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情》教案(精選2篇)
《我的心情》教案 篇1
活動預設目標:
1、了解顏色與情緒表達之間的關系,引導幼兒想象用不用的色彩和畫面來表達心情.
2、運用樂器發出不同的樂音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3、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兒歌“我的心”, 心情臉譜, 園形和各種顏色的紙.
活動過程:
1、歌曲:小毛驢,唱完后請幼兒說說現在的心情.
2、展示各種心情臉譜,讓幼兒猜猜看它表達的是什么心情.
3、請幼兒以多種形式表達他今天的心情.
4、選擇自己喜歡的打擊樂器操作活動,幼兒把剛才自己表達的心情告訴同伴和教師。
5、請幼兒嘗試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大家猜猜.
6、兒歌:我的心,請幼兒用樂器表達兒歌情緒.
7、幼兒自由結伴創編兒歌,然后讀給聽課的老師或同伴聽.
四,延伸活動: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心情不好的時候怎么辦?”
《我的心情》教案 篇2
今天,對大班情緒識別活動《我的心情》進行了執教,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一、出示表情圖片,了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征——喜怒哀愁。二、體驗情緒特征——情緒配對。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征——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表情猜心情。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后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后進行情緒配對,并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后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系,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并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并讓孩子們進行選擇并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為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為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么畫什么,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4.情緒巧轉移。當孩子們講述了自己的心情故事后,我用一個問題巧妙地轉移了孩子們的情緒:那你最喜歡哪種心情呢?為什么?孩子們的經驗告訴他們,“喜”是他們最喜歡的事情。而且這時候我也巧妙地說了一句:“剛才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都想畫自己開心的事情,看來,開心的事情最令你們難忘啊!”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情緒馬上就轉移到了“喜”。
5.巧編心情故事書。最后,我自己設計了一本心情故事書,尊重每個孩子的描述,將每個孩子的心情故事都放進了故事書里面,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也為整個活動進行了梳理。最后一句:“我們還會有很多其它的心情,下次,我們也把它畫到我們的心情故事中里去!焙芎玫貫榇舜位顒舆M行了延伸,也讓孩子們明確到除了喜怒哀樂,我們還有其余的情緒,為下一個活動做好了鋪墊。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自己設計的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小結清楚,并且能夠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提升。教學重點把握較好,并且能夠耐心地等待孩子,幫助孩子主動學習。不過由于時間倉促,“心情故事書”制作不夠精細,以至于插入故事圖片的時候不是很順利,需要改進。
我覺得這個活動適合大班初期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地增長,在大班下學期,可以加入情緒調節這一塊,讓孩子們在進行情緒識別的基礎上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繼而調節他人的情緒,讓整個活動更加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