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欣賞:小蚊子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情節理解樂曲圖形樂譜;初步感知樂曲的abaca的曲式結構和樂曲歡快、滾動、流暢的風格特點。
2、嘗試用各種創造性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充分享受樂曲給人帶來的快樂。
3、能尋找空間、有控制地、積極投入地參加游戲、表演,游戲時能注意與同伴密切配合。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單簧管波爾卡》音樂磁帶;錄音機;圖譜一張;蚊子手偶、小朋友手偶一個。
2、知識準備——幼兒感知過蚊子的飛行特點,會用語言、手指動作、線條等方法進行描述蚊子的的飛行軌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今天早上醒來,我發現手上多了個紅點,癢癢的,原來是一只蚊子咬了我一口。聽,嗡嗡翁,飛來了一只小蚊子。”(出示蚊子手偶)。
2、教師用富有表情的、明顯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啟發幼兒對故事的聯想。
師:“那這只小蚊子在干什么呢?小蚊子和小朋友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幼兒傾聽第一遍音樂)
二、根據 “小蚊子”的故事情節,理解圖形樂譜。
1、根據樂曲歡快、滾動、流暢的特點,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象創編故事,相互分享對音樂的理解。
師:“猜猜看,小蚊子和小朋友在干什么?”(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小蚊子飛得(教師手勢)怎么樣?那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教師哼唱)也是(暗示)快快的。
2、 教師簡單講述“小蚊子”故事,同時出示分段樂段圖譜,呈現完整的樂曲abaca
圖形樂譜。(音樂圖譜附后)
這首音樂講了小蚊子和小朋友捉迷藏的游戲。小蚊子真調皮,他打著轉兒飛到東。。。。。。。。。
小蚊子的故事真有趣,這張圖畫講的就是小蚊子和小朋友捉迷藏的故事。這里面呀還藏著很多的小秘密呢,你發現了嗎?這張圖畫上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提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幫你。(清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聽)(引導幼兒理解圖譜中的符號表示什么意思,有幾段,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小蚊子飛了幾次,小朋友拍了幾次等等。)(一、三、五行圖畫是一樣的,音樂也是一樣的嗎?等會我們再來聽。)
三、通過圖形樂譜,進一步了解樂曲的情節、旋律、節奏、曲式結構,并能隨著音樂正確指圖。
1、教師指圖,簡單提示故事情節,幼兒邊聽音樂邊看老師指圖。
師:“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我把這個故事用圖上的符號指出來。聽的時候要聽仔細了,圖畫一樣的地方,音樂是不是也一樣的呢?”(聽后,教師小結:有人唱反調,教師哼唱)
2、幼兒隨老師一起邊聽音樂邊指圖,把小蚊子的故事指出來。
師:“我們把手伸出來,一塊兒聽著音樂把這個有趣的故事指出來。”
3、引導幼兒用象聲詞模仿蚊子飛行的聲音合拍蚊子的聲音。
師:“小蚊子飛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教師哼唱兩句,幼兒一起來學。練習:嗡……p啪“我們聽著音樂來指圖,還要把小蚊子飛的聲音和拍小蚊子的聲音說出來。”
四、啟發幼兒用創造性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1、為樂曲a段創編蚊子翻滾、飛行、打蚊子的動作,并能隨a段音樂創造性的表現出來。
*1)師:“蚊子真調皮,他打著轉兒飛到東、飛到西,我們用身體來學一學蚊子打著轉兒快快的飛的樣子。”(把你好看的動作教給大家;這個動作真好,我也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