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成長——幼兒園種植區活動報告
4、教室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燈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種植區里有喜有悲,我們更關注的是種植里蘊藏的教育功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間的內容應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種植區的創設正是實現這樣教育的一種途徑,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
1、種植區的創設,有利于發展幼兒認知水平。
孩子在幼兒階段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年齡越小,給孩子感官刺激就應該越多。而種植區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個多彩的、真實的世界,里面的東西摸得到、看得見、聞得著,是孩子們可以通過直接感知積累得到的認知概念,而非靠語言和視覺圖片來間接認識。種植區有助于幼兒獲取有關自然的科學信息、直接經驗,并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認知和概念。
又如讓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莖、葉”三部分組成。何為根?何為莖、何為葉?教師如果利用圖片在集體教學中講上半天,才能讓孩子獲得“一知半解”的經驗。如果讓孩子們到種植區真實地面對植物,孩子們會在觀察、比較中獲得這些概念,還會產生探究的欲望,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有的植物會落葉,有的不會。隨著種植區植物的增多,孩子們的信息量也越來越大。
我們帶領孩子一起在種植區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把三粒黃豆按上、中、下的順序用線系好,放入水中,讓最下面的一顆完全浸入水中,中間一顆剛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顆裸露在空氣中,沒有水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發現最下面的那顆黃豆腐爛了,最上面的那顆干癟了,只有中間的那顆黃豆發芽了。通過觀察、比較,孩子們了解了發芽與空氣及水之間的關系,掌握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理解了空氣、水和種子發芽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
2、種植區的創設,有利于提高幼兒技能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及科學領域的目標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這其實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基礎,當孩子運用自身感官越積極主動,他們所獲得的外部信息也會越多,積累的經驗也會越廣泛、越豐富,形成的概念也會越具體。種植區的創設提高了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蘿卜開花了,通過看,了解了花的顏色、花瓣的個數;白菜花也開花了,比較一下,蘿卜和白菜的花有什么不同呢?葫蘆和黃瓜摸上去感覺有什么不同呢?生動、有趣的形式,使孩子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中利用多種感官習得了經驗、發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種植區的創設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是孩子學習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過觀察獲得了對世界的第一手經驗。在觀察中,孩子能不斷地發現大自然的奧秘,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從而進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細致的觀察。
種植區的設置直觀、豐富、生動、具體,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種植區,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觀察。豆角秧苗越長越高,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在觀察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快樂,還逐漸培養了他們觀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