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成長——幼兒園種植區活動報告
我們一起成長
——幼兒園種植區活動報告
一、活動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農村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農村孩子對現代化的東西越來越熟悉,而對于生活中常見的蔥蒜卻分不清,特別缺乏對自然的洞察力。加之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有限,活動場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區角活動開展得不夠到位,種植區的創設對農村幼兒園顯得尤為必要。種植區不僅能美化室內環境,而且能豐富孩子們的活動內容。由于種植區陳列物品的多樣性、變化性、具體性,給孩子帶來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經驗,為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隨機觀察和探索的機會。種植區彌補了集體活動中觀察、探究不足的缺憾,為孩子們提供的是感性經驗,在摸、看、說、養等過程中,能為孩子的科學探索提供良好的機會,有利于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培養探索精神。在種植區,教師還可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種植的興趣,啟迪幼兒智慧,陶冶幼兒性情,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為幼兒提供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機會,通過幼兒的雙手和感官,使孩子對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確的認識,開闊視野。
3、讓幼兒接觸自然,關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長,從而珍惜生命,愛護生命。
4、通過觀察、管理等活動,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參與活動的人員:聰聰貓班全體師生。
四、主要方法:
1、調查法。帶領幼兒多方查閱種植的有關的理論與經驗資料,向有經驗的農民了解種植技術。
2、行動研究法。在研究過程中開設“種植區活動”、舉辦“自種蔬菜展覽會”等,讓幼兒享受種植區的快樂。
3、參與觀察法。為幼兒創設綠色種植活動環境,努力營造濃厚的種植文化氛圍,通過參與觀察法,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生長特點。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進行歸納整理,總結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作用,將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用于指導今后的種植活動。
五、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準備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運用調查法的方法,查閱相關書籍及網上資料,向農民家長了解種植的技術和方法,了解組織幼兒進行種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對種植的興趣等,選擇適合幼兒園種植的蔬菜或農作物。成立種植小組,選出小組長,明確分工,各小組輪流值日。(小組成員及分見附件)。
(二)實施階段:
1、設立種植區角。由于幼兒園活動場地有限,不能在戶外進行種植,但為了讓孩子有更多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在班里都設立了種植區,運用盆栽的方法種植一些蔬菜,如蔥、蒜、土豆、蘿卜、白菜、豆角、黃瓜等,農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們搜集各種植物的種子,選擇土質肥沃的土壤,一起制作精美“花盆”,用來種植植物。
2、組織幼兒在泥土里進行種植,還嘗試了水養大蒜、洋蔥等蔬菜。孩子們嘗試不同的發芽方法,如有的將種子放在水中發芽后在放入土中養,有的把種子直接種在土里,但總體發現大蒜、洋蔥容易在水中發芽、生長,長勢良好;但黃瓜、豆角等種子在水里不容易發芽,如果有芽兒發出來也容易霉爛。老師針對以上的不同的情況及時組織幼兒進行新一輪的發芽實驗,將黃瓜、豆角等種子用濕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種植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