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區角我做主
作者:趙鳳娟 來源:江蘇省張家港市東湖苑幼兒園
在區角活動中,教師常常以自己的主觀判斷或經驗來設置區角,致使有些區角并不能適宜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往往無法自然地融入到區角活動之中。為此,我們嘗試從幼兒已有知識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來設置并參與到區角活動之中。
一、集體商討確定區角設置
如何科學地設置各個區角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幼兒。他們各抒己見:“小舞臺吵吵鬧鬧,應該放在室外或者角落里。”“手工區和繪畫區都需要桌子,可以放在活動室里。”“娃娃家里爸爸媽媽經常要出去買東西,應該靠商店近一些。”“超市里東西很多,應該找一個大一點的地方。”……通過討論,區角的設置很快有了結果:繪畫、閱讀等相對較安靜的區角設置在一起;娃娃家、商店、醫院等交往比較頻繁的區角安置在一起;小舞臺等相對比較吵鬧的區角設置在了室外的走廊一角。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收獲不僅僅是安排好了眾多的區角,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了為什么要這樣設置。
二、自主計劃選擇區角內容
學前期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今天我想去娃娃家做媽媽。”“明天我想去小舞臺玩時裝表演。”……早上來園,時不時地能聽到幼兒在交流自己準備選擇的區角活動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我引進了“計劃書”,引導幼兒將一周內想玩的區角活動,以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如玲玲小朋友在她的計劃書計劃欄的左側從上到下寫下了阿拉伯數字1~5,并在數字后面分別畫上了圖書、娃娃、剪刀、積木、裙子,意思是:星期一到閱讀區去看書,星期二到娃娃家去做媽媽,星期三去手工區剪窗花,星期四去建構區搭房子,星期五到小舞臺去跳舞。
有了“計劃書”,幼兒選擇區角活動內容的針對性、目的性增強了,同時幼兒的責任意識也明顯增強了。另外,通過自我小結、同伴交流以及給父母講述等幾個環節,幼兒對活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揚長避短,提高下一次活動的質量。
三、共同參與制定區角規則
我把區角活動中經常出現的“違規問題”列了出來,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如何克服這些“違規問題”。通過討論,我和幼兒一起總結出了以下幾個方法來規范區角活動:1.標記法,即將區角活動的規則蘊含在環境之中,讓環境來說話。如關于進區人數的限定,采用了進門掛牌子、小腳印上放鞋子等方式。2.圖示法,即把一些規則通過繪畫、圖片或者照片的方式形象地表現出來,并貼在適當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如將建構區的操作規則步驟圖拍成照片布置在環境中,供幼兒參考。
四、自己動手美化區角環境
在布置區角環境時,教師應引導幼兒圍繞特定主題進行思考,不僅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更要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實現自己的想法。如:在主題活動“快樂的冬天”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即時貼、回型針等材料,讓幼兒在手工區、繪畫區的墻面上制作小雪人、窗花、賀年片、鞭炮等。隨著作品數量的增加,還讓幼兒對作品進行了評選,保留了藝術性較強的“精品”。又如:結合科學區內容“冬天的御寒物”。我引導幼兒開辟了一塊掛有編織網和若干夾子的墻面,取名“我的御寒物——我會夾”,早上幼兒來到活動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取下自己的帽子、圍巾、手套等按照一定的圖案夾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