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幼兒運用形容詞(例: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衣衫襤褸的),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借助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求異性。
2.通過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樂于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3.通過幼兒自由想像,并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幼兒的獨創性。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感知圣誕節是開心、快樂的節日。
2.環境準備布置有圣誕氣氛的環境。
3.物質準備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視機、VCD機、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整體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1.師:圣誕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圣誕夜的,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出示書面漢字: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等形容詞,營造氣氛,幫助幼兒理解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師: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賞,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1.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愿望,你會怎樣幫她呢?
2.師: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會怎樣幫助她呢?3.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
4.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過圣誕夜的?
三、整體欣賞,激發幼兒感情的升華。
師:小女孩這么可憐,如果你能幫助她,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四、各領域滲透藝術:讓幼兒在欣賞這一童話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對小女孩的祝福與希望畫出來。
五、生活中滲透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培養豐富的情感。
六、環境中滲透1.將故事制成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圖講述。
2.設置小小舞臺,放置道具,讓幼兒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滲透建議家長讓幼兒多欣賞同一體裁的童話故事,深化幼兒對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 篇2
一、設計
依據根據《綱要》中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內容:"引導幼兒喜歡聽兒童文學作品,學習和仿編詩歌。"本班幼兒已有一些生活的感知經驗,通過日常的所見所聞,想象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掌握詞匯的數量迅速增加,語言逐漸連貫起來,因此設計了語言活動《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讓幼兒復述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培養幼兒思維的流暢性、發散性和靈活性。
(一)情感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并有感情地朗誦,激發幼兒對小女孩悲慘遭遇的同情,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培養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通過理解這一童話活動,激發幼兒主動復述故事的欲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三、重難點
(一)重點:引導幼兒講出故事四要素
(二)難點:嘗試復述故事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物質資料準備:VCD、電視機、錄音機,故事主要內容漢字字條,故事人物圖像每人一份,文字故事每人一份。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小朋友你們聽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嗎?誰來說說這個故事的內容?
2.教師提問:"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童話里有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基本部分)
1.向幼兒提出要求后,教師完整講述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引導幼兒講出故事四要素,幫助幼兒理解童話內容并嘗試復述童話。
3.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故事四要素,老師出示漢字對幼兒所說的語言進行概括和規范。
4.鼓勵幼兒大膽地復述故事,教師用正確的書面語言概括故事內容,并在黑板上出示。
(二)結束部分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知道了小女孩很可憐,那咱們的小朋友看到有可憐的人應該幫助他。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 篇3
設計思路欣賞經典童話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幼兒理解故事,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將文學作品與音樂作品融合,能使故事情境立體化,讓幼兒走進故事的意境,理解故事、展開想象。
音樂作品能"哄托氣氛,喧染情感,賦予想象",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每個作品的特點及情節變化,選擇與之相匹配的音樂,整合推進。欣賞文學作品時融入音樂作品,能讓幼兒有想象表達的空間,能提升幼兒綜合感受能力,能為幼兒更好地表達作品提供支持策略,能讓幼兒感知作品所表達的氛圍和意境。
將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融合推進需要注意對音樂作品的選擇,要與文學作品匹配,運用時要把握好時段,對作品的意境、情感也要能正確把握;要仔細分析不同作品的不同價值定位,如哪些地方需要分析和感受,哪些地方需要想象、描述和表達等。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文學作品與音樂作品的有效融合,形成立體式的欣賞氛圍。本活動融入了四個風格不同的音樂。
片段一:歡快的新年音樂。
片段二:憂傷的音樂。
片段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
片段四:凄美的和聲音樂。
四個音樂把幼兒從美好的現實生活帶進了故事,并在音樂的欣賞與感受中體會小女孩所處的環境與心情,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了幼兒的感受力與對童話故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傾聽感受音樂,幫助幼兒感知故事的情節變化,體驗小女孩的心情與愿望。
2.激發幼兒欣賞音樂和故事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片段:
(片段一:賣火柴的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賣火柴的情景,片段二:賣火柴的小女孩卷縮在墻角邊的情景,片段三: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片段四:奶奶帶領賣火柴的小女孩飛向天空的情景)2.音樂四段(音樂一:歡快的新年音樂,abba-happy new year音樂二:憂傷的音樂片段,《愛情白皮書》插曲-星華的回憶與想念音樂三:充滿想象的八音盒音樂,陽光·舞·甜橙音樂四:凄美的和聲音樂。卡洛兒-假如愛有天意)3.完整的視頻(配上故事講述)。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激發傾聽興趣(歡快的新年音樂響起。)1.這段音樂聽起來有什么感覺?這是一段怎么樣的音樂?
2.你知道什么節日快要來到了?
3.除夕的晚上人們會做哪些快樂的事情?
教師小結:歡快的新年音樂讓我們聯想到新年的歡樂氣氛,還想到了許多開心的事情。
(變化音樂,播放憂傷的音樂)【設計意圖:在同一個節日,播放兩段截然不同的音樂,對幼兒產生強烈的沖擊,激發他們傾聽故事的愿望,讓幼兒對小女孩的生活遭遇有同情心埋下伏筆。】
4.聽了這段音樂讓你感覺會發生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憂傷的音樂,激發了幼兒的同情心,形成"立體"的文學氛圍,為幼兒"走進"故事打下了基礎。】
過渡:今天老師帶了一個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除夕之夜。
二、欣賞音樂、傾聽故事,理解故事
觀看片段一:賣火柴小女孩行走在大街上賣火柴的情景
(1)從這張圖片上看,小女孩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2)從哪里看出小女孩非常冷?
(3)看到這樣的畫面和聽到這樣的音樂,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小結: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正下著雪,天氣冷得可怕。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她的口袋里裝著許多盒火柴,一路上不停地叫著:"賣火柴呀,賣火柴呀!"人們都在買節日的食品和禮物,有誰會理她呢?整整一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銅錢。
2.觀看片段二:
賣火柴的小女孩卷縮在墻角邊的情景(引出音樂三:充滿幻想的八音盒音樂)【設計意圖:引入充滿幻想的八音盒音樂,讓幼兒從音樂中"聽"了希望,他們忽然感覺事情會有轉機,想象的大門立即打開,他們會把自己的祝福與心愿編入故事中,此時為幼兒的創意想象提供了平臺。】
(1)這段音樂帶給你怎么樣的感受?
(2)你能說出女孩的幻想嗎?她會有哪些期望呢?
3.觀看片段三:
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的情景
(1)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了什么?她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嗎?
(2)小結:女孩第一次幻想到"火爐",是因為她太冷了,她渴望獲得溫暖;第二次幻想到"烤鵝",因為她太餓了,她渴望吃到食物;第三次幻想到"圣誕樹",因為她太孤獨,她渴望得到快樂;第四、五次幻想到"奶奶",因為她很痛苦,她渴望幸福,擦亮整把火柴,因為她怕失去奶奶。
(3)開始的時候小女孩一根火柴都不舍得用,為什么后來會擦亮整把火柴?
教師講述故事: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圖、文幫助幼兒理解女孩的愿望與困難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想象中進一步走進故事。】
4.觀看片段四:
奶奶帶領賣火柴的小女孩飛向天空的情景(引出音樂四:凄美的和聲音樂)
(1)第二天清晨,小女孩會怎樣呢?
(2)聽了這段音樂,你來編一個故事結尾好嗎?
【設計意圖:故事的結尾讓人很難過,但是教師可以通過音樂的介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美好愿望編入故事,這既是語言表達的契機也是傳遞美好祝福、激發幼兒關愛之情的手段。】
三、完整傾聽,強化情感體驗演示完整視頻(配上故事講述)
1.幼兒完整欣賞。
2.提問:
(1)聽了小女孩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請說一說。
(2)請為小女孩送上一句祝福的話好嗎?
3.小結:孩子們,希望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你們的祝福聲中飛向美麗的天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