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把我的名字唱出來(精選2篇)
大班音樂:把我的名字唱出來 篇1
活動目標:
⒈能用快樂的情緒唱歌,感受歌曲旋律的流暢和接龍形式的有趣。
⒉在反復哼唱名字的過程中產生自豪的情感。
活動準備:
⒈魔棒一根(卡紙卷成的紙棒),水果圖片若干。
⒉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聽音樂動作、哼唱,感受歌曲旋律。
⒈請大家來聽一段有意思的音樂!你覺得這段音樂有趣嗎?你想做什么有趣的動作?
⒉聽著音樂動作。
⒊我們用“來來來……”的歌詞跟著旋律唱一唱。
⒋教師反復彈奏旋律,指導大多數幼兒主動地哼唱旋律。
⒌教師隨機變化旋律的快慢,激發幼兒反復哼唱的興趣。
二、填詞游戲,學唱歌曲。
⒈填詞“湯米、杰西卡”。
⑴湯米、杰西卡是兩個外國小朋友的名字,聽老師來唱一唱他們的名字。
⑵師示范將“湯米、杰西卡”填入歌曲中,快樂地大聲哼唱。
⑶你們聽到老師是怎么唱的?(引導幼兒發現要重復名字中的最后一字。)
⑷師幼一起唱歌曲。
⒉填詞自己的名字。
⑴剛才我們唱了外國小朋友的名字,現在你們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名字唱進去?
⑵師范唱一幼兒的名字。
⑶誰來試一試?(引導幼兒了解哪里唱出自己的名字,哪里唱來來來……)鼓勵個別幼兒嘗試哼唱自己的名字。
⒊填詞水果名字。
⑴出示水果:看這是什么?果娃娃看到你們唱得這么高興,它們也想來唱一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⑵師示范將水果的名字填入歌曲中,快樂地大聲哼唱。
⑶鼓勵幼兒嘗試哼唱水果的名字。
⑷聽了果娃娃唱歌,你覺得怎么樣?那我們也來學著果娃娃開心的樣子唱一唱好嗎?
三、集體玩接龍游戲,感受邊唱邊玩的樂趣,產生自豪感。
⒈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我這里有一根魔棒,魔棒點到誰的頭,誰就站起來把自己的名字唱出來。
⒉大家都唱得非常好,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游戲方法:
(1)按座位分成六組
(2)先由一個孩子哼唱自己的名字,唱完后把魔棒傳給下一位孩子手里,下一位孩子哼唱自己的名字,參加的孩子依次唱完,看哪組接得最好。
⒊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速度哼唱,并配上有趣的身體動作,有節奏的舞動。
大班音樂:把我的名字唱出來 篇2
教學目標:
1.以快樂的情緒進行歌唱活動,體驗歌曲旋律的流暢和接龍形式的有趣。
2.饒有興趣地演唱自己的名字,產生自豪感。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掌握歌曲的旋律,學習填詞哼唱。
教學準備:
1.兩張人物卡片(湯米、杰西卡)
2.幼兒每人一張名字卡(貼胸前)
教學過程:
一、分段熟悉旋律和歌詞
1.熟悉A段旋律和歌詞
(1)教師出示卡片(湯米)并演唱A段歌曲,提問:他叫什么名字?你覺得歌里最有趣的地方是哪里?這個字藏在名字的什么地方?
(感知歌曲的情趣,了解歌曲的結構、歌詞)
(2)教師再次演唱A段歌曲,提問:湯米在唱的時候,像在做游戲,你覺得他像在做什么游戲!
(教師用歌聲來回應,以幫助幼兒熟悉旋律)
2.熟悉B段旋律和歌詞
教師出示卡片(杰西卡)并演唱B段歌曲,提問:
湯米的妹妹叫什么名字?她是怎么介紹的?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讓幼兒了解名字兩個字與名字三個字的不同唱法)
3.辨別A、B段旋律不同的地方
(通過聽辨、模唱,掌握旋律中的難點并唱好音準)
二、學習完整演唱,初步學習接唱
1.幼兒完整學唱。
(掌握旋律,學會演唱)
2.幼兒分角色進行接唱。
(學習自然、和諧的接唱)
三、學習填詞演唱
1.把握填詞演唱的要點
a.想一想,自己的名字是幾個字的?兩個字該怎么唱?三個字該怎么唱?
b.再想想,名字最后一個字是什么字?
(再次幫助幼兒掌握名字兩個字與名字三個字的不同唱法)
2.在琴聲的伴奏下,請幼兒輕聲填詞哼唱自己的名字。
(讓幼兒自由嘗試,自主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3.教師示范填詞演唱自己的名字
(既為幼兒做了示范,也拉近師幼的距離,增進師幼的情感)
4.請個別會唱的幼兒(兩個字、三個字名字的小朋友)上臺填詞演唱自己的名字
(交流展示,既為幼兒提供同伴互學的機會,又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以適時、重點指導)
5.請兩名(或四名)幼兒以接唱的形式填詞演唱自己的名字
(為下面接龍演唱自己的名字做好鋪墊)
四、自豪地演唱自己的名字
以接龍演唱的形式全體幼兒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一一介紹給大家。
(幼兒一個接一個地用演唱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名字將活動推向高潮,同時也大大激發了孩子的演唱激情)
附歌曲: 《把我的名字唱出來》
1=C 2/4 2 4 3 2 | 1 5 2 3 | 1 — || 1 1 | 2 4 3 2 | 5 5 | 5 6 3 4 |
來來我是湯米湯米米米米米
2 2 | 2 4 3 2 | 1ⅰ 7 6 | 5 4 3 2 | 1 0 | 1 1 | 2 4 3 2 |
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米。來來我是杰西
5 5 | 5 6 3 4 | 2 2 | 2 4 3 2 | 1 5 2 3 | 1 — ||
卡呀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卡。
教學反思:
一、教材是活動的載體,我們應該創造性地利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用以教學的工具,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在具體教學情景下,對教材進行修正、開發和創造,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產生超出預設的“溢出效應”。
對孩子來說,把自己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介紹給他人,既充滿情趣,又具有挑戰性。《把我的名字唱出來》歌曲旋律流暢生動,歌詞單一,初次哼唱覺得比較簡單,不過由于此曲是一首外國歌曲,旋律不容易快速掌握,就教師自身學唱了五、六遍也還是有些記不住。再者,此曲有兩個難點:一個是“| 11 76 | 54 32 |”,這一句的音準不易掌握;另一個A、B段銜接較緊湊,要讓幼兒自然、順暢地接唱有點困難。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點,讓孩子更好地、更自然地掌握旋律,我們對原教材作了修改:(1)將“| 11 76 |”改為“|1i 76 |”,因為“|1i 76 |”比“|11 76 |”音準更容易掌握且其旋律也動聽;(2)在A段尾聲(54 32)后面加了一小節“1 0”,這樣有了預備的時間,孩子就便于接唱。
對選用的教材內容做出適當處理,教材便更適合于幼兒的實際能力與水平,因此,活動中教師教得輕松,幼兒學得也輕松。
二、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我們應該重視幼兒學習方法的指導
從“教”轉向“學”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新動向。因此,我們要把幼兒的“學”放在第一位思考,關注幼兒是如何學習的。教學中,老師要恰當地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把學習的方法逐一滲透,教給幼兒。
《把我的名字唱出來》活動中,我們采取分散難點、逐一突破的方式,在層層推進、步步深化。活動過程中,通過引導幼兒用聽辨、分析、比較的方法理解歌曲基本結構、掌握旋律并正確填詞演唱。如“湯米(杰西卡)是怎么介紹?”(掌握名字兩個字與名字三個字的不同唱法);“他們誰唱得更高些?”(區別旋律不同把握音準);“想一想,自己的名字是幾個字的?兩個字該怎么唱?三個字該怎么唱?名字最后一個字是什么字?”(掌握填詞演唱的要點)等等。這樣,將學習的方法逐一滲透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知道了“學什么”和“怎么學”,其學習積極性盎然,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同時,幼兒學會了學習的方法,便能較快地嘗到成功的滋味,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課堂是師幼互動的場所,我們應該保持有效的互動
要實現“師生互動”教學,就得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缺乏生氣與樂趣的局面,處理好影響幼兒主動性的各種因素,想方設法引導幼兒參與教學全過程。
《把我的名字唱出來》的活動通過聽辨、師幼問答、模唱,老師與幼兒的自我介紹等信息交流,從中掌握歌曲旋律并學會正確填詞演唱介紹自己。其中,教師既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幼兒在聽辨、比較、分析中逐一掌握旋律及填詞演唱的方法;也是幼兒學習的合作伙伴──學習用歌唱方式介紹時,老師首先把自己的名字唱出來并讓幼兒學唱老師的名字,這樣,既給幼兒作了示范,同時也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增進了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情感與行為,更加激起幼兒想把自己名字唱出來的欲望,因此,活動中幼兒學地既主動也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