生問好
2、 故事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紅
帽》:從前,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外婆送給她一頂小紅帽,小女孩非常喜歡,天天戴著它,從此大家就叫她“小紅帽”······(導入)
二、 學習排序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被大灰狼破壞掉了的路
面及花園的圖案排列規律。(依次出示三幅掛圖)
師:可惡的大灰狼為了吃掉小紅帽破壞了她去外婆家的路,還會壞了他們家的花園,還偷走了小紅帽好多棒棒糖,讓我們看看我們能發現什么問你題?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小紅帽吧!
幼:我們會好好幫助她的!
2、試著引導幼兒按規律補出所缺部分的圖案。
三、鞏固游戲
引導幼兒按一定的排列規律在黑板上擺磁性卡片(或玩具)。
四、實踐活動
引導幼兒在圖畫本上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出不同的圖案,并設
一件衣服把自己設計的圖案畫上去。(幼兒動手,教師巡回指導。)
五、小結及活動延伸——在實踐中學會排序、找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