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通用4篇)
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 篇1
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能找出規律進行排序。
2、能按大小、顏色等交替重復的規律玩排序游戲。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筆、各種顏色的短毛線繩若干。
3、《操作冊》第4冊第5-6頁。
活動過程: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大家一起來拍手。幼兒一次拍手。第一個幼兒拍1下。第二個幼兒拍2下,第3個幼兒拍1下,第四個幼兒拍2下 ,依次拍下去。
1、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小櫻子和小柚子給我們送來了他們自己吹的泡泡(教師出示教具“吹泡泡”)。
①全班幼兒分成2組,1組為小櫻子組,1組為小柚子組。2組幼兒分別操作學具中的紅色泡泡歌藍色泡泡排列出有規律的美麗的圖案。
②教師:“小櫻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們一起給他們的泡泡排排隊吧。”
幼兒操作學具“吹泡泡”,按顏色活大小等交替的規律排序。
③交流小結,展示有創意的排序作品。
2、分組活動。
第一組:“搓糖珠”游戲。教師:天上泡泡飛,地上糖珠堆。天上的泡泡排除的隊伍多漂亮啊!我們用彩色橡皮泥搓糖珠,搓好后也按規律排列起來吧。
第二組:涂色游戲。教師:快來給泡泡們排出的隊伍照個像吧!請小朋友在條形紙上按交替重復的規律涂上顏色做成相片,送給可愛的小泡泡們。
第三組:“結繩”游戲。將不同顏色的毛線繩按重復交替規律打結連在一起。
3、游戲活動。
繼續創設情境:泡泡們邀請我們一起玩“跳房子”游戲。請小朋友根據地上的圖案跳房子,鞏固對排序規律的認識,如并腳、分腳、并腳、分腳。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讓幼兒講一講自己還能想出哪些不同的排序方法,收拾整理學具。
活動延伸: 1、完成《操作冊》第4冊第5-6頁活動。
2、利用區角的積木、積塑、串珠進行排序練習。
活動提示:排序學習不要太機械,教師要變換多種形式讓幼兒練習,注意游戲性和趣味性,可適當增加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
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 篇2
上個星期,聆聽了張老師的一節《按規律排序》的公開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聆聽張老師的公開課,發現張老師這個活動上得特別成功。我想,成功的背后肯定付出的許多,比如課前準備等都非常的充分。一開始,她用情境的導入法進行,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花環的出現,提高了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尋找花環的排序方式。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張老師很會處理活動的活動的重點,在孩子回答的同時,請孩子共同復述,是一個不錯的亮點,這樣即提高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孩子明白花環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序的。所以,孩子在操作時就顯得異常的輕松,孩子也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接著在老師出示半成品腰帶,請孩子先讀出腰帶的規律,在老師操作,請孩子檢驗,這樣孩子很容易發現老師操作上存在錯誤-----在這個環節上,我發現張老師請孩子先讀腰帶的規律,然后請孩子檢驗,把難點分解的比較好,這樣邊讀邊操作,孩子就不容易出錯。 這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老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孩子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體現了活動的主體性。
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 篇3
到了中班孩子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已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如:大小、長短、顏色等,能了解不同物體的屬性、發現其明顯的差異性,也能感受到有關規律的經驗。排序指的是將兩個以上物體,按某種特征上的差異或一定的規律排列。它是一種連續的比較,建立在對兩個物體比較的基礎上。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展。本次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通過創設情景、教學用具、操作材料的多方位對話,引導幼兒學習、觀察、比較,使其體驗更深入、規范、條理化,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數學的規律美。
活動開始,我就用情景導入,小紅帽去外婆家送點心!”,在背景圖中讓幼兒發現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很快發現去外婆家的路上燈籠是用紅黃紅黃來排列的,樹是大小大小來排列的,
接下來的環節是小紅帽要在森林中采花,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將排序活動融合在幼兒玩之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這個環節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都能積極融入其中。從簡單的abab排序到aabb,然孩子在玩中探索不同的排列方法,然后小紅帽要要穿過樹林要按路線走要不然會碰到大灰狼,讓排序有難度了,一部分幼兒能簡單的排列,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理解,這時我考慮的不夠周到,沒有讓孩子掌握排列這種多角色的方法,而是在嘗試自己的探索,這樣就阻礙了孩子的思維。
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操作,小紅帽自己設計禮物給外婆。這里我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兩種或者三種物體有序的排列。在交代要求時我強調了不能用一種顏色,可以用兩種或三種顏色來制作。
從活動情況來看,幼兒完成的還是比較好,很多幼兒能按規律排序,但是對于自己設計還是有一定苦難,特別是畫圖形時候,畫的都不標準,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明白了科學活動中的很多細節問題值得注重。
蒙氏數學: 《按規律排序》 篇4
本次數學活動是操作性很強的一次活動,活動中主要通過引導幼兒在幫助小兔子把裙子排排隊的過程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樂于動手操作,從而學習將物體按ab、aabb規律進行排序,并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排序的方法,體驗按規律排序帶來的樂趣。 按規律排序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些難度的,幼兒雖然能夠用小眼睛看出排列的規律,但是不能較好地用語言進行表達,所以我們主要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進行學習與理解。活動中,創設的情境“請你幫幫小兔子”較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并啟發幼兒思考問題。在學習與理解中,對于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幼兒,我們請他來動手操作排一排,再引導幼兒一起檢驗。在多次個別操作和集體操作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濃厚,大部分幼兒能夠根據老師提供的操作單進行按規律排序,部分幼兒操作時會出現問題。認真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好: 1、活動中,習慣性地請舉手的幼兒參與操作示范,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關注不夠。以后的活動中也要適當地請沒舉手的幼兒參與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也能較好地引導幼兒參與操作,掌握所學知識。 2、學習的層次性不強,我們一起學習了按ab、aabb的規律進行排序,而且兩種不同的排序規律是一起學習、操作的,以至于幼兒在進行aabb排列規律的操作中出現許多錯誤。如果活動中能夠在學習了按ab規律進行排序后及時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檢驗與鞏固的話,幼兒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好。在幼兒學習按ab規律排序后,再引導幼兒學習按aabb規律進行排序,相信幼兒能較好地掌握,操作時的正確率也會高一些。 3、教師提供的操作單和操作材料不配套,操作單小,操作材料很大,以至于讓操作材料擋住了操作單上提供的排序規律,部分幼兒在操作中便會按自己的想法隨意地進行排序。在以后的活動中,一定要謹記這一點,注重學具的設計和準備,為幼兒更好地進行操作提供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