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管理原理與管理原則
。這兩條原理補充了人本原理。3.動態原理
管理活動是動態的,時時處處都在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由此要求管理方式方法必須隨機應變。管理工作實質上就是針對管理對象運動變化的情況而實施動態管理的過程。它強調對目標。計劃的內容,對組織、指揮、督導、控制、評估的方式方法,要及時不斷地做出調節,以保證管理系統正常運轉并發揮整體功能。
由于管理的要素、過程及管理環境都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人們的認識往往不能百分之百地把握它們,而且人本身又是最復雜的自變因素,常常存在力所不及和顧此失彼的現象。所以,管理必須留有余地,把握其伸縮性,注重隨時調節,這就是“彈性原理”。系列的管理活動必然產生效能(效果和效率),評析其因果關系或者進行調控,主要都根據反饋信息。反饋能在因果之間、控制者與被控制對象之間,建起聯系的橋梁。只有經常、及時、準確地掌握反饋信息,才能不斷調控管理過程,獲得理想的管理效能。這個“反饋原理”與“彈性原理”一起補充了“動態原理”。
4.效益原理
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對社會作出貢獻。“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兩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費與產出的數量比;后者屬于“質”的概念,反映產出的實際意義。效益表現為量與質的綜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其核心是價值。用公式表示:
效益原理強調千方百計追求管理的更多價值。追求的方式不同,所創造的價值也不同,一般表現為下列情況:
耗費不變而效益增加;
耗費減少而效益不變;
效益的增加大于耗費的增加;
耗費大大減少而效益大大增加。
顯然,最后一種是最理想的目標。為了實現理想的管理效益,必須大力加強科學預測,提高決策的正確性,優化系統要素和結構,深化調控和評價,強化管理功能。
上述諸原理,反映了管理過程的客觀規律和指導思想。只要靈活地、綜合地駕馭各個原理,就能成功地實施科學管理。
二、幼兒園管理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幼兒園的管理原則,是根據幼兒園教育任務、特點、管理規律及上述原理提出來的,也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較多,這里主要針對辦園指導思想和管理基本要求,強調下列五條,作為實施幼兒園管理的行動準則。即: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教養并舉、保教結合的原則;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制度化、規范化的原則;綜合性與整體性的原則。其他,諸如科學性原則、機動性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激勵性原則、效能最優化原則等等,有些已含在這五條中,有些在其他章節中涉及到,在此不—一闡述了。
1.一切為了孩子的原則
孩子,象征著美好的未來,在他們身上寄托著國家、民族的希望。幼兒教育的任務目標,是為培養幼兒成為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礎。幼兒園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一代新人的茁壯成長。幼兒園管理活動在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保證實現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目標。“一切為了孩子”,是我國老解放區幼兒教育的優良傳統,也是今日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行動口號。它作為一條管理原則,是要求管理者:一要增強對“幼兒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二要強化“現代兒童發展觀”意識;三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園方向;四要樹立全心全意為幼教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五要樹立實施科學管理、提高幼教質量的自覺性和責任感。總之,要把這些意識和行為要求擺在首位,并滲透于幼兒園管理活動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