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讓座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讓座教案 篇1
1 、活動目標
1、能分辨好的行為和不好的行為。
2、培養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3、教育幼兒關心、尊敬老人。
2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讓幼兒能分辨好的行為和不好的行為,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習慣。
活動難點:
能制作“好行為記錄卡”。
3、動準備
1、幼兒用書《讓座》。
2、情境表演劇“讓座”所需的各種道具:用椅子排成公交車、老婆婆的服飾、阿姨的服飾。
3、大字卡“謝謝”“笑”。
4、教師將自己收集和制作的各種好行為和不好行為的圖片布置成圖片展覽。
4 、活動過程
一、欣賞情境表演劇“讓座”
1、觀看情境表演劇“讓座”。一位教師扮演老婆婆,另一位教師扮演阿姨,請一個幼兒扮演小朋友,3個人合作表演情境劇“讓座”。
2、討論。
(1)教師:你覺得讓座是好行為還是不好的行為?為什么?
(2)教師: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那些好行為和不好的行為?
二、觀看圖片展
1、教師把自己把自己收集和制作的各種好行為和不好行為的圖片布置成圖片展覽,讓幼兒觀看。
2、討論。
(1)教師:在圖片展覽的這些行為中,哪些是好的行為?哪些是不好的行為?為什么?
(2)教師:面對不好的行為,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學說兒歌《讓座》
1、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讓座〉,學念兒歌〈讓座〉。
2、認讀漢字“謝謝”“笑”。
四、情境劇表演:讓座
教師請幾個幼兒表演情境劇“讓座”。其他幼兒一邊觀看,一邊輕聲說兒歌“讓座”,配合情境劇“讓座”的表演。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好行為記錄卡”。
5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觀看情境劇表演“讓座”和觀看圖片展之后,讓幼兒懂得“讓座”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好的行為習慣,同時讓幼兒懂得得到別人幫助后,要有禮貌地謝謝別人。但由于情境表演劇“讓座”的內容較片面,只強調了尊老愛幼,忽略了其他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比如:殘疾人、孕婦等人群都是需要幫助的人員。)所以說讓幼兒認知到好行為的.概念還是比較籠統的。因此在設計本活動過程中應考慮得更加詳細、全面,這樣會更好。
幼兒園讓座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歌曲《讓座》
設計意圖:
正值各地爭創首批文明城市之際,對幼兒進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動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幼兒在出游時多以乘座公共汽車為主,為此選擇這個古老而又洋溢著熱情的兒歌為主線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文明禮貌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關愛他人,并體驗到互敬互愛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材料準備:
小椅子若干,小娃娃一個,自制方向盤一個、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引題:星期天去了哪里?乘什么去的?看到了什么?
(二)進行部分
1、表演:公交車上的故事
2、講評:車上出現了什么情況,乘客們是怎么做的,你怎樣看這件事?
3、教師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公交車上的故事。
4、師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由組合成三組進行表演游戲、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演,不拘泥于兒歌的內容,盡情想象,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將公交車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動活潑。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