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神秘非非”
我們用消毒液殺死它……”
*(因為孩子們有了自己親身的體驗,所以能理解現在社會上人們對非典的恐懼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有了這種親自的感受,孩子們都愿意積極的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非非”,于是通過了一系列的園內采訪和平日的觀察,孩子們了解了各種防“非非”的有效方法,而且還近距離的感受到了自己周圍人工作的辛苦,由此,引出了,“非非來了,從我做起的”活動。) [活動六] 情景表演
圍繞“非非來了,從我做起”的主題,和孩子們進行了各種情景表演,在活動中孩子們表演的惟妙惟肖,是活動得到了升華。 [活動七] 情景短劇--搶救非典疑似病人吳老師
(活動進行已有一周之久了,在談話中,我發現孩子們對“非非”的興趣似乎和我省人民對非典的恐懼心理一樣,變得平淡了許多。)
活動開始,我很自然的帶著孩子們進行著我們的討論,這時,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戲正即將上演了(請配班教師吳老師扮做一個有著非典癥狀的人)。活動順利的進行著,這時,吳老師的幾聲咳嗽引起了我的注意,為了營造真實的氛圍,我突然停止了我的講話,并向吳老師的方向看去,隨著我的表情和語言的變化,使所有的孩子也都和我一樣,朝她看去,可似乎并沒引起孩子們的太大的關注。于是,吳老師實施了我們預先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我依然進行著我的活動,這時,吳老師朝我的方向走來,說:“焦老師,不好意思,打擾你們上課了,可是我覺得我現在很不舒服,頭還有點燙燙的(邊說邊伴有劇烈的咳嗽聲),我去休息了。這時,坐在吳老師身邊的徐靖抬頭看著她,并小聲的說:“是不是吳老師得非典了呀?”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隨之,很多孩子都用很驚愕的表情看著吳老師。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對吳老師進行的一系列的搶救活動(帶防護鏡,塑料袋當手套和昨天一個小姑娘帶來的一套醫療小玩具)。在活動中,孩子們對發熱門診和醫生的工作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一非常有價值的主題便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產生了。
系列活動(二)--“非非醫院”
[活動一] 區域分類
今天的活動,我和孩子們共同商討怎樣在我們班創設醫院的各個區域。
首先孩子們一致認為小城堡處最適合做“掛號處”。童梓昕說:“因為那里有一個小窗戶。”杜靈月說:“我們只有買了病歷才能去看醫生。”教師概括:“醫生阿姨給我們診斷病情的地方叫‘門診’。”陳可說:“如果發
燒咳嗽就要去‘發熱門診’。”在孩子們分組討論后,大部分幼兒同意將教師預設的‘隔離區’作為‘發熱門診’。譚師棋說:“那個柜子上面有很多針、防護眼鏡。”
*(評析:因為孩子們和教師共同收集的材料暫放在哪兒,孩子們通過直接觀察認為那里既有醫療材料有被隔開,所以很適合做‘發熱門診’。)
教師加以引導:“如果懷疑是‘非典病人’怎么辦呢?”陳逸翀馬上答道:“需要馬上隔離,要不然會被馬上傳染的。”這樣順利過度到“隔離區”的創設討論。陳銘說:“我認為把寢室作為‘隔離區’最好,這樣不會傳染給其他看病的人。”陳可說:“不行,如果那樣我們中午睡覺怎么辦,我們不是會被傳染的嗎?”徐靖說:“‘藥房’后面不是有個地方嗎?那里可以作為‘隔離區’,我們不會到那里去的,就不會被傳染。”劉澤為說:“如果下雨或者起風,病人不是很冷嗎?他們的病就很難好了。”孩子們都點點頭,林芳琪馬上舉起小手說:“我知道放在哪兒,可以放在教室的后面。”孩子們聽到后都搖頭表示不同意,池卓哲說:“那我們上課不是很危險?這是孩子們都不知所措的看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