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青蛙和蛤蟆(通用2篇)
大班音樂:青蛙和蛤蟆 篇1
活動目標:1.利用故事、游戲等形式,學習歌曲。2.引導幼兒利用薯片筒,探索出不同的聲音來表現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3.在游戲情景中體驗同伴間的友好合作,感受音樂游戲活動的樂趣活動準備:.1. 單數幼兒,因為加上老師正好雙數。便于游戲。2. 青蛙和蛤蟆的掌飾。以及節奏譜。3. 人手一個薯片桶、紗巾。活動過程一. 熱身運動——幾肢著地“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師來做個游戲,那聽好老師的口令,是“幾肢著地”?二. 主題活動1. 講故事導入(把歌詞內容融入進去)2. 學習歌曲①,引導幼兒討論青蛙與蛤蟆的叫聲“小朋友都想學它們的叫聲,那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出示道具)——傳遞游戲根據節奏,念讀:東邊來只青蛙(傳到念蛙的小朋友叫呱 呱);西邊來只蛤蟆(傳到念蟆的小朋友叫咕 咕),連續傳遞,重復這兩句話的節奏練習,把握“呱呱”和“咕咕”的節奏。3. 學習歌曲②,出示薯片桶,“這是什么?”“你能讓它發出聲音么?”引導幼兒用薯片桶的不同部位發出聲音,請幼兒拿出薯片桶,幼兒自由探索。然后讓每個幼兒都把自己發現的聲音表現一下,讓其它幼兒模仿。“青蛙和蛤蟆也很喜歡薯片筒的聲音,我們也給它們配上不一樣的聲音.首先請小朋友想一想,青蛙是怎么走路的?(跳)出示青蛙跳的節奏 ,教師選取幼兒探索出來的聲音打節奏,”蛤蟆是怎么走路的”(爬)出示蛤蟆的節奏× ×,教師配上聲音.引導幼兒觀察兩種節奏的不同.教師邊唱邊打擊薯片桶,帶領幼兒學習“青蛙在跳.蛤蟆在爬”這兩句歌.4. 完整演唱我們已經編好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先來聽老師唱一唱吧。“配上薯片桶”“你們想不想來玩一玩”帶領幼兒演唱歌曲。最后一句,讓幼兒與旁邊的好朋友,握握手。5、分角色表演 出示兩種顏色的紗巾,分別代表青蛙和蛤蟆。讓幼兒戴上并加上動作表演,在間奏的部分換舞伴。三. 放松練習“小青蛙,小蛤蟆,你們的朋友找到了嗎,那跟著我到田野里去走一圈吧。《蝸牛舞》
大班音樂:青蛙和蛤蟆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角色演唱歌曲《青蛙和蛤蟆》
2、根據掌飾的暗示,明確各自的角色進行演唱。
活動準備:
1、青蛙、蛤蟆的掌飾各一個。
2、已認識過青蛙和蛤蟆,知道他們叫聲的區別。
活動過程:
一、在《小蝌蚪》歌曲音樂的伴奏下進教室。
1、復習歌曲,注意唱準歌曲中的節奏。
2、邊唱邊表演,用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特點。
二、出示掌飾
1、說出是誰也來了?
2、他們各自的叫聲是怎樣的?
3、幼兒根據教師不規則的出示掌飾,發出他們相應的叫聲,
4、幼兒用雙手模仿掌飾的動作,邊與教師一起按歌曲音樂旋律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和幼兒輕聲地跟隨歌曲音樂旋律學唱歌曲。
2、幼兒在教師的提示下練習歌曲。
四、分角色唱歌曲。
1、將全班幼兒分成兩部分,分別扮演青蛙和蛤蟆,在教師的暗示下,分角色演唱
2、教師交換掌飾位置,幼兒交換角色歌唱。
3、教師用指揮動作進行分角色歌唱。
4、幼兒嘗試做小指揮,指揮幼兒分角色演唱。
五、重復欣賞《小烏鴉愛媽媽》
“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快樂的唱起了歌。小烏鴉也在照顧他的媽媽,我們都來學學可愛的小烏鴉吧!”邊聽邊用動作即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