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活動 家鄉的橋
大班綜合活動 家鄉的橋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鎮江是一個依山傍水的城市,依傍著長江,古老的運河從城市穿城而過,而架在運河上面的是各式各樣的橋。孩子們生活在這里,經常都能接觸到。但孩子們對這些橋都不是很了解,有時更是熟視無睹。春游時,我們游覽了橫跨鎮江、揚州兩地的中國第一大橋:潤揚大橋。回來以后,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紛紛說大橋的樣子。還畫了橋的圖畫,,還用紙搭成橋的樣子,比誰的橋長,誰的橋高。由此,我想何不趁著這個機會,讓孩子對鎮江的橋都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呢,這樣不僅讓幼兒充分了解家鄉的橋,還可以進一步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和表現橋的需要。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交流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利用課件以及準備多種廢舊材料,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選擇,并用多種形式,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積極創造和表現鎮江現在的橋和將來的橋,從而進一步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這節課充分體現課程的整合性,始終以橋為主,貫穿整節課。教材既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充分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
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目標
1、 引導幼兒在了解部分橋的基礎上,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看到的各種橋。
2、 活動中,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材料,采用多種形式創作橋,提高幼兒的表現力。
通過活動,進一步萌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活動的重點:了解各種橋,進一步萌發家鄉的情感。
活動的難點:
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表現各種各樣的橋。
在活動中幼兒主要是通過看、說、動手制作等活動,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我做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 環境準備:孩子收集有關鎮江的橋的資料,可以是圖片、明信片或者是照片,也可以是文字的資料,布置教室的環境。
2、經驗準備:幼兒對橋已有一定的認識。
3、教具準備:(1)有關鎮江橋的課件。里面若干幅橋的圖,有高架橋,斜拉橋等等。(2)各類廢舊材料(盒子、塑料管、瓶子、木頭等等)、紙、剪刀、雙面膠、彩色筆(3)各類積木
二、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采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并共同學習與成長。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我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并通過演示使幼兒認識鎮江的橋。
2、 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采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說不得活動流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于積極的探索狀態。
活動一開始就出現優美的歌聲“北京的橋”,從而引出“橋”這一主題。因為我們剛參觀過“潤揚大橋”,幼兒會很快聯想起來。這時課件中出現有趣的多媒體畫面,畫面的內容就是我們春游時參觀“潤揚大橋”的鏡頭,這是幼兒非常熟悉的,看到這個畫面,幼兒的活動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紛紛會說這是什么橋,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橋等等。這樣就從歌曲直接過渡到鎮江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