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業務工作總結
我們的成效:
xx年12月8日,試點班進行階段交流,從交流中,發現教師們能較好地體現創設的要求。
xx年12月21日在方塔幼兒園進行區級小組盥洗室環境交流。從當天參加的白云、方塔、機關、車墩,以及我們藍天幼兒園的情況來看,我園盥洗室環境創設的方法、思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二)探索課題運作模式,明確課題優化行動
1、教科研整合模式,聚焦禮儀特色研究
xx年6月,園所成功立項園級龍頭課題《傳承中發展的幼兒禮儀啟蒙情境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為區級課題。為使研究有實效,也為了減負增效,園所采用教科研整合的方式,推進禮儀課題的研究。
整合之一:大組專題研究即為課題研究活動,主要解讀新教材,在新教材中選擇與確定幼兒禮儀啟蒙情境教育內容
整合之二:教研組實踐活動即為課題實踐活動,主要對組室確定的內容進行教法、學法的探討,在實踐中確定內容選擇與教學法的合理性。
2、五輪研討模式,保障研究有序落實
學期初,園所制定“五輪研討模式”,對一學期課題的開展進行了任務與方法的明確,力求課題有序、有效落實。
“五輪研討模式”,即“課題中心組研討----課程研究組確定----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流水線式的線性研討模式,每個月根據主題的開展,課題的需要進行三位一體的研討過程,目的使教師們能根據課題研究主方向,解讀主題核心經驗,圍繞“禮儀認知活動、禮儀生活活動、禮儀游戲活動”,設計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較高質量的活動方案。這樣的線性研討模式共經歷五輪,故命名為“五輪研討模式”。
同時,為保證五輪研討模式中各層面人員均能有序有效開展各項活動,園所明確人員的職責分工、制定學期各類研討活動時間表、提供主題解讀思路、訂制集體備課研討表、確定學期物化成果內容等,使教研、科研、研討、實踐自學期之初開始便在園長室的統籌下逐一落實與推進。
3、“2+1+1+1”解讀模式,共同學習解讀素材
本學期園所大組專題研究的側重點,主要是解讀新教材,即圍繞新教材主題中的核心價值來選擇與確定幼兒禮儀啟蒙情境教育內容。“2+1+1+1”的模式,即兩次業務園長素材解讀示范引領、一次教研組長素材解讀初步嘗試、一次課題組成員后期跟進、一次教師代表素材解讀學習應用。共涉及人員10位。
我們的解讀方式:課程基本經驗(含生活、學習等)----主題內容與要求(核心經驗)----活動教學點分析,分析與判斷在這一主題背景下與禮儀啟蒙情境教育相吻合的、匹配的教學內容,從而為課程小組確定內容提供較為準確的信息。
如11月份是第一個1,即教研組長進行解讀,在大班主題“有用的植物”第四條線索“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中,教研組長解讀到“為家人制作八寶茶”這一內容與家人的交往禮儀相匹配,在為家人制作八寶茶的過程中即可以幫助幼兒積累對植物的保健、治病作用的了解,同時有效引發幼兒積極地關注家人的身體狀況,通過根據家人身體情況泡制適合的保健茶這一實踐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學著用言行關愛家人。
這一模式的運用,逐漸幫助教師明晰新教材的解讀方式、提高了解讀新教材的能力,教師們能圍繞主題的內容與要求、主題線索、主題中的教學點去尋找與禮儀啟蒙教育相匹配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