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通用14篇)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
“一個教師,四五十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边@就是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中,令我久久難以忘懷的場面。
縱觀陳老師整節課的教學,于大氣中隱含著深邃,在平和中張顯著個性。精心的設計,精妙的點撥,精彩的回應,牽引著學生的靈魂沉浮于字里行間,讓心靈浸染著墨韻書香。這充滿著濃濃書香的課堂,怎不讓人回味?
香自何處來
語文課需要智慧的投入,更是閃現智慧的課堂。這種智慧得益于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得益于教師巧妙的預設與生成,得益于課堂文化氛圍的創設。
(一) 閱讀·文學·文化
似乎這幾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與精深,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贅述完的。但是,細細地品味陳老師的課,再慢慢地咀嚼這幾個詞語,也許你會有所發現:沒有教師堅實的人文底蘊,哪來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沒有對文本深入細致地詮釋,學生怎么會一步步與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并由此進入神圣的文學殿堂,使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我們再來聽一聽陳老師在課堂上幾次深情地描述:
①說得多好!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
、谧髡甙牙先说臒崆楸茸髁藷岵。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壅驗槔先诉@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的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閱讀對一個人精神的滋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陳老師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文字,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使掃路人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逐漸放大。而上述三段對掃路人恬淡心境與高尚品質的深情描述,不僅使人物形象更趨豐滿,更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走進了自己的內心,讓心與心在這一刻充分地交流著、撞擊著,從而受到心靈上的浸染與精神上的洗禮。不得不承認,教師深厚的文學功底,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了一方思緒的晴空,一份持久的感動,從而進入了“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灌稻,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的自由領地,透出語文課特有的文學氛圍、文化氣息。
(二) 喚醒·引領·體悟
陳老師的課沒有內容的支解,沒有繁瑣的分析,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是這樣三個問題:
(1)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2)能看出作者對這位掃路的老人懷有深深的敬意嗎?
(3)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
陳老師以這三個問題統整整節課的教學,緊扣文章的主線,思路相當清晰,線條非常明快。
課始,陳老師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最敬佩的一個人,看似閑聊卻是匠心獨運: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文本的解讀做好情感上的鋪墊,從而架設起生活世界與書本世界的橋梁,讓交流更加符合生活的本真。果然,學生暢快淋漓地表露著心中所想。此時,教師話鋒陡然一轉:“同學們敬佩的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親人。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笔前。∪绱似掌胀ㄍㄓ炙夭幌嘧R的人,怎會讓作者平生敬佩之情呢?思維的矛盾點一旦閃現,就勢必激起閱讀的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話題的交談之中。細細體味,你不得不由衷感嘆:高招!
接下來,陳老師引領學生在文中進行探尋,讓隱藏著的文字浮游出來,并加以細細咀嚼:
生:“緊緊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握手表示友好,“緊緊地抓住”抓得更緊了,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得越來越近了。
生:“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生: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書讀到這,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佳境,此時將第三個問題和盤托出,更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于是,學生的思維游走于文本之中,與掃路人、作者和自己的閱讀同伴進行著多維、有效地對話,在反復體悟中豐富著語言的內涵,豐富著人物的精神,豐富著學生的人生體驗。
香飄何處去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如果著意于精神的滋養,著力于語言的訓練,那么,必然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一) 真實·自由·個性
回想上個世紀的語文教育,有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虛假多了,禁錮多了,共性多了。正因為如此,北京市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韓軍在談到自己“新語文教育”的思想時特別指出,“五四”新文化精神就是新語文精神,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實質就是“真實、自由、個性”。反復感受陳老師的課,可以說無時無刻不閃現著學生與教師真實、自由、而又獨具個性的心靈表白。
當談到“掃路人哪些地方讓‘我’如此敬佩呢?”這個話題時,師生之間就文中第7自然段的內容展開了精彩的對話。讀讀這些對話,我們會發現,這其中既有學生對掃路人勞動之艱辛的認同,又有對掃路人精神之高尚的敬佩,還有對掃路人奉獻愛心的由衷地贊美。這些都是十一、二歲懵懂的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展現,體現了孩子們對真、善、美的不懈訴求。教師著力營造的自由的對話空間,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文化窗戶。
孩子們盡情地說著、交流著、彼此敞開了心扉。他們不停地流露著人物背后所隱含著諸多的人生感悟。課終,陳老師順勢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孩子們的“真情告白”:
生: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弊x了《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生:讀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懂得了:人不能太計較自己的得失,不要老是抱怨什么,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好好工作。
生:學了《天游峰的掃路人》,我想起了一句話:對于一個不滿足的人,沒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
生:既來之,則安之!
生:自信快樂生活,踏踏實實做人。
生:樂觀一些,生活永遠都會對你微笑!
學生完全沉浸在教師精心營造的溫馨的精神殿堂中。如此豐厚的人生感悟,也許是一個人用一生也無法體驗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孩子卻能在閱讀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書,卻創造出無限大的閱讀時空,這不得不說——最是書香能致遠。
。ǘ 出入·吞吐·收放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弊x得充分,讀得深入,是寫的前提和保障。讀寫結合一直語文教育界所研究的課題,而要將兩者有機融合,達到近乎無痕的境界,著實不易。陳老師的教學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寓有形于無形之中,寓有意于無意之間。
留心一下陳老師的寫作指導,不難發現,它主要體現在這樣四個方面:
1、 表達方式的形象化
在讀到作者看見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時,學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我覺得(不禁倒抽了一口氣)是表示作者的驚訝。但為什么不說‘我不禁驚訝起來了呢’?”教師及時予以肯定,并引導學生從兩者所蘊含的意思上進行比較、鑒賞,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作者表達之形象與生動:
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2、 表現手法的多樣化
在平時的習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學生只知道平鋪直敘,而不懂得側面的烘托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使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妙處,在讀到課文中描寫天游峰之“險”時,陳老師適時地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寫掃路人,為什么用了整整一段話來寫天游峰的險?這樣就引發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真正領悟寫作的技巧。
3、 遣詞造句的準確性
師: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生: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師:從哪里看出?
生:因為他穿了一套褪色的衣服,說明衣服已穿了很多年了,已經很舊了;而且人是精瘦的,說明他生活條件也不好。
師:生活條件好的人都得是胖子?
生:不一定。
師:再往深處想一想,從“褪色的衣服”、“精瘦”兩個詞還能體會到什么?可以討論討論。
生:從“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勞動,因為整天勞動就不容易發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風吹日曬的也容易變瘦。
生:“褪色的衣服”不但說明老人艱苦樸素,也看出這是老人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的。
生:老師,“運動鞋”也說明了老人是掃路人,穿運動鞋干起活來才能方便。
師:可見,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教師時時不忘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既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又感受到寫作時推敲文字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4、 人物描寫的漸進性
陳老師就像一位撥弄琴弦的樂師,時不時地用“旋律”撞擊一下學生的心靈,擦出新的火花。文中有兩處對掃路人外貌的描寫,為什么要分兩處來寫?這是學生很難想到的問題。陳老師就在此處設一“障礙”,讓學生跳一跳,體會思考的愉悅,品嘗收獲的快感。
最最巧妙的是,上述寫作技巧和方法的指導,陳老師在設計上體現了環環相扣,一氣呵成,讓人不得不嘆服其設計的精妙!
我想沉浸在陳老師課堂里的學生一定非常幸福,因為他們的心靈始終浸染著書香,他們的心靈也始終彌漫著書香。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2
特級教師陳建先《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賞析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章武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樸實無華、豁達開朗、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課文的語言優美,描寫細膩,特別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描寫十分細致。前幾天有幸聽了陳建先執教的這一課,感覺陳老師的課就像一杯飄著縷縷幽香的茶,越品越有味。從這節課中,我品出了語文課的“語”,語文課的“情”,F摘取幾個片斷與大家共賞。
一、巧設導語,撩起“問”的漣漪
師:初次見面,能問大家一個問題嗎?最讓你欽佩的人是誰?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司馬遷。他雖然含冤入獄,卻是那樣的堅強,寫下了五千多萬字的巨著《史記》。
師:身殘志堅,值得敬佩。
生:我最欽佩的人是航天英雄楊利偉。他駕駛著“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又能安全返回地面,他最偉大了!
師:吃苦耐勞,勇攀高峰,一百個佩服!
生:我最佩服運動員桑蘭,她戰勝病魔,為國爭光,真是巾幗英雄!
師:這樣頑強的毅力,怎不讓人嘆服!
生:我欽佩的人是“飛人”劉翔,他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了百米短跑的世界冠軍,為中國人爭了光,讓外國人不敢小看我們。
師:揚眉吐氣!壯我國威!誰敢不服氣!
生:我最佩服我爸爸。他在外貿做翻譯,能說三國語言。
師:你有這樣一位勤奮好學的爸爸,真為你感到自豪!
師:同學們敬佩的人大多是名人和自己的親人。有一位名叫章武的作家,他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掃路人產生了深深的敬意!想了解他的理由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課題。)
【上課伊始,陳老師拋出一個“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個不曾預約的精彩----含冤入獄的司馬遷從遠古走來,駕駛“神五”的楊利偉在眼前升起,被譽為“飛人”的劉翔在眼前閃現……正當學生情緒高潮的時候,教師話題一轉,在不知不覺中撥起了學生“問”的琴弦----為什么他會對一位偶然相遇的普普通通的天游峰的掃路人產生敬意呢?此時學生心理升騰起的是快速讀書的欲望,一個學生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書的“場”被教師巧妙地營造起來了。】
二、因勢利導,感悟“品”的高大
師:掃路人的哪些地方讓“我”敬佩?
生:讀“我抬頭望了望在墓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币咽悄荷辛,說明天快要黑了,掃路人卻要一級一級地掃下九百多級臺階,真是太累了,讓人敬佩!
生:那層層疊疊的石階,連游客們都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廢。這就說明石階太長太高,還很危險,游客們都提心吊膽的,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在這里掃下一千八百多級臺階,我覺得老人的勇敢令人佩服!
生:我覺得老人之所以這樣默默無聞地掃路,給游客一個美好的環境,他不圖什么獎勵,也不圖什么表揚,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心!
師:說得多好!一顆愛心!一顆無怨無悔、甘于奉獻的愛心!因為有了這顆火熱的愛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危險的工作環境,他也不動搖;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這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掃路人!
生:偉大的掃路人!
生:令人驚嘆,讓人欽佩的掃路人!
生: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掌聲響起。)
師:好!頂天立地這個詞用得好!在書中這個詞是寫——
生:天游峰的。
師:“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指天游峰很巍峨很高大。
師:那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又怎么理解?
生:掃路人的精神太偉大了,他的精神頂天立地!(掌聲響起。)
生:他的品質太高貴了,讓人敬仰!所以說他頂天立地。ㄕ坡曉俣软懫稹#
生:他的心靈太美好了,雖然年事已高,本該退休了,卻還在這樣為人們付出自己的辛勞,所以看著他,就像面對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一樣。(熱烈的掌聲。)……
【此起彼伏的掌聲折射出學生對文本的精彩感悟----好一個“頂天立地的掃路人”,多么獨特的閱讀感受,頂天立地是對掃路人品質的最好詮釋。學生之所以有如此深的感受是與老師的適時點撥分不開的,不難看出,教師以情激情的點評,因勢利導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再次產生了與文本對話的欲望,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出人物品質的高大!
三、品詞析句,感受語言魅力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近這位頂天立地的掃路人!拔姨ь^望了望――讀!――”(學生深情地齊讀第7節)
師:對于這一節,誰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最后一節為什么說“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生:“倒抽了一口氣”,就是說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師:說得很好。我請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換成“我不禁驚訝極了”或“我不禁驚呆了!”行不行?
生:我覺得可以。因為意思都一樣,而且讀起來也通順。
生:我認為不能換。雖然意思一樣,都是說很驚訝,但直接說出來了,反而沒有“倒抽了一口氣”給人印象深。
師:為什么“倒抽了一口氣”印象就深?
生:因為“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ㄕ坡曧懫穑
師: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無窮魅力!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表達形式,說“驚訝”也可以,但看不見摸不著,不太好體會,說“倒抽了一口氣”就形象化了,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類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說表示害怕,還可以說成“倒抽了一口冷氣”,“嚇得渾身起雞皮疙瘩”,“脊梁骨發麻”。我們要學習和運用這種形象化的表達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闭Z言與思維是同構共生的關系。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直覺、理解和感悟能力。通過語言的訓練來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言語的積累與感悟。通過上述的教學過程,在特定的語境里,學生在言語經驗與心理機制的積極作用下,“潛心會文”,通過換詞辨析,細細推敲,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與精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他具有了選擇自由的時候,其思維的靈動、個性的張揚、潛能的開發都成為可能,在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思維開出了艷麗的花,結出的豐碩的果。“因為‘倒抽了一口氣’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呼吸了,就跟感覺到自己的心跳一樣!”這是多么深的體會!在我們為學生體悟出人文精神喝彩的時候,別忘了為他們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助威。從這一片斷中我們切實體會到了語文教學應該姓“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這一節課里得到了很好的彰顯。本課從導語的預設,到引領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天游峰的掃路人為什么值得敬佩?在貫穿教學主線時,陳老師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定教、以讀促悟的原則。整節課“讀”字當頭,讀出層次,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感動。通過啟發、激趣、鼓勵、期待,使學生的心靈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碰出“情”的火花。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3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二
作者:小市小學 天予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二
小市小學 天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重點指導“瘦”字的字形,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天游峰的險、高,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把生字讀準,讀不準的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的意思初步查字典解決,盡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寫有生字詞及重點段的小黑板5塊。
教學過程: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齊讀課題。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掌握情況。
(1)、出示生字詞小黑板,自讀。
。2)、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的?
。3)、齊讀這些詞語。
(4)、這些詞語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說說看。
。5)、指導字形:“瘦”,師范寫,生書空,再在書上描寫。
3、同學們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有沒有哪些句子比較難讀的?(相機指點,教給方法,再請其讀。)
4、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很細心。請看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天游峰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書,找出并畫下來。
。1)、指名讀句子,讀了這段話,在你頭腦中浮現出的是一座什么樣的天游峰呢?(從語言學中整體感知天游峰的險。)
。2)、你能讀出天游峰的險嗎?指名讀,齊讀。
。3)、我當時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什么叫“好不得意”?我當時是怎么上的山?你說說看。
5、過渡:下了山,已是傍晚時分。我游興未盡……哦,原來這是天游峰的掃路人在掃地。這位掃路人什么樣子呢?請讀課文3-12小節,劃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穿著的句子。
。1)、引導從“我循聲……正用竹掃帚清掃著路面。”讀了這句話,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怎樣的老人?(感知:穿著儉樸,精瘦。)
。2)、“借著淡淡的星光……”讀了這段話,又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站在你的面前?(感知:辛苦、慈善。)
。3)、再讀,感受老人形象。
6、這位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于是,有了我們之間的一次對話。請同學們自讀4-12小節,把對話讀好。
。1)、指名分角色讀。
(2)、你從中知道什么?
。3)、老人工作累不累?說說理由。
出示第七節內容:“我抬頭望了望……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引導學生再次讀出天游峰的高,路的險、窄,游客爬山時的樣子。
重點指導老人掃天游峰的內容。(時間長度: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十年,二十年……都這樣一級……再一級……。空間廣度:晴天,下雨天,刮風,下雪,老人還是這樣一級……再一級……。)
此時,你的腦海中又浮現出怎樣的畫面?我此時倒抽了一口氣,為什么?
7、是什么力量支撐著老人,讓他一直這樣掃下去呢?再讀課文,找找答案。
。1)、“可我實在離不開這里: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我能舍得走嗎?”
。2)、老人舍不得什么?僅僅舍不得這些嗎?還舍不得什么?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
8、我緊緊抓住老人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老人怎么說?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1)、30年后,老人還健在嗎?那時已是百歲老人了,你認為呢?說說看。
(2)、有這種可能,老人掃地鍛煉身體,而且心情愉快,充滿自信,豁達開朗,而且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所以……
9、同學們,聽了老人和我的對話,你覺得他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充滿自信,豁達開朗)
10、今天,我們跟隨課文,去感受了天游峰的險(板書:險)并且認識了一位什么樣的老人?(板書:充滿自信,豁達開朗)。其實,他只中一位普通人。在我們的身邊,像他一樣的普通人有很多很多,讓我們多留心觀察,或許,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得到許多生活的智慧。今天就學到這兒,下課。
板書設計:
天游峰 險
的
掃路人 自信、豁達開朗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4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課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菊n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把“感悟”與“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通過說話、朗讀、想象、表演、寫作等訓練,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理解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在快樂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達激qing,在創造中增長智慧,從而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生字、新詞。
情感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1、有關普通勞動者的小故事,贊美普通勞動者的名言。
2、天游峰的多媒體課件。
3、描寫本班學生的一篇人物素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qing引趣。
1、同學們,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這些普通勞動者創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寫普通勞動者的文章。(板書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學生暢所欲言,如:天游峰在哪兒?掃路人是誰?他是怎么掃路的?他為什么要掃路?天游峰的景色怎么樣?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要寫掃路人呢……)
。ㄔO計意圖:“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苯虒W中由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思維的基本過程。然而問題是由學生提出還是老師提出,效果大不一樣。學生有了問的權利,主動性完全被調動起來。這樣變教師展示教學目標為學生提出學習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初讀嘗試,整體感悟。
1、帶著上述問題先把課文讀一遍,怎么讀呢?自由選擇讀書方式。(相機指導讀準生字)
3、學生交流回答質疑中提出的簡單問題(復雜問題可以在教學課文時解決)。
(設計意圖: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容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即使對同一篇文章體會一樣,朗讀的方式也有差異。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來讀,并給予鼓勵、點撥、引導,既尊重了學生“想怎么讀”,又發揮了主導的“該怎么讀”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目標明確、氛圍愉悅、人人投入、個個實踐、形式活潑的省時高效學習。)
三、再讀品味,合作探究。
。ㄒ唬╆P于峰
1、補充介紹天游峰,(點擊課件)出示補充內容: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海拔為410米,號稱武夷第一勝景,每當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時,登峰巔,望云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于蓬萊仙境,遨游于天宮瓊閣,故名天游。登上天游的一覽亭,武夷山水盡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評點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故第一也”。
2、書上又是怎么介紹天游峰的呢?找出來讀一讀,說說感受。
3、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薄煊畏迕、高、險
“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
“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險、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4、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關于人
1、小組學習,合作探究。
投影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
2、交流體會,感悟課文。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請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再讀出你的感受。(抓住以下句子)
、佟啊趴辞迨且晃痪莸睦先。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②“……為我沏了一杯濃茶……”
、邸啊焕,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堋八つw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⑤“……悠然地說:‘……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做伴,我能舍得走嗎?’”
、蕖啊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熱情、健康、不怕累、能吃苦、開朗自信、豁達(邊談體會邊練習感情朗讀。)
教師重點點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老人自信、樂觀的生活態度,可用多媒體顯示描寫山險而高的句子、描寫游人的表現句子、老人說的話,讓學生對比著讀,談一談從中體會出什么。
3、活用課文,情境再現。
過渡: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情境一: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1)小組同學合作表演。
(2)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真是老當益壯。∽孕诺娜松椒捕鋵,那是多么令人神往!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旅游區的領導。
(1)自由組織說服。
(2)教師扮演旅游區的領導,學生扮演掃路人進行說服實踐。如,師說:“老人家,你這么一把年紀了,該回家享享福了!”生接著“說服”。
師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宸宸!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4、總結全文,引導想象:
(1)同學們,爬完了天游峰,我們和作者一樣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讓我們再次來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出示,生齊讀):30年后,我再來看你!
。2)引導想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出示畫面: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3)學生練寫,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討、合作學文,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更使學生在交流中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在教學中教師還創設情境,多處“移情”進課堂,在不的角色體驗中,再次感受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四、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來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也可以自己創作)
(設計意圖: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通過說話訓練,拓展思維,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這些普通勞動者的勤奮工作,才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培養了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五、遷移訓練,學以致用。
。ㄔO計意圖: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課文的重目的之一,運用知識的遷移原理,設置模仿作為中介環節,將讀寫有效結合,從模仿漸入創造境界,使學生一步一步登上習得言語表達經驗的臺階。)
六、拓展思維,課外延伸。
1、繼續完成“人物素描”的習作,開展“班級素描”展評活動。
2、當一次小記者,采訪身邊各行各業的勞動模范,準備召開一次“勞動者之歌”的主題隊會,手抄報。
。ㄔO計意圖:課后延伸學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營造“大語文學習”的時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即語文,引導他們運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品味,了解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樂觀開朗、豁達自信的老人。
2、通過朗讀、情境活動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老人的樂觀的生活態度,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天游峰的美景:
2、導語:看了這些,你想說什么?生說。
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
二、感悟課文:
1、要求:
自由朗讀課文,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是怎樣的人。找出你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味。
2、學生品讀。老師巡視。
3、交流:
你覺得老人是什么樣的人?生說。
請你讀出你的感受,再說說你對老人的印象。
導語例舉:聽了你的朗讀,老師感到一股濃濃的暖意。
老師聽了,感覺那位老人是那么富有活動。
老師感覺非常悠閑.
聽同學交流,能豐富我們的感受。
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你能收獲什么?
有人說,能說什么樣的話就知道有什么的性格!
4 從學生的交流中生成話題:老人這么工作累不累呢?
生說,生讀。
導語:(1)應該很累吧。(2) 感覺很累,心里很充實。
過渡:人生七十古來稀。老人卻讓人意想不到。
5 生成話題:
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是舍不得走,真奇怪!是什么讓他戀戀不舍?你們有什么問題嗎?
生:為什么舍不得走呢?交流:
導語:與山水為友,與花鳥為伴。老師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到底舍不得什么呢?
老師也被這位老人吸引了,我琢磨著,他的家人,他的兒孫對他會是什么態度呢?
三、合作學習:
1 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角色。
。2)、讀一讀,想一想,他和家人會說些什么?
。3)、小組同學表演。
2 老師巡視,掌握情況。
3 請一組表演。其它同學聽一聽,再評一評。
4 師點撥:這老人夠自信的,(樂觀的)……你是老當益壯啊
自信的人生平凡而充實,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怪不得家人對他也是這么支持!
情境二:我想旅游區的領導不大同意老人繼續工作吧?你是老人,怎么去說服他。
1 自由組織說服!
2 我就是旅游區的領導:你這么一把年紀了,回家該享享福了!
3 生接著“說服”:
過渡:想不到,你這么一把年紀,比我想有精神!佩服佩服!
4:誰還想說服我嗎:生說。
過渡:看你這樣子,再活個100歲沒個問題。
四、引導想象:
1 過渡: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中
2 出示:畫面
三十年后,我們又來到了天游峰,又聽到嘩嘩的聲音……
3 你們覺得會發生什么景象呢?
4 學生練寫。交流。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6
作者:揚中外國語學校 施正琴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5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案例分析
揚中外國語學校 施正琴
《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3課,此文是篇散文。作者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我在教學中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學生們能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師生收益匪淺。
例:(教學片段)……
師:出示課文最后一節:“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笑聲驚動了竹叢里的一對宿鳥,它們飛了起來,又悄悄地落回原處。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生:(自由朗讀此段)
師: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這位老人很自信、很好客。我從第一句中知道的。老人相信自己30年后,會與作者相聚。而且還用“!”來加以肯定,語氣堅定。
師:你能讀好這一句嗎?
生: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
師:你是怎么讀好這句的?
生:我是帶著激情,以自信的語氣讀。
師:大家都來試讀讀。
生:(大聲朗讀第一句)
師:這段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老人性格開朗、豪爽、樂觀。
…… ……
師:是呀,作者也被老人精神折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嗎?
生:(先自由練讀,再個別朗讀)
師:對老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會給作者有什么啟發?
生:1、作者今后一定以掃路人為榜樣,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2、作者在生活中,一定是個充滿自信、樂觀的人。
3、作者一定在工作與生活中藐視一切困難,是個豁達開朗的人。
…… ……
師:好,同學們都動腦筋了,那么怎樣在文中表達讀者的心思?
生:干脆在結尾處加一句。
師:好,這個主意棒!你想加什么?
生:1、老人的高尚情操將伴隨我的一生。
2、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將伴隨我的一生。
3、老人的一言一行將永遠印在我的心里。
…… ……
師:棒極了,請把你要加的話補寫在書上,然后再有感情的讀一讀。
…… ……
師:同學們,學了這一課你想在課余時間做些什么嗎?
生:1、我想想象一下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來到武夷山看到那銀絲一樣的階梯和掃路人時的情景。
2、我想收集一下有關天游峰資料。
3、我想寫一篇讀后感。
4、我想摘抄一下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
教學進行到此,做為老師已十二分滿意了,而且,一次次被學生表達的內容所感動,令人振奮。
以上教學我抓住了以下2點進行:
(一) 以朗讀促感悟 以感悟促美讀
首先,此段教學以讀為先,以學生為主導,教學思路隨學生而走,在探究人物心理體會作者感情的同時,沒有導致語文教學本質任務的迷失,重視了對學生語言文字感受能力的提高。記得《小學語文教學》雜志中寫到:“課文是思想內容與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兩者是分不開的。一般來說,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越豐富,對思想內容的體會就越深入。”因此,在教學中,就必須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組織學生細讀課文上,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入情人境地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精神風貌。然后再理解的基礎上把課文真正的讀好。
(二) 以美讀激表達 以表達促遷移
學生讀著讀著。心里一定有許多話要說,做為老師要趁熱打鐵,教學思路要及時跟上學生,抓住時機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真正做好說的語言文字訓練工作。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在學生充分地表達后,老師均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廣泛地進行語言文字學習,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那么教學效果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7
《天游峰的掃路人》這篇課文課文描寫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重點通過對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的贊美。
要讓學生理解老人的樂觀和豁達,必須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感受到老人工作的不易,再從老人的話語中感受他的樂觀。這樣老人的形象才更為立體,也更為豐滿。
文章一開篇便描寫了天游峰的高和險,我讓學生用各種方式讀,以及找出文中“像一根銀絲”、“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層層疊疊”、“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等詞句進行感悟。充分體驗了天游峰的“高”和“險”。年輕的游人們都累得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半途而返,從這一方面襯托出了掃路人的不易。作者在描寫天游峰的高和險時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同時來刻畫,顯得更加真實可信,更加生動。
在感悟文中作者與老人對話這部分,我以一個問題貫穿始終:“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讓他們先從老人的外貌、神態開始描述,感覺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有的學生回答,這是一位樸素的老人;有的學生回答這是一位勤快的老人;有的學生回答這是一位有點老土的老人……這時,再從作者和他的對話入手,感受老人的開朗、樂觀。這時再問“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學生基本能答出樂觀、開朗、豁達(也有學生回答道這是一個淡泊名利的老人,一個了無牽掛的老人)。
在課文進行的最后,我讓學生展開討論:老人掃天游峰到底累不累?讓學生分為兩派來進行辯論。正方代表累,因為我們平時爬板障山這并不高也不險的山都大汗淋漓,更別說去掃天游峰了!年輕人都會認為累,更不用提這六十的老人了。反方代表說不累,這是老人的工作,老人熱愛的工作,熱愛的生活,他的心在大自然,與大自然同呼吸,共歡樂。這場辯論賽我認為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最后也讓他們達成了共識——老人是身累而心不累!
最后,在這個時候,已經鋪墊得比較到位,我再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老人的樂觀、豁達對作者有什么影響沒有?三十年后,老人還是那么樂觀嗎?那時又發生了什么事呢?”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
ppt出示寫作要求:注意從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
學生作品:
三十年后,一個滿頭白發的人來到老人的茅屋,他就是章武。掃路老人遲到了,不,事實上是老人先走了,只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封泛黃的書信,上面寫著:“章武,這個時候,對不起,我先走一步了,如果有機會,天堂見!”章武的手顫抖著,他不禁潸然淚下。這,是他68年來第一次哭,而且是為一位樂觀、幸福的老人而哭!
當年章武其實很悲觀,經濟太差,在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天游峰散心,遇見了老人。此后他經濟變好,是因為老人的樂觀打動了他,章武也曾寫過感謝信給老人,信上說:“您的茶溝通了我們的心靈,您的話讓我檢討了自己的心態,您,是我的恩師!”可是,老人卻遲遲沒有回信,原來老人再也看不到這封信了。
章武,天游峰的掃墓人!
——馮邵一
三十年后,我按著約定,再次來到了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探望那位曾經樂觀的掃路人。
來到山腳下,我并沒有見到他,于是,我走到了那幢房屋前,敲了敲門,但開門的不是那位大爺,而是一張新的面孔,一位看上去約四十來歲的人。只見他疑惑地望著我,我張了張嘴,唐突地問:“請問原先的那位掃路人呢?”他抓了抓頭發,說:“啊,噢,那位大爺在一星期前過世了。”“。”“進屋吧,我們聊聊。”
于是,他領我進了屋,他是一位小眼睛的人,眼睛里透露出了疲憊。當聽說我是專程趕來拜訪那位掃路人時,不無遺憾地說:“哎,那你來晚了!那位大爺在這兒干了一輩子!我頂討厭這活的,天天這么累,真不知那位大爺怎么承受得了!”接著,他又向我絮絮叨叨地發了一大堆牢騷。
來到那位大爺的墳墓前,我輕輕地說:“大爺,我來看您了,您不用掃路了,是不是不習慣?新替你的那位掃路人非常不喜歡這份工作呢!同時,他也沒有您那么樂觀,跟我投訴了很久!老大爺,在這個世上真的能做到如此樂觀的人除了您恐怕就沒有別人了吧!老大爺,自從聽了您的那番話之后,我一直努力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但我還是沒有您做得好。老大爺,愿您一路走好。”說完,我擦了擦眼睛。
雖然老大爺不在了,但他三十年前的那番話,一直留在我心中!
——林凡
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我再次來到了天游峰。這時,我已經是體弱多病的六十歲老人了,在我爬到100級的時候,已經爬不動了,這時我突然發現一個大約八十歲的老人,笑瞇瞇地掃著地,向我走來。“您有70歲了吧?”那個老人說道。
“沒有呢,我有六十歲,您老有八十歲了吧?”
“已經一百啦!咦?您有沒有坎肩一個前三十年來到這里的小伙子,您應該不認識吧!”
我突然想,小伙子?不就是我嗎?想著,我就告訴了他,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這間破舊的屋子里,這間屋子明顯比三十年前舊了許多,但是還是那么干干凈凈。
“喝茶吧。”
“好的。”我說道。
我再次觀察他的臉,還是一樣,在淡淡的眉毛下,有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只是蒼老了許多,但還是那樣,開朗、樂觀,有著健康的身體。
又要分開了,我知道,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見到他了吧。三十年后,我可能已經不在了,但我還是說:“三十年后,我再來看您!”
“三十年后,我再請您喝茶!”他還是大笑著說著那句話。
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我回過頭看了看他,還是笑容滿面,坎肩他的笑容,仿佛感覺自己也是一位幸福老人。
——鄧源遠
以下摘抄兩篇平時寫作比較差,但是最近有進步的孩子的習作,畢竟寫得好的是一部分,寫的不好的,有進步也是值得表揚和讓我們繼續思索如何讓他們更進步。
三十年后,作者回到這里來看望老人,可是,找來找去找不到老人的住所,心里很是失望。他看著老人以前精心掃過的階梯,嘆了一口氣。
這時,后面突然傳來一聲:“小伙子,你終于來了。”
作者回過頭來才發現是掃地老人,心里興奮極了,他問:“老人家,您的住所怎么不見了?”
老人說:“我的住所移到了山腳下了。”
慢慢地,作者和老人一起回到了老人的房子里,房里有小鳥,有花,可以說是鳥語花香,芬芳撲鼻。老人泡了一杯普洱,很濃,很香。老人說這是他自己曬的,喝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說著說著,已經六點了,作者依依不舍,老人說:“每天笑一笑,會把自己的心情變好。”
說罷,老人又朗聲大笑起來,那個笑聲一直伴隨著他回到了屋子里。
——林雨金
三十年后,我再次來到了天游峰,可是我沒有看見那位老人,只看見了一個小孩子在玩耍。我走上前去問小孩:“小朋友,你知道以前那位掃地的老人嗎?”
那小孩說:“就是我呀!”
我驚呆了,怎么可能?老人怎么會變成了一個小孩?我連忙問他為什么。
那小孩說:“我在掃天游峰的時候,發現地上有一粒藥丸,我很好奇,就把它撿起來一聞,這么香,然后我就吃了,吃了之后我才發現自己變成了小朋友。”
聽了他的話,我哈哈大笑,他居然返老還童了。我一看小朋友還是和當年一樣,那么活潑,那么開心,滿臉都是笑容,還對著我笑。
過了一會兒,我把小朋友拉了過去,跟他聊了聊,發現他還是那么樂觀、開朗。
我真羨慕他!
——鐘銘原
在這次讀寫訓練的時候,我明顯發現班里一部分的孩子們的寫作水平提高了,比如這兩位林雨金和鐘銘原,他們寫作文的時候可是大頭疼啊!看到他們寫得片段,雖然還是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但是對比著以前的流水賬式的作文或者幾句話的日記,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蹴而就,得慢慢來,不是嗎?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8
師:聽說我姓什么了嗎?
生:孫
師:對了,孫悟空的“孫”
誰知道孫悟空有什么本事?
生: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
生:孫悟空能降妖除魔。
……
師:我感覺我們同學的知道真是豐富啊,知道得真多!
剛才聽同學們介紹了我孫家名人孫悟空的本事,你知道我孫家還有哪些各人?
生:孫中山
孫臏
孫權
孫武
……
。◣煼謩e插幾句簡介)
師:感謝你們對我孫家這么了解。
你貴姓?你也介紹介紹你們家的名人。
……
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也加了“我們家的”幾個字,感覺特別自豪!
師:剛才同學們也講了自己家的名人,真可謂名人輩出啊,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名人都是從什么人開始的嗎?
生:普通人。
引入: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寫普通人的文章。
。◣煱鍟n題:天游峰的掃路人)
生:齊讀課題
師:看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天游峰在哪兒?
生:掃路人是誰?
生:他是怎么掃路的?
生:他為什么要掃路?
生:天游峰的景色怎么樣?
師:還有更好的問題嗎?看誰最會提問題,提的問題最有價值,就請誰把問題寫到黑板上。
生:既然天游峰是一個風景區,為什么作者不寫風景,而要寫掃路人呢?
師:多好的問題呀,再說一遍。寫到黑板上,后面寫上你的名字。這是你自己發現的,是你的專利。
師:看課題,我們已經把一個問題寫到黑板上了,這節課我們要把問題寫滿一黑板。
師:同學們根據課題提了這么多問題,大家開始會思考了。帶著這些問題讀書,把書拿起來。要求認真讀,讀正確,讀流利,不要磕磕巴巴。
生自由讀課文
師:你們現在都有學習生字詞的能力了,老師就不教了。
全班交流:你最喜歡哪一段?
生:我喜歡第七自然段。
師:是嗎?大家聽他讀一讀。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
生:因為這一段不僅寫出了天游峰的高,而且也寫出了這位老人的辛苦。
師:我認為你不僅讀得好,而且說得好。但你的讀中,如果能糾正幾個小錯誤,那就更好了。(師生正音)
師:這一段確實寫得好,你真棒!你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咱們一起來讀讀這一段。(齊讀)
師:你們讀得太好了,我真驚訝!但我發現你們讀書有個不喘氣的習慣,讀得太快了,我聽著也比較累,下次要注意讀得稍微慢一點,注意文章的標點符號。
生:我喜歡第二自然段。(生讀)
師:聽了你的讀,老師也似乎看到了天游峰。
生:我喜歡十二自然段。
師:你讀得太認真了,認真到什么程度呢,生怕自己讀錯了字,就一邊讀,一邊指著讀。ㄕ、齊讀)
生:我喜歡第十自然段。(生讀)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如果你能再自信點,那就更好了。
我再聽你們讀一讀,老人悠然地說,怎樣才是悠然地說。(齊讀)
師:我聽出了點悠然的味道了,希望學了課文,能讀得再悠然一點。
師:聽你們的讀,我想起了古人說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笔鞘裁匆馑?
生:我的想法就是說學文章要有疑問,小的疑問有小的進步,好的問題有大的進步。
師:你不僅是我的知音,還是古人的知音哪,你一聽就聽出來了,你能跟古人對話了,真了不起。ㄎ帐郑⿲W習最可貴的是發現問題,小問題有小的進步,大問題有大的進步。咱們看看誰有的進步。
師:默讀課文,看誰有問題,有問題的句子,就在這個句子下劃橫線,打個問號?纯凑l的問題大,誰的問題小。有火眼金睛的人,能邊讀邊想,發現問題,不僅能發現一個問題,最好能發現三個四個問題。
全班交流。
師:有的同學提了二個問題,有的同學提了三個問題,給你們兩分鐘時間。鄰桌四人討論交流,你有什么問題,他有什么問題,有的問題可能你沒想到,為什么你沒想到,看看你們的差異在哪兒。
生:為什么老人心里好不得意?
師: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嗎?(生答略)
生:作者為什么說30年后再來看老人?30年后,掃路人已經一百歲了,他為什么還能請作者喝茶?
師:誰在這兒還有問題?
生:三十年后,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作者為什么不三年以后看他,而三十年以后?
師:寫黑板上,寫自己的名字
生:為什么說茶就能把我和老人的心靈溝通了?
師:提得真簡煉!把這個問題寫到黑板上!
生:……為什么鳥兒飛走了,又飛回來了呢?
師:你的眼睛可比孫悟空的還厲害,注意到了鳥兒,你姓什么?(孫)啊呀,原來是本家啊,將來咱們孫家又要出一名人哪!把你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師:你們看到了人,他發現了鳥,寫人的文章,怎么會寫到鳥了呢?
生:……笑聲不可能一直伴我回到住地的,為什么作者說笑聲伴我回到住地?
師:我認為你可真像個小小思想家,真會思考!把你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生:文中的我為什么倒抽了一口氣?
師:看到什么抽了口氣?第二節課我們來討論這個問題。
生:為什么天游峰那么高,老人還說不累?
師:是。繛槭裁床焕勰?寫到黑板上!
生:為什么沒游過天游峰的人就不算到過武夷山?
師:這個問題能誰能回答?(生答)
生:為什么掃路會有節奏?(當堂解決)
師:坐好,同學們經過自己讀書,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黑板上的問題。我覺得了不起啊,六個問題,就是六個火花啊,我們如果把這六個問題都解決了,那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把書讀得非常好了。
。ㄕn間休息)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險”的特點,并感知文中運用的描寫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視頻或圖片。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起去認識他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疏通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劃出本課生字,遇到長句子或難句子多讀幾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詞,可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來幫助理解;
2、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
3、小組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ppt出示交流內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學生自學成果。
。1)疑難詞語、句子,全班交流解決。
(2)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強調重點字詞。(指導書寫:褪)
。3)分節朗讀課文,教師相機糾正字音與停頓。
三、默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并試著有感情地朗讀。
。2)思考:你對天游峰的掃路人有著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
。1)選擇你最喜歡的描寫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出示天游峰景色圖片,介紹天游峰相關資料。)
。2)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天游峰,你會用哪一個字?(交流,板書。)
。3)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對天游峰掃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這是一位 的老人。
四、小結。
在又高又險的天游峰面前,許多游客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可是這位老人卻每天掃一個來回,還說“不累”。是什么讓他舍不得離開呢?下節課我們再仔細探討。
五、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讀一讀文中描寫天游峰的句子,抄寫在摘抄本上,并思考這些句子在描寫上的特點。
板書設計:
15、天游峰的掃路人
險 自在悠閑
高 豁達開朗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0
一、回顧復習,進入文本
這節課我們和作者章武一起進一步走進天游峰,走進天游峰的掃路人。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本
1、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反復品讀,說說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位怎樣的老人?
2、初識老人
認識一個人,首先從什么開始?(外貌)
▲“我循聲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1)抓住“精瘦”體會老人辛勤勞動;抓住“褪色”體會老人的節儉,長期在外勞動造成的,風吹日曬才會褪色
。2)無論是“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
我們繼續走近這位老人。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弊x了這一段,你又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相機引導學生用四字詞語概括)
(1)抓住“瘦削”“黝黑”體會老人的勤勞。
。2)抓住“慈善”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說明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很健康。
(4)指導朗讀
▲對老人的兩次外貌描寫,作者為什么要分開寫呢?放在一塊兒寫不是更省事嗎?
。沁@兩次描寫的內容能不能顛倒過來呢?)
3、作者在那兒偶遇了這位老人?誰能用自己的朗讀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眼中的天游峰?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九百多級石梯,就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天游峰高、險)
。1)你想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天游峰的什么?(指導:百多級石梯,在陽光的照射下,象一根銀絲,能看的清嗎?模模糊糊,票飄悠悠)
。2)如此高、險的天游峰,作者……好不得意!昂貌坏靡狻?
▲我抬頭望了望在暮色中頂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
可是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氣。
(1)抓住“頂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這些詞句,體會天游峰很高。誰能把天游峰的“高”讀出來呢?
。2)從“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這些詞語中體會游客們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3)而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級一級的掃上去,在一級一級掃下來……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不怕辛勞,熱愛工作)
是啊,因為熱愛工作……
▲既然是寫掃路人,作者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語言來寫天游峰的險,寫游人登山的提心吊膽,登山的累?
4、品讀老人的豁達開朗
▲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而老人卻說: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彼f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1)指導學生用輕輕松松,自在悠閑的語氣來讀
。2)你讀出了老人怎樣的胸懷?(引導:再大的工作量,他也不覺得累;再艱苦的生活條件,他卻怡然自樂,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豁達開朗
。3)讀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 還能從文中的哪里看出老人的豁達開朗?
一、“按說,我早該退休了?晌覍嵲陔x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我能舍得走嗎?”
。1)抓住“我能舍得走嗎?”這句話體會老人對天游峰的深情。指導朗讀。
(2)小結:老人離不開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氣和與他作伴_自勺花鳥。在我們看來,老人的生活其實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卻以苦為樂,舍不得離開。這也是一種豁達、開朗。
二、“30年后,我照樣請你喝茶!”
(1)讀出老人的自信和豁達開朗。
。2) 30年后,老人百歲,這是作者對老人真心的祝福。在老人的心中雖然自己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這不正是一種自信、豁達開朗嗎?
。3)…… 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駐地。
笑聲——一笑而過,怎么會一直伴隨作者回到駐地呢?(老人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
三、讀寫遷移
1、正因為老人有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我想到了這樣幾句話:知足者常樂!還有一句是一個工廠的宣傳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投影)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好嗎?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1
教材分析:《天游峰的掃路人》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3課,此文是篇散文。作者有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刻畫了一位質樸而充滿自信的老人形象!
設計意圖: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讀為突破口,從人物的語言入手。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地讀書活動,這樣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老人熱愛生活、豁達自信的精神風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綠線中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課文中寫景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用具:小黑板、掛圖
教學用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許多名山風景秀麗。你能說說你曾游覽過的名山秀景嗎?游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掃路人有什么特點呢?大家能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呢?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勰x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趯τ谏婕熬湟狻⒅行牡膯栴},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僖龑W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趯W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第二課時
1、復習溫故
。1)自讀課文,天游峰掃路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老人語言的?請你朗讀給大家聽。
2、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僦该x。
、谥v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認真地讀一讀,找一找。
、鄢鍪緦W生找出的關于“險峰”的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芊暹@么險,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悅心情你能體會到嗎?試著讀一讀。
⑤小結。
。2)精讀第二段。
、僦该x。
②讀讀有關掃路人清掃地面的語句。體會“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什么感覺。
、鄢鍪就队捌
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a.自由讀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
b.討論:你對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苄〗Y。
。3)精讀第三段。
、僦该x,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讀4~7小節。
a.你認為連起來朗讀,對比感受,體會掃路人樂觀、開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c.感情朗讀。
、鄯纸巧首x8~12小節。
a.畫出描寫掃路人外貌、神態、語言、行動的詞句,進一步說說老人的哪些特點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組織讀議,啟發思考:
、30年后他們能相聚嗎?老人的話說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顆對生活充滿自信、開朗、豁達的心。)
、ⅰ斑@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從內心升起。)
c.感情朗讀。
、苄〗Y板書。
3、朗讀課文
4、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有感情地賞讀佳句(投影顯示)
、倬虐俣嗉壥荩褚桓y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②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畚揖o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填空。
本文講述了一位老人已有歲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該退休了,可他覺得實在離不開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還有作伴。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從內心敬佩他。
二、總結全文,朗讀課文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
。3)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掃路人工作的辛榮,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4)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課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寫,認真讀一讀,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谶\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③交流評價。
三、仿寫。
1、學習課文的寫法。
2、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3、讀一讀,表現了老人怎樣的品質?
4、開展“班級人物素描”活動。
5、寫一寫。
6、猜一猜。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2
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悅的情緒對學習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學習的興趣,給大腦帶來明晰的狀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讓語文課堂輕松點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精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給學生一種和諧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愉悅美。
人們都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的開頭非常重要。在課堂導語的設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投石激浪”,往往瞬間就可勃發學生熱情,引人入勝。精妙的導語能夠調節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五彩繽紛的語文課堂。
在執教《天游峰的掃路人》這課時,開篇就布設疑陣:同學們去過武夷山嗎?哪里有一處景色極秀麗的地方……(板書;天游峰)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包攬天游峰的美麗風光。不過在一路的游覽中,我們還要和作者一起去認識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掃路人。(板書:掃路人)而且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與這位老人成為朋友的。巧設懸念,為學生進一步體驗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個鋪墊作用,它強烈的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審美教學活動。
一節成功的閱讀課,瑯瑯的書聲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誦讀為“美讀”,他說:“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讀的時侯傳達出來!边@告訴我們誦讀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相通。只有真正做到與作者同歡娛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語同己出。
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重視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在指導《天游峰的掃路人》課文的朗讀時根據文章抒發的情感引導學生。情感低沉、纏綿柔緩采用個別讀,體會到節奏的陰柔美。激昂、熱烈的文字,采取集體誦讀,體會節奏的奔放美。。這樣緊緊抓住情感這條線,讀出掃路老人的精神之美。
學生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涵,表達技巧,同時又體會到課文的情感美,享受到節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所達到的一種藝術!短煊畏宓膾呗啡恕氛n文的第7小節寫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掃路老人打掃天游峰的艱辛。這時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在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圖,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當時作者的內心,從而更加突出掃路老人豁達開朗的性格特征。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徑,以作者描繪的景物為緯,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一個主持人的角色。問題的設計不僅關系到教學內容的落實,更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個性的發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根據課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自主合作解決一些主要問題,如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至于“他是哪里人”、“他就一個人嗎”、 “他的工資收入有多少”等等,則放到課外,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語文,增長知識。
學生對問題的不同理解,不僅是他們對課文內容的不同感悟,也是他們不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我們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獨特體驗,為他們創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其中,在討論“老人累不累”、“環境美不美”與“三十年后是否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說出各自不同的感受,發表不同的觀點。例如,一個學生說:三十年后,我們能喝到老人的這杯濃茶。因為老人豁達開朗,加上天天堅持鍛煉,他的身體非常健康,再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百歲老人也越來越多。另一個學生說:我認為喝不到。因為老人生活艱苦,加上他本來就瘦,可能營養不良,況且七十歲了,還要干這么重的體力活,他能吃得消嗎?
總之,語文教學是多方面因素有機的統一。語文課堂教學根據不同的內容,用不同形式來感染學生,讓課堂輕松一點,使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在輕松的環境中成長。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3
13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前談話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上)(教學錄像)
支玉恒《天游峰的掃路人》(下)(教學錄像)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文中的主要詞語。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體會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
2、小黑板。
3、課文錄音磁帶。
【教學時間】二課時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談話揭題。
今天,我們要一起游覽著名的風景區——武夷山,去欣賞那天游峰的險峻,在途中,我們還會認識一位老人呢!
板書:天游峰的掃路人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生字詞。
出示:
攀登 精瘦 運動鞋 氣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鳥
、磐阑プx檢查
、浦缸x,互評
、沁@些生字中,你們認為哪幾個字比較難寫,需要討論的?
⑷完成課后練習2。
2、指名朗讀課文(可分小節讀)。
提問:課文主要寫什么?
3、理清文章脈絡。
這篇課文是從幾個方面來寫天游峰的掃路人的?
第一段(第1、2節):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山頂時的喜悅。
第二段(第3節):“我”下山在小溪邊散步時發現了天游峰的掃路人。
第三段(第4—12節):“我”在與掃路老人的交談中,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三、精讀課文第一段。
1、聽讀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帶)
、怕犠x。
⑵聽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書:天游峰
2、齊讀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樣的奇峰?你知道嗎?請你用筆把有關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
4、說話練習。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樣來寫天游峰的險?
出示:
九百多級石梯,像一根銀絲從空中拋下來,在云霧中飄飄悠悠,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
、胖该x。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九百多級石梯
⑵這一句用什么方法來寫天游峰的險?
、窃趺创虮确降模繌倪@個比喻,我們可看出石梯怎樣?
。ǜ、陡、窄)
⑷情景創設
教者把一根棉線拎在手上,讓線飄悠,感知石梯的險。
⑸自由讀。
邊朗讀,邊想象,邊體會“一根銀絲在云霧中飄飄悠悠”的險。
⑹指名讀。
6、這么險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頂峰,心里怎樣呢?
7、指導朗讀。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險峻,你能讀出這種險勢來嗎?作者登上了險峰時是多么喜悅,你能從朗讀中體現出這種心情嗎?
自由練讀,指名朗讀。
8、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四、作業。
1、認真誦讀課文。
2、寫出下列字的筆畫數。
攀( ) 瘦( ) 鞋( 。
眉( 。〈龋ā 。∷蓿ā 。
3、抄寫詞語。
攀登 傍晚 伴隨 氣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閑
宿鳥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簡評陳建先老師執教的《天游峰的掃路人》 篇14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2
《天游峰的掃路人》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德育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2、學習文章通過寫景、外貌、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板書: 10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 美、高、險
掃路人 熱情、自信、豁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出示祖國風光圖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今天,我們跟著一位掃路人去天游峰游歷一番。看了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讀課文
(1)提出讀書要求。
、俳柚鷿h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谠谧x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2)糾正讀音。
。3)答疑解難。
、賹τ诓欢脑~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
、趯τ谏婕熬湟狻⒅行牡膯栴},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
。4)理清課文脈胳。
、僖龑W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
、趯W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讀課文
5、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說說“攀、瘦、鞋、吁”這4個字是什么結構。
(2)重點指導寫好“瘦”,筆畫多,間架結構較繁復,要指導學生看清字形。
(3)指導學生描紅,把這4個字寫緊湊。
6、作業
(1)讀好課文。
(2)抄寫好生字詞。
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第一、二、七自然段,體會天游峰的高險。
1、今天,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和掃路人一起去天游峰游歷一番。
。úシ盘煊畏鍒D片。)
2、天游峰的景色美麗嗎?課文中作者對天游峰的描寫十分精彩,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地方描寫了天游峰,看看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請用幾個字概括出天游峰給你的印象)
交流:一、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一二句話。
3、再讀讀,看看哪些地方特別能讓你感受到天游峰的美、高、險?
從“第一險峰”、“九百多級”、“一根銀絲”、“拋”、“仿佛要斷掉”、“飄飄悠悠”、(好不得意)等詞看出天游峰的險峻。
“一根銀絲”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險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級石梯,遠遠望去他仿佛是從空中拋下來的,多么險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這里的作用。(從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確實很險。)
4、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險峻,你能讀出這種險勢來嗎?
作者登上了險峰時是多么喜悅,你能從朗讀中體現出這種心情嗎?
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5、“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薄 礁叨U、石階多、上去不容易。
6、小結并過渡:作者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呢?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爬一下天游峰認識這位老人吧。
二、精讀其余部分,感悟掃路人的豁達開朗。
1、看看課文哪幾句話寫掃路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出示相關句子后,交流并指導朗讀)
2、“在一片靜寂中,我隱約聽見‘嘩——嘩——嘩——’的聲音,頗有節奏地從嶺下的竹叢中傳來!
從頗有節奏‘嘩——嘩——嘩——’的聲音,可以看出老人身體很健朗。
。ㄗ钕任业氖抢先藪呗窌r的“嘩——嘩——”聲,作者是運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筆法。以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
3、“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這是一位非常樸素的老人。
(“褪色”、“運動鞋”還是“精瘦”,都非常準確地反映出老人是掃路人這一身份。你看只有一句話,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多么恰當。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4、“老人引我進了他的小屋,為我沏了一杯濃茶。茶,很熱,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們倆的心靈溝通了。”
說明老人很熱情。
作者把老人的熱情比作了熱茶。茶熱,情更熱;茶濃,情更濃,茶香,情更真!“一杯熱茶”把老人的熱情寫活了!
5、(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彼f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
(2)……悠然地說:“按說,我早該退休了?晌覍嵲陔x不開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
老人生活在美麗的山中,他愛這兒的山,愛這兒的水,愛這兒的生活。他仿佛就是這山中的一員。他已經與武夷山的天游峰融為一體,以苦為樂,熱愛生活,即使自己到了70歲高齡,依然對掃天游峰樂此不彼,悠然自在。
6、“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大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老人終年在山上掃路被曬得黝黑,說明工作辛苦,但他眼睛炯炯有神說明了他不怕累,對這項工作是樂此不疲。
7、作者猜老人60歲了,但沒想到老人已經70歲了,這說明老人在山上掃路,鍛煉了身體,可謂是身心俱佳,心態年輕,所以看上去也年輕了。
8、 “‘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說罷,老人朗聲大笑。”
老人非常熱情、自信、開朗、豁達。
9、師小結: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此時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10、老人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品質同樣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你從哪里能看出作者也感動了呢?
(1)“我緊緊抓住他的雙手:說‘30年后,我再來看您!”
(2)“這充滿自信、豁達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
作者對老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被老人的精神折服了。
11、 讓我們再次傾吐對老人的祝福吧:“ 30年后,我再來看您!”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本文描寫天游峰的險峻有什么作用?
。ㄍ怀隽藪呗啡斯ぷ鞯男翗s,歌頌了老伯頑強不息,對生活的自信與熱愛。)
二、擴展閱讀,深化主旨。
1、教師介紹其他相關的故事:《峨眉鋪路人》《守林人》。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天游峰的掃路人,峨眉鋪路人,守林人這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勤奮工作的普通勞動者還有許多許多。他們不顧世俗偏見,對工作勤勤懇懇,對事業執著追求,你還知道哪些普通勞動者的故事?說一個給大家聽聽。
3、說話練習:用搜集到的名言贊一贊這些普通勞動者吧。(也可以自己創作)
三、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1、課文中是怎樣刻畫老人的?
。ㄍㄟ^人物的外貌、衣著、語言、動作、神態)
2、運用這種方法寫一寫周圍的人。
3、交流評價。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老人說:“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要是30年后,他會是什么樣的?他們相遇后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然后寫下來。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