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欣賞:幽默曲
設計意圖:
音樂欣賞是幼兒接受審美教育的有效手段,讓幼兒欣賞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中外音樂作品,可以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旋律優美動人,節奏輕盈美妙,適合大班幼兒欣賞。原本根據大班幼兒的欣賞特點,我是節選了音樂(abaca)曲式,讓幼兒感受音樂三段體的不同,但是結合本班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最終改成了(ababa)曲式結構,讓幼兒感受a段與b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活動中,我借助了游戲還原法,利用傳統游戲與音樂旋律節奏相匹配,幫助讓幼兒理解曲式結構的不同與變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欣賞音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能借用符號、肢體語言來感受音樂ababa的曲式結構與變化。
2.嘗試根據音樂情緒選擇并表現相匹配的傳統游戲,體驗與他人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1.音樂《幽默曲》節選 2.圖譜 3.游戲圖片諾干。
經驗準備:事先熟悉并且會玩傳統游戲《蚊子叮》、《打蕎麥》;有欣賞音樂的經驗,能根據不同的音樂特點進行想象,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題
·開始引出兩個民間游戲,為后面用動作表現音樂的環節做鋪墊。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好玩的游戲。
教師簡單介紹游戲:
(1)蚊子叮
幼兒游戲一遍提問:你被蚊子叮的時候是怎么逃的?(快快的)
小結:是的,玩的時候要一下一下往上跳。
(2)打蕎麥
提問:前面摸羅麥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動作慢慢的,要很溫柔。
環節分析:通過帶領游戲幫助幼兒回想、鞏固, “快快的”、“慢慢的,很溫柔”等教師通過語言,對幼兒進行暗示,為下面的匹配環節起鋪墊作用。
二、欣賞與感受
1.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1)師:接下來老師要送給你們一首小提琴曲,請你們邊聽邊想曲子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覺。請你認真的聽,細細的欣賞。
(2)幼兒欣賞完教師提問: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
(如:很難過——讓你想到了什么難過的事情?)
環節分析:通過完整欣賞,讓幼兒對本次的音樂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并且能初步對音樂產生聯想,用語言清晰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3)小結:是的,你們都很棒,聽出了音樂里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再來仔細聽一遍,這一次金老師要用筆把不一樣的地方畫出來,請你仔細觀察哪些部分是表現出音樂里歡快、跳躍的,有些部分是柔美、連貫的。
環節分析:通過小結,老師把兩段音樂的特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幫助幼兒更清晰的理解兩段音樂不同的特點與結構,并且通過要求,在關注圖譜的同時,讓幼兒更加專注的欣賞音樂。
2.出示圖譜
(1)教師邊聽邊畫圖譜。
(2)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秘密?追問:這首曲子一共有幾段?這5段里還藏著什么秘密?
(3)小結:是的,這首音樂總共有5段,第一、三、五段是一樣的,第二
段第四段是一樣的,我們把音樂里歡快、跳躍的部分用a表示,把柔美、
連貫的部分用b表示,這樣的結構我們叫它ababa的結構。
環節分析:通過提問,幫助幼兒觀察發現圖譜里的秘密,通過追問讓幼兒更
加深入的了解音樂曲式結構上的變化與不同,從而了解認識ababa的音樂
結構。
3.分段欣賞
(1)師:每段音樂都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那么歡快、跳躍的音樂會讓你聯想到什么呢?能不能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