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1
一、主題說明
《我愛我家》和《身體的秘密》兩主題結合在一起上,讓幼兒在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對媽媽、對家開始有了新的關注。的確,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系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孩子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刻意渲染這種本已存在的氛圍,為的是強化親情呵護在幼兒成長中的積極影響。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出生就合家人親親密密地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幼兒在家里常常有著特殊的地位,是被寵愛、被保護的對象。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應該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讓每個幼兒從小成為和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讓他們學習做人的一個良好起點。
我們也應該幫助孩子在"家"這個最熟悉最親切的地方,在這個溫暖而安全的環境中,獲得最真實最直接的感受和經驗。在對生活的再現和事件的重演中,可以幫助幼兒梳理相關的生活經驗,并能用生活的經驗來嘗試解決一些生活的問題。主題的開展注重幼兒在認知和情感把握上的有機結合。在認知的同時適時激發情感,在情感融入的同時豐富幼兒對身體的認知經驗。在《身體的秘密》主題的開展過程中帶領幼兒有序地進行發現、體驗,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幼兒表達表現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培養幼兒保護身體的意識,激發幼兒自我服務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中積累成長的經驗。
二、主題目標:
1、了解自己的家,初步感受家的溫暖。
2、培養幼兒的愛心,增進家人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
3、學會關心家人,愿意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別是需要幫助的家人。
4、認識自己身體主要部位的外部特征,體驗它們的作用。
三、主題環境創設
(1)、我的家人。在活動室門邊創設"我的一家"主題墻,將幼兒帶來的與家人的合影照粘貼在上面,幼兒可相互介紹,也可自由向家長介紹班級小朋友的一家,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同伴的情感。
(2)、給媽媽的禮物。在走廊的墻上創設"給媽媽的禮物"展示欄,講幼兒制作的愛心卡展示在墻上,家長來接孩子時能看到寶寶為媽媽用心制作的愛心卡,增進孩子與媽媽的情感,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四、家園共育:
1、與孩子一起從雜志或其他途徑收集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圖片,翻閱自己家庭的照片,家長大膽、大方向幼兒介紹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初步了解家庭每一位成員簡單的情況,激發幼兒愛他們的情感。
2、利用空余時間與孩子一起做游戲,增進孩子與家人的情感。如和孩子一起做家務勞動值日生等讓孩子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帶孩子一起收集有關人體、動物運動的資料。
4、能與孩子一起開展一些,激發孩子對手影的興趣。
《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自己的家在哪里,會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
2、學習布置自己的家。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收集、觀察住房平面圖、家的圖片。
(2)、幼兒帶來的'路線圖。
活動過程
1、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家在哪里?
介紹自己家的路線圖,說說自己的家門牌號碼,如:305室;21號等等。
2、幼兒用數字卡片拼拼自己家的門牌號。
3、老師出示家的圖片,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房間是哪一間?
4、大賣場:家具商店老師為幼兒準備各種家具,幼兒自由選擇購買。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中班的語言課,主要是為了讓幼兒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知道記得附近有那些明顯的建筑物,知道去自己的家做什么車該怎么去。知道自己家的門牌號碼。首先我用自己的家庭住址引題,讓幼兒介紹自己的家,很多幼兒都說不完整,介紹時有點難度接著是怎么去,由于事先沒有做好準備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去自己家坐什么車去,下面讓幼兒找自己家的門牌號,我只是讓個別的幼兒去找,忽略了很多幼兒,最好分組進行活動,每個幼兒都可以參加。最后讓幼兒幫別人找家,可是我的圖片和口述不清楚,導致有些引導錯誤,以后得加強。
《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家的溫暖,產生愛家的情感。
2、樂于和同伴說說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前期搜集的相關資料課件《家是什么》。
2、音樂《讓愛住我家》、《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教師出示“家”,提問:“你喜歡自己的家嗎?”“你最喜歡家里的什么?為什么最喜歡它?”請幼兒逐一講述自己愛家的理由,分享家庭的快樂。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人或寵物或物品或玩具或房間。小朋友都愛自己的家,我愛我家。
(二)教師演示課件,幼兒通過欣賞詩歌《家是什么》,產生愛家的情感。
教師邊演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家是什么》。
提問:“你聽到了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
“詩歌中的話小朋友有沒聽明白的'地方,想問一問嗎?”引發幼幼互動、師幼互動,互相解答,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教師小結:媽媽用勤勞的手把家里整理的干凈、漂亮,讓家人感到很溫暖;爸爸用堅實的肩膀撐起一把保護傘,為家人擋風遮雨,讓家人享受幸福和快樂。所以說:家是媽媽溫暖的手、是爸爸寬闊的肩膀。
(三)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說說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溫暖。
(四)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進一步感受家的溫暖,加深愛家的情感。
(五)理解廣義的家,引導幼兒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一家人在一起特別的溫馨,小朋友們和老師在一起組成了大一些的家——大二班。”“所有的中國人團結在一起組成了更大的家——中國。”由小家聯系到班級、國家,將感情升華到新的高度。
引導幼兒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幼兒相互擁抱,感受相互的愛。
教師小結:我們愛自己的小家,也愛我們的大家。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愛我家!
四、活動延伸
為家人、老師、朋友說一句話或給一深深的擁抱。
附詩歌:家是什么
小兔子說,家是溫暖的地方,
小老鼠說,家是安全的地方,
小鳥說,家是幸福的地方,
小朋友說,家是媽媽溫暖的手、是爸爸寬闊的肩膀。
《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通過兒歌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的歡樂,和教師的愛撫,通過情景游戲消除幼兒緊張、膽怯和焦慮的情緒。
活動目標
1、在學會念兒歌的同時讓幼兒感受到在幼兒園是快樂的。
2、讓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后就不要對爸爸媽媽戀戀不舍,要做一個獨立的好孩子。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消除幼兒對幼兒園的恐懼,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也是家。
活動準備
色彩鮮艷的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1、布置環境,在活動室里布置幾個布娃娃,減少桌椅,留出足夠的空間供幼兒活動,使幼兒園環境接近家庭。
2、大帶小,來園時,讓大中班的哥哥姐姐們在門口歡迎,介紹姓名互相對話,共同游戲使新來的小班小朋友感到有伙伴,增加安全感。
3、教師盡可能做到在學唱兒歌的同時,摟抱每個孩子,與孩子說幾句親切的話,與他們共同游戲。
4、多安排自由活動,少坐在座位上。
5、對話,今天你認識了誰?來幼兒園是高興的。
教學反思
我考慮到小班孩子年齡小,剛進園,我會用情景貫穿整個活動,要用媽媽的語氣告訴他們,大家已經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后要認真的學習本領,做一個合格的小班幼兒。
如果條件允許多發一些發響聲的玩具各一些機動玩具,像在家一樣自由取放,效果會更好。
4、小班語言幼兒園像我家教案反思
一、目標:
1.喜歡朗讀兒歌,讀準字音“幼兒園”“老師”“她”。
2.感受老師的愛,喜歡上幼兒園。
二、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喜洋洋頭飾、場景布置。
三、過程:
1.談話引入師:今天有個你們最喜歡的小朋友要來到我們小二班做游戲。(出示喜羊羊)
2. 觀看教師表演,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教師出示喜羊羊頭飾,邊念兒歌邊表演。
提問:
(1)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嗎?
(2)寶寶喜歡老師嗎?為什么?
3.學習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示范朗讀兒歌。
提問:老師朗讀兒歌的時候聲音是怎么樣的?(有感情、有節奏的)教師小結:我們朗讀兒歌的時候要用好聽的聲音把兒歌讀出來。
(2)幼兒跟讀兒歌。
讀準“幼兒園”“老師”“她”。
(3)逐句分析兒歌,與幼兒互動。
師:老師叫我什么?(教師豎起大拇指表揚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能和老師有禮貌地打招呼的孩子,說他們是好娃娃。)師:“我說老師像誰?你覺得老師像媽媽?”(教師自我介紹像媽媽的地方。)師:老師愛你的,那么你愛老師嗎?愛老師的小朋友老師可真喜歡,趕快來與老師來擁抱一下吧!
4.兒歌表演,再次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個別朗讀,分組朗讀和集體朗讀相結合。
師:這么好聽的兒歌加上好看的動作那就更加不錯了!
5.結束語。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兒歌《幼兒園像我家》,每個小朋友都有兩個家了呢!小朋友你們喜歡幼兒園這個家嗎?回家之后我們把這個好聽的兒歌分享給爸爸媽媽聽吧!
附:兒歌《幼兒園像我家》
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
老師叫我好娃娃,我說老師像媽媽。
活動反思:
我考慮到小班孩子年齡小,剛進園,我會用情景貫穿整個活動,要用媽媽的語氣告訴他們,大家已經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后要認真的學習本領,做一個合格的小班幼兒。
如果條件允許多發一些發響聲的玩具各一些機動玩具,像在家一樣自由取放,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是我家》中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身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為了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自己的幼兒園的生活、我自編兒歌《幼兒園是我家》來作為幼兒學習的對象,希望通兒歌來培養幼兒熱愛校園,保護校園的思想感情。
活動目標
1、學會兒歌,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有熱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2、初步知道比喻句的用法。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兒歌,能理解兒歌的內容,有熱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 自編兒歌《幼兒園是我家》
2、 與兒歌內容相符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我們的幼兒園有個好聽的名字,它是?
2、你們在幼兒園開心嗎?為什么感到很開心?
3、我們的幼兒園就像我們所熟悉的什么地方?為什么會有這種 感覺?
二、教授兒歌,激發幼兒愛幼兒園的情感
1、(出示圖片)提問:圖片里畫了些什么內容?你最喜歡哪張圖?為什么?
2、 老師把小朋友剛才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聽!
A、 教師范讀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兒歌里聽到哪些好聽的歌詞?
B、 你最喜歡兒歌里的哪一句?
3、 幼兒集體學習兒歌
A、 整體跟讀 要求幼兒讀準字音:操(cao)、場(chang)
B、 分組朗誦 引導幼兒說準語氣詞:哈,瞧,嘿
C、 個別表演 請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到前臺表演
4、重點講述:“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提問:為什么說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幼兒園是我家
幼兒園,我的家,
活動室呀寬又大,
圖書積木多又多,
哈,我愛我的幼兒園。
幼兒園,我的家,
綠色的操場像花園,
滑梯,蕩椅,蹺蹺板,
瞧,我們玩得多開心!
幼兒園,我的家,
老師愛我我愛她,
唱歌跳舞做游戲
嘿,人人都來把我夸!
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使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 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幼兒并不感興趣。可是當我一變換教學形式,立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試探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2、 善于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善于發現,善于創新,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我們應該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現實生活出發,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明確指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藏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地加以引導。角色游戲和動作組合游戲都是幼兒愛玩的游戲,將其融合在兒歌朗誦中,是兒歌和游戲成為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激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3、 融入生活,增強練習的密度
幼兒期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為主,具有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因此我們因該多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多朗誦。增強練習的密度。例如:在課后,飯前空余時間也都可以玩此類的游戲,既方便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