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小看戲》(精選2篇)
大班音樂《小看戲》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小鑼的奏法,進一步學習使用多種打擊樂器演奏樂曲《小看戲》,表現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能根據創編的節奏型為樂曲配上合適的動作并嘗試配器。
3、知道既要注意看指揮手勢,又要認真傾聽音樂,才能整齊合一地進行合作演奏。
活動準備:
1. 值日生在教師指導下排好座位并擺放好鈴鼓、圓舞板、小鑼等打擊樂器。
2. 幼兒坐成馬蹄形隊形。
3.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觀察舞蹈表演,感受東北音樂的風格。
幼兒邊聽音樂邊看教師表演舞蹈。
二、幼兒在教師語言的引導下,學習“身體動作總譜”。
1. 幼兒隨音樂拍手,拍出節奏型。
2. 教師:請你們跟著音樂拍手,拍出它的節奏。
3.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節奏型畫出節奏譜。
4.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練習剛才幼兒創編的節奏型。當節奏型變化時,教師要提前給予語言提示。
5. 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做相應的身體動作和語言伴奏。
教師:小鑼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其實,小鑼還可以用嘴巴發出的聲音來代替,我們試試邊拍手邊用嘴巴發出小鑼的聲音。
6.教師引導幼兒獨立做身體動作和語音節奏。
教師:現在,我不做了,你們自己聽著音樂做動作,可以嗎?需要我幫助嗎?教師做完后,教師引導幼兒反思:能完全做出來嗎?需要老師的幫助嗎?如果想要老師幫助,可以跟老師說。
三、教師指導幼兒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總譜”。
1. 教師安排個小組分別做某種固定的動作。教師放慢速度唱曲譜,同時面向小組做不同動作,幼兒嘗試對教師的身體動作暗示做出節奏動作反應。
2. 教師用指揮動作指揮,幼兒迅速、準確的做出節奏動作反應。
3. 教師指導和鼓勵個別幼兒擔任指揮,集體按某一方案練習。
四、教師引導幼兒探索打擊樂配器方案,并進行樂器演奏。
1. 幼兒根據身體動作為樂曲配器。
教師:我們今天有哪些樂器演奏?拍手動作可以用什么樂器?拍手用什么樂器呢?拍手和跺腳用哪些樂器演奏呢?
2.幼兒手持樂器看教師指揮演奏。演奏結束后,教師幫助幼兒反思如何才能演奏的整齊、合拍。
教師:你們覺得剛才演奏的整齊嗎?你們怎么做才能演奏的整齊、好聽呢?
五、幼兒發展練習。
幼兒自由交換樂器演奏。教師提醒幼兒使用打擊樂器時必須輕拿輕放。
六、組織幼兒收放樂器。
大班音樂《小看戲》 篇2
活動目標:1、進一步感受樂曲“小看戲”的歡樂、詼諧的情緒,并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2、啟發幼兒傾聽“小鑼”的音色,教會幼兒演奏方法,并集體合奏中保持演奏速度。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練聲:《數青蛙》、《只要媽媽露笑臉》、《蝴蝶找花》、《幸福拍手歌》。
律動:《摘果子》、《笑一個吧》、《我來教你跳個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奏樂曲幫助幼兒回憶樂曲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樂曲嗎?還記得嗎?
師:那誰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嗎?(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樂曲的名字叫《小看戲》。)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引導全班幼兒跟隨樂曲完整的打節奏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動作。
師:那請小朋友聽好音樂,整齊地打節奏!
3、引導幼兒學習用樂器打擊樂曲。
①教師出示小鑼、鈸,介紹樂器名稱并讓幼兒傾聽小鑼、鈸的音色,教師示范如何拿鑼,右手用小縋敲擊鑼的中心等要領,幼兒集體做敲小鑼的模仿動作。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的樂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樂器應該怎么用呢?
②幼兒分組討論。
師:拍手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拍肩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跺腳時又該如何演奏?
注:全體幼兒做拍手動作,教師在幼兒拍肩時,加入鑼聲,烘托詼諧情緒,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結:這首樂曲來自中國東北一首有名的民間樂曲,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很歡快的樂曲。我們還要帶很飽滿的情緒進行演奏。
4、幼兒進行合作演奏。
①教師哼曲子,幼兒輪流演奏。
②幼兒拿已準備好的打擊樂器,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并注意傾聽樂器聲的歡快與風趣。
③交換樂器練習。
④請小朋友當指揮全體幼兒演奏樂曲。
重點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演奏的好聽、統一,怎樣看指揮演奏?”
三、結束部分
1、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2、表揚認真演奏的幼兒,使幼兒知道我們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小結活動情況,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