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老師,我們是怎么出生的
上周日上課時,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我們是怎么出生的?”
聽了這個話題,我當時特淡定。于是編了一個小小的故事,我說:“在媽媽的肚子里面有個小小的房子,它的名字叫‘子宮’。而爸爸的身體內,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小蝌蚪。有一天,小蝌蚪們都長大了,都吵著要找媽媽。它們都知道媽媽的小房子只能住一只小蝌蚪,于是小蝌蚪們都決定進行一場馬拉松游泳比賽?凑l最先到達媽媽的肚子,誰就可以住進媽媽的小房子。于是一場比賽就這樣開始了,最先到達的小蝌蚪便可以如愿以償的住進了媽媽的小房子里了,而其他小蝌蚪大多數都累死了,便都消失了。小蝌蚪住進媽媽的肚子里后,便會漸漸地成長,長大。長出四條腿,眼睛,耳朵,鼻子和嘴。最終小寶貝長大了,他們就會敲敲媽媽的肚子,媽媽就知道寶貝要出來,便會去醫院,進行破腹產,你們就是這樣出生的!毙∨笥褌冊诼牭臅r候,一個個都保持的相當安靜。
故事結束后,只見小朋友們都覺得很神奇,紛紛很感慨的說:“ 啊原來我們都是小蝌蚪變成的,太神奇了。”曾經看到過一本雜志上,介紹一位美國的母親原原本本地向自己的寶寶說明他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從父親母親的相愛、結婚、精子與卵子的相遇受精、十月懷胎直至一朝分娩娓娓道來,而且輔之以圖片、模型演示一個生命誕生的過程,因此寶寶的疑問也就得到了完美的解答。但中國人在寶寶的面前,對性和生育的問題總是閃爍其詞或者禁忌、回避,不如西方人那樣大膽而坦率。
學齡前的寶寶求知欲很強,對很多東西都很新奇,有時你越是不告訴他,他越是覺得好奇,要刨根問底。別的問題還好對付,惟獨對這樣的問題最不好回答,因此我覺得我們不妨學學那位美國母親的做法,大大方方地告訴寶寶,他是怎么來到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