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神秘非非”
*(評析:孩子在討論的過程中已經將自己的生活學習融入進去,從提出問題到尋求解決的辦法,再到生成新問題找出新辦法的過程中,孩子們在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當孩子們面對問題不知所措時,教師應給予一定引導和啟發。)
于是我給了他們一點點提示:“我認為‘隔離區’應該是四周圍起來的,不讓別人隨便進入,并且進入‘隔離區’的走道叫‘半污染區’。” 陳逸翀馬上站起來迫不及待的告訴我:“我知道放在哪兒。”說著手指向孩子們先商量好的“發熱門診”處,他接著說:“兩排柜子中間真好是‘半污染區’。”孩子門表示贊同,我馬上問到:“那‘發熱門診’放在哪呢?”孩子通過討論決定設在“藥房”背后處。
接下來,我們又進入了“劃價處”的討論,李玨皓說:“可以放在小城堡的旁邊。”徐靖馬上反問說:“那不是‘掛號處’嗎?”歐陽震說:“小城堡旁邊太小,打算盤不方便。”鄭翰麒說:“可以換一換。”“怎么換?”我問。“這里可以蓋章、打算盤。”他指著小城堡說。“這邊可以掛號。” 李玨皓馬上反映過來,孩子們都看著我,我向他們點點頭。張珩農說:“劃價完了,我們要去藥房取藥和打針。”賀思睿說:“那‘注射室’和‘藥房’靠在一起最好,這樣取藥打針都很方便。”陳可說:“那里是‘發熱門診’呀?還有拍‘x光片’的地方設在哪兒呢?”孩子們提議將教室后面作為“放射科”。
最后孩子們決定將“隔離區”旁邊作為“發熱門診”,這樣如果發現“疑似病人”可以直接送往“隔離區”。
*(評析: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由與環境相互作用,因此環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討論中孩子們輾轉反復的思考,尋找最適合的位置。我進行了一下統計,“掛號處”更換了兩次,“發熱門診處”更換了三次,“劃價處”更換了一次。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在探索環境的可能性時與小伙伴相互作用,因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出現了關于這些問題的不同看法和爭論。這樣給教師也提供了一個了解幼兒興趣和需要的機會,所以游戲作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課程實施的途徑,也是課程生成的源泉)。
[活動二] 談話
活動(豐富活動區材料)
談談你覺得非非醫院里還差些什么,我們可以怎樣準備?
*(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商量后覺得一些醫療用品可以從爸爸媽媽給買的玩具中帶來,藥品可以將自己平時所用過的藥品的盒子帶來廢物利用,隔離區的防護手套可以用小積木的塑料袋來充當,鞋套家里也有,可以帶來,就是防護服和眼罩孩子們便商量要我幫忙尋找。我提議眼罩可以用透明的扎實一點的東西自制,孩子們先考慮用透明袋做,可通過實驗發現太軟了,不行。便發現可以考慮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碗,最后決定便用其材料自制)。 [活動三] 操作活動(我來布置非非醫院)
一大早,孩子們就興高采烈地將自己在家中準備好的材料帶來給我看)在活動中孩子們將自己帶來的各種材料按照區域的劃分和種類分別擺放。在孩子們的精心布置下,一個真實的非非醫院就正式落成了。在活動中,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之情! [活動四] 自由游戲--“非非醫院”(一)
孩子們按自己意愿分配好了角色(醫生、護士和病人),自由、輕松地開始了第一遍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