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學習悅納自己,尊重別人。
2、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和理解。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掛圖5號;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講述故事。
你覺得個子高是好事嗎?為什么?
2、教師完整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傾聽理解。
討論: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什么人?他們有什么特點呢?
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掛圖一,教師講述故事,從開頭至“這正是卡勒所希望的,它不愿意自己再長高了”。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師幼根據故事內容,展開討論:
卡勒為什么不開心?發生了什么事?
小伙伴們不喜歡卡勒,卡勒決定怎么辦呢?
4、依次出示掛圖二、三、四。教師講述故事,從“不久,媽媽帶卡勒去看醫生”一直到結束。
卡勒去看醫生的時候遇見了誰?為什么大家叫啊德“小蟲蟲”?
醫生對卡勒、啊德說了什么?
卡勒為什么那么高興?
5、討論分析,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為何故事的名稱叫《你很特別》呢?
說說卡勒和啊德的特別之處?你喜歡他們嗎?
你有什么話想對卡勒、啊德說呢?
6、說說特別說一說你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有什么特長。
你結實的小班弟弟妹妹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有什么特長。
活動反思:
經常聽到家長說,現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都不太懂事。尤其在關心別人方面,孩子做得很不好,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看到父母或者小朋友生病或者受傷什么的,孩子沒有一點同情心,更不會去關心他人,覺得很難過,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去關心他人呢?所以這次上課選了社會《我來幫助你》這節課,目的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同伴,能夠用簡單的語句去幫助和安慰同伴。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索的欲望。”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圖片一只流血的小青蛙,讓幼兒們看到受傷的青蛙有點憐憫之心。師:那小青蛙為什么會流血呢?帶著疑問,幼兒跟著我的思路一起欣賞了故事《小青蛙和小黃鴨》,通過故事幼兒知道了小黃鴨是如何幫助小青蛙的。我們都要向小黃鴨學習幫助別人的精神,幫助別人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為了能讓幼兒更進一步的把幫助別人的精神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搜集了一些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請幼兒來幫助他們解決,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認知。如:翟康馨走路時摔倒了?常海鑫玩的積木掉地上了?黃若子美的拉鏈拉不上去?等等,當他們遇到這些困難時,我們小朋友該如何幫助他們呢?孩子們都能學故事中的小黃鴨說:“讓我來幫助你……”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響。培養了幼兒的移情能力來引導幼兒學會關心他人。讓幼兒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我覺得本次活動的亮點:1.適當運用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讓幼兒參與進來,便于理解。通過畫面體會到:原來幫助他人就是那么簡單。在課堂上,幼兒的表現的確讓人刮目相看,我想,給幼兒提供了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他們的感觸一定很深。這樣擴展教材,增強了活動的實效性。2. 精選的課件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懂得了得到別人幫助和幫助別人時應說的話。
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1. 在第二次觀看課件時能分段觀看,讓孩子們集中練習對話。2. 在活動中能讓幼兒親自去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感覺會更好3. 最后環節教師通過幼兒身邊事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同時還可以問一下有誰遇到過困難的,別人是怎么幫助他的,讓幼兒感受被別人幫助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4. 可以設計一個實例情境,如老師突然捂住肚子說肚子疼,進一步檢測和培養一下幼兒的反應能力和實際幫助能力情況(幼兒無反應可讓配班老師提示幼兒給老師倒杯水、讓老師到旁邊休息、幫老師揉揉等)。
人常說,好文不厭千回改。其實,好課就要千回練。通過對課后反思的認識,我就能找到實現教育實踐的創造性與探究性的途徑,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見解,做一名懂理論,敢實踐的的教師。
小百科:幫助,指以出錢、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別人。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水的循環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簡單的圖形表現出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電視機;白紙、蠟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謎語,引出小水滴。
二、欣賞科學童話《小水滴旅行記》,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你們知道小水滴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嗎?
2、教師講述故事,提問:請你說說,故事里說了些什么?
三、教師引導幼兒邊看書,邊聽教師講故事。
1、通過提問,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1)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請你說說故事里有誰?
(2)小水滴從哪里來?流到哪些地方?后來又到哪里去了?
(3)小水滴在大海里,高興嗎?后來小水滴變成了什么?
2、組織幼兒討論:你喜歡《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故事嗎?聽了這個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
3、幼兒自主的閱讀童話故事《小水滴旅行記》。
四、啟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1、教師:小水滴從天上落下來,經過很多地方,最后,到達大海,變成水蒸氣飛向天空。你能用畫把它記錄下來嗎?然后再告訴大家,好嗎?
2、幼兒在紙上進行繪畫記錄小水滴旅行的過程。教師個別指導。
3、展示幼兒的記錄材料,放在實物展示儀上,讓大家互相交流,講述小水滴旅行的過程。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用目測,尺、棉線量、紙條量的方法確定圓的中心點。
2、體驗色彩變化的美,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3、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4、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玩陀螺的快樂。
5、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是制作陀螺的方法。
2、難點是找出圓的中心點。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從家中帶來各種陀螺,陳列在教室內。
2、教師制作多種圖案的陀螺若干。
3、陀螺畫面色彩圖一幅,印有直徑6厘米圓形的硬紙片、彩筆、剪刀,供畫圖用的圓形瓶蓋,短尺,火柴棍等。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教師以談話的方法提問: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們看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或表現出感受。
第三部分: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回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地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制作強的幼兒及時給與表揚,引導。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本部分主要采用談話法,通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老師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
第五部分:結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新環境,了解班里的新伙伴。
2、知道自己升中班了,萌發做中班及朋友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將活動室衛生打掃好,整班級物品。
活動建議:
1、認識新朋友
(1)老師自我介紹
(2)請新來的小朋友一一自我介紹,大家鼓掌歡迎他(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
(3)介紹完畢之后,給孩子十分鐘自由交流時間,互相說說自己在假期里干什么有趣的事,新朋友互相熟悉一下。
2、認識新班級
(1)帶領幼兒熟悉班里環境,介紹喝水區、休息室、廁所的位置,看一看活動室里玩具,圖書擺放在哪里。
(2)請幼兒說一說新的活動室與原來上的幼兒園活動室有什么不同,說一說新的活動室那些地方漂亮,那些地方不喜歡。
3、我們是中班小朋友了
(1)小朋友,現在開始,我們都是中班小朋友了,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和原來有什么不一樣了?(長高了、能吃了、勇敢了……)老師與幼兒交流討論之后小結:我們長大了,現在是中班小朋友了,是小班孩子的哥哥姐姐了,有更多朋友了。
(2)現在成中班小朋友了,以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例:同伴相處方面:互相幫助、不打架。
生活自理:自己穿衣、吃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方面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反思:
1、積累前期經驗是促使本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動開展之前,通過與幼兒交流中我發現幼兒對家里各個房間的名稱并不了解,對各個房間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回家仔細觀察自己家里有哪些房間,這些房間有什么用及房間里擺放了哪些家具等。豐富了這些經驗之后,再讓幼兒說說自己家里有些什么時,就能娓娓道來。
2、不追求統一的房間分配。
活動中我先請孩子們辨別立體圖中四個房間分別是什么,有幼兒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沒有否定他們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預設的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說出適宜的理由,讓幼兒自主確定心中對各個房間的分配,把幼兒推在前面。
3、及時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
在操作前我請幼兒看了我粘貼家具的方法,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家具都是能站起來的。”接著孩子們開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發、電腦應該放在客廳里的家具都先撕了下來,然后一手拿著膠水,一手拿一樣家具,拿一樣,貼一樣,不一會兒客廳都貼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樣家具,再選擇應該放的房間,再拿膠水貼,速度就很慢。最后在交流時,我請孩子們說了自己的方法,孩子們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對于中班孩子來說“粘貼”的技巧基本都能達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兒思考的。活動中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時和幼兒一起分享,將個體經驗進行推廣,對幼兒下次的活動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讓他們懂得了方便、省時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5
一、設計思路
在《有用的植物》主題二級分支“綠色菜籃子”中,有一首兒歌“菜地歌謠”,它將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長位置編成瑯瑯上口的問答歌,讓幼兒在一問一答中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我以這首兒歌為載體,將其刪減改編,使每一句中的蔬菜特征更突顯,并精減至四句,為幼兒創編預留空間。
二、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辨別常見蔬菜在外形、味道、食用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借助歌謠大膽進行表達。
2、知道蔬菜中營養豐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菜地各要”翻翻板、幼兒操作材料(長方形底板、正方形紙、蔬菜圖片、水彩筆)
活動流程:
一、我最喜愛的蔬菜
提問:它的外形是怎么樣的?味道如何?我們吃的是什么部位?吃過哪些用它烹調的菜?
(教師將幼兒的表述以歌謠中的句式進行小結)
小結:正如小朋友所介紹的,蔬菜既美味營養又豐富,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平時多吃新鮮的蔬菜能使我們更健康。
二、菜地歌謠
1、根據線索,破譯歌謠。
提問:這個關鍵詞提示我們蔬菜的什么?
2、跟著節奏,念念兒歌。(口齒,速度)
第一遍:教師問幼兒答
第二遍:幼兒開火車問答
第三遍:幼兒點名問答
過渡: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們想不想將其它品種的蔬菜也編進菜地歌謠呀?
三、結合經驗,仿編歌謠。
1、小組合作,仿編歌謠。
提問:可以從哪些方面考慮關鍵詞呢?(顏色、外形、口味、生長位置)
要求:
1.三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記錄(文字,圖案)
3.時間5分鐘
2、小組介紹,幼兒猜猜。
延伸:猜猜今天午餐吃什么?
附:
什么青青細又長?豇豆青青細又長。
什么黃黃藏地下?土豆黃黃藏地下。
什么脆脆藤上長?黃瓜脆脆藤上長。
什么辣辣尖又尖?辣椒辣辣尖又尖。
三、活動反思
活動分三個環節,以經驗再現——經驗喚起——經驗運用的線索層層推進,達成活動目標。
第一環節:說說自己最喜愛的蔬菜。在此環節,我設計了開放性的提問“你最喜歡吃什么蔬菜?說說你對這種蔬菜的了解?”由于問題的切入點貼切幼兒日常生活,幼兒回應的面廣且個性化。有的幼兒說:“我喜歡吃胡蘿卜,因為喜歡它桔桔的顏色,而且吃了胡蘿卜眼睛會亮。”有的幼兒說:“我喜歡吃青菜,因為它吃起來糯糯的,它綠油油的顏色像春天。”……幼兒結合自己一日三餐以及對蔬菜感性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實現了有效的經驗分享。
第二環節,根據線索,破譯“菜地歌謠”。在肯定了幼兒對蔬菜的豐富認知后,我又以詢問“想不想根據線索猜猜,欣賞完整的兒歌?”引發幼兒挑戰的興趣,符合大班年齡特點。每次教師翻轉出示或幼兒選擇翻開一個提示蔬菜的關鍵詞,通過系列追問幫助幼兒進行猜測,如出示圖夾文“藏地下”進行追問“藏地下提示了我們蔬菜的什么?”“什么蔬菜是藏在地下的?除此之外還有嗎?”“你為什么認為是土豆?”等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第三環節,小組合作,仿編歌謠。我預設了提問“以從哪些方面考慮關鍵詞呢?”引發幼兒從顏色、外形、口味、生長位置、營養等方面來思考仿編兒歌。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6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通過多種游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體驗和同伴共同制作游戲的樂趣。活動準備:物質準備:制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簽、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知識準備: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么變成的,它是怎么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準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游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游戲規則:
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
②游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
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游戲的主題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回指導重點:
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象,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制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游戲后的體會。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7
活動目標:
1、交流收集的有關繩線的的資料,了解一些繩線的用途,為外界事物感興趣。
2、能發現身上的各種繩線,大膽發問。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背景: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幼兒的發展,所以本活動以孩子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將一些零星的經驗作歸納,并讓孩子自己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即激發孩子的表達表現的欲望,又促進它們了解觀察周圍信息的能力,同時讓孩子尋找身上的繩線,鼓勵孩子大膽發問,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的資料:如顧婧逸小提琴的琴弦、周俊偉的半導體的天線等。
活動過程:
一、展示老師收集的資料
這些日子呀,我們在舉行有關“繩線”的活動,我也收集了一些資料,請大家看一下。
二、介紹自己的資料信息
1、幼兒分享交流。
2、老師隨時小結。
三、發現自己身上的各種繩線,并大膽提問
1、幼兒發現問題。
2、嘗試解決。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我將故事制作成課件的形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引起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初步了解了長長的線,并通過交流、探討、觀察,參觀等一系列的環節加深了幼兒對各種繩的認識和了解。在參觀環節中,我引導的不到位,使整個環節有些亂,孩子也不聽指揮,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導致課長超時,這點需要改進。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8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了解葫蘆絲的音色特點和樂曲情緒,能跟著錄音哼唱部分旋律.
2.學習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能跟著《月光下的鳳尾竹》音樂跳一跳.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但是針對農村的孩子,欣賞,仍是一大難題。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問題情境和基本舞蹈動作來帶動學生,希望能夠達到欣賞的效果。 教學重點:欣賞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教學難點: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學習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能隨音樂跳一跳。 教學過程 :
一、走進云南
1.云南印象(課件播放云南的相關民俗風情) 2.生吹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3.葫蘆絲的構造 4.葫蘆絲的傳說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云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于云南省傣族地區.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呢:傳說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精神感動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蘆,送給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蘆,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愿這對年輕人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葫蘆絲的構造很特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既天然葫蘆.竹管和銅質簧片.葫蘆絲發音優美柔和,圓潤婉轉,略帶鼻音,善于表現溫柔細膩的情感,發出的聲音猶如抖動絲綢般飄逸輕柔.被譽為”天籟之聲”. 二,欣賞樂曲
1,完整欣賞
(1)現在請你閉上眼睛靜靜聆聽,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用葫蘆絲演繹這首樂曲,是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彰顯,民族特色也越發濃郁,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得聯想起那郁郁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中,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聲,悠悠抑揚,清清淡雅.
(2)作曲家施光南簡介
2,分段欣賞
樂曲分為幾部分,每部分的情緒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嗎?
(1)聽音樂一,劃旋律線
(2)哼唱主旋律
(3)聽音樂二,對比音樂一,感受變化
(4)欣賞歌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課件播放合唱版與獨唱版) 欣賞中,可以跟著哼唱自己喜歡的旋律。
三.參與表現
(1) 出示傣族舞基本動作圖片
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歌舞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傣族舞舞姿優美。婀娜多姿,不僅能展現少女的美妙身段,還能體現男子漢的氣魄和內在的溫柔。傣族舞蹈優美恬靜,感情內在含蓄,手的動作豐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軀干各關節都彎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彎"造型。
(2)云南音樂之旅音樂會
① 學跳傣族舞。
② 舞蹈表現。
四、課堂小結
云南的歌美、樂美、舞美,多少年來,在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數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很多寶貴的財富,讓我們不斷努力探索,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將它們發揚光大。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壁畫,掌握簡單的構圖,并通過活動鞏固撕、搓、粘、畫、剪等技能。
2、培養幼兒學習欣賞并評價自己及同伴的作品,從中發現美,體驗集體制作的快樂,感受生活的樂趣。
3、通過集體作畫,培養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
4、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舊彩色掛歷紙,廢圖書,眼藥水瓶,水彩顏料,長條各色縐紋紙,正方形臘光紙,色筆,圖畫紙,漿糊,剪刀若干,春天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1、以簡短談話引出主題。
2、引導幼兒協商,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第一組:啟發幼兒用色筆,圖畫紙,畫出各式小鳥,并把小鳥剪下來,貼在相應的位置。
第二組:啟發幼兒,挑選各色紙,制作小花、小草、蝴蝶、柳條等。
第三組:啟發幼兒廢物利用,將廢舊圖片上的動、植物剪或撕下來,貼在相應的位置。
第四組:啟發幼兒用眼藥水瓶,水彩顏料,噴出各種顏色的小花。
在此活動中,幼兒分工合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基礎上協助能力差的幼兒,共同完成作品。
3、合作畫完成后,組織幼兒欣賞并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4、提醒幼兒收拾,整理工具。
活動反思:
本次看圖寫話《美麗的春天》,是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說話寫話內容。要求教學中讓學生在感知春天的基礎上,細心觀察,展開合理想象,突出對春天一些現象的新發現,先說在寫。說話是寫話的基礎,說好了,寫幾句話就很容易了。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我深入的研究了教參對本次寫話教學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幾點:
1、學生自由的說自己的新發現,啟發學生從植物、動物、天氣變化及人們的活動這幾個方面把觀察到的說出來。
2、讓個別學生匯報新發現,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條理盡可能多的說出自己的新發現,或專注于某一事物,把它說的具體些。鼓勵學生大膽把自己的聯想、想象結合自己的發現說出來。
在課標中也提到,要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語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根據教參和課標的要求,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二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積極探索、并能敢于表達的特點。再去頂背課的教學目標時,將指導按一定的順序有序觀察、按一定的順序有序的說話寫話和能抓住某一項具體事物合理展開想象,把事物說具體確定為重點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策略上我選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來達成本課教學目標。首先通過談話激趣,導入新課。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現在是什么季節?”和“你是從哪里知道現在是春天的?”
將教學內容同現實生活巧妙結合,同時,喚醒了學生內心對春天的感受和認識。讓他們自覺的去回憶在及在春天中的發現,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緊接著,通過讓學生廣泛的展示自己積累的描寫春天的好詞好句,進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為下一步的看圖說話和寫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觀察圖畫,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說話,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教學效果合理有效,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層層深入逐步突破的辦法,緊緊把握看圖和說話兩個基本中心,將重點放在有序看圖和有條理說話上,在出示春景圖后,先引導學生把圖上的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全都找了出來。在這個過程稱,不斷向學生滲透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的概念。在找出所有事物后,通過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景物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去專注于一項事物,通過想象和聯想,學習抓住事物特征把事物說具體說詳細的方法。抓住事物的顏色、氣味、形狀,由靜態到動態,一步一步把事物說具體。最后再把分散的各種事物根據圖畫的整體布局連起來說,為了降低難度,根據學生的學年段特征,讓學生在連起來說的時候,先讓學生填空,在自由的去說,降低了難度,讓學生在天空的過程中再次感受到說話一定要有一定的順序,但同時范例的出現也有禁錮學生思維的嫌疑。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10
時間:x、—x、
活動目標:
1、初步獲得有關祖國地域風貌、民族風情、人文、物產等方面的認知,感悟中國古老的傳統和文化,感受祖國的美好和偉大。
2、通過活動,使幼兒領悟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聰明的中國人,產生“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萌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活動內容:
第一周(x、—x、x)
第二周(x、—x、x)
第三周(x、x—x、x)
1、我知道的中國(晨談)
1、媽媽的生日(晨談)
1、國慶節的`見聞(晨談)
2、祖國的標志(社會)
2、祖國一家人(社會)
2、爬長城(音樂游戲)
3、我們的首都北京(社會)
3、大中國(打擊樂)
3、美術:美麗的祖國
4、我最愛祖國(語言)
4、好聽的京劇(社會)
5、國旗、國旗紅紅的哩(音樂)
5、京劇臉譜(美術)
6、我愛北京天安門(音樂)
6、祖國之最(社會)
7、小朋友愛國旗(美術)區域活動:
科學區:引導幼兒將收集來的各種祖國特產(實物、圖片)分類,布置祖國特產展。
美工區:
1、提供各種質地的彩色紙、尖刀、膠水等,引導幼兒學習制作拉花、彩帶等裝飾物,裝扮國慶的教室。
2、學習折新疆帽,做西藏裙。
3、提供橢圓形的鉛畫紙,引導幼兒設計臉譜。
閱讀區:收集祖國各地名勝風景圖片,幼兒扮演主持人,介紹名勝風景,豐富幼兒對祖國的認識。
環境布置:“我們的家”“祖國寶貝展覽會”“中國地圖”等家長工作:家長配合收集各種圖片,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收看有關國慶的電視節目,一起關心時事。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11
一、"恐龍"主題活動的由來:
幼兒園為每個大班了兩只恐龍玩具。當我將兩只恐龍玩具領回到班里時,孩子們立刻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講:"刁老師,這是給我們玩的嗎?這是馬門溪龍這是角鼻龍對,沒錯。能給我摸一下嗎?能給我玩一會嗎?讓我先玩?"……真沒想到,這兩只"丑陋"的恐龍會這麼吸引幼兒,連平時不愛的孩子,也伸出了小手。針對這種情況,我同班上的另外兩位教師進行了討論———充分利用園里發的兩只恐龍玩具,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開展"恐龍"主題活動。以下幾個案例,把我在主題活動中如何滲透對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幾個案例介紹。
二、主題活動的開展:
(一)談話活動:
組織幼兒討論。
根據幼兒喜歡的恐龍能引申那些活動?
1、目標:
⑴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恐龍內容通過語言大膽表達出來。
⑵培養幼兒注意傾聽他人的習慣。
2、過程:
⑴兩只玩具大恐龍放在桌子上,詢問幼兒:"你們這麼喜歡恐龍,在班里想做一些關于恐龍的什麼事情?
⑵幼兒動腦思考后舉手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⑶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活動在班里什麼位置開展較好及還需要什麼活動材料?
⑷建議幼兒帶一些恐龍書籍及玩具。
⑸確定恐龍子課題內容。
3、反思評析:
這節談話活動讓我了解到孩子們的興趣點,為我們師生共同建構下一步一系列活動開了個好頭,這次的教學活動,是在上作功夫。讓兒童有的機會,不要注入式的教學方法。陳老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在這次的活動里膽小內向的孩子既清楚又明白,了解的恐龍知識竟比我還豐富。首先勇于表現自己的孩子表現出對恐龍極高的興趣。
大家爭先恐后地說:"開個恐龍消防隊(正在消防主題活動中)開個恐龍幼兒園恐龍大家庭恐龍電影院恐龍小舞臺"……平時不好自我表現的幼兒,也將小手高高舉了起來:"恐龍是生活在白堊紀的,現在恐龍已經滅絕了。那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我媽媽帶我去參觀過恐龍博物館,里面有特別大的恐龍骨架。"孟婧也一改以往的內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在古動物館里的所見所聞。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看來從幼兒所熟悉的事物出發更能促進幼兒能力上的養成與發展,也許他們的不一定正確,但我們教師應從旁指導幼兒應該怎樣。自己,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
(二)創設豐富的相關環境:
1、豐富的語言物質環境:
要為幼兒適合他們閱讀的恐龍圖書,并經常利用過渡環節講解書中內容。幼兒便可以從書中吸收詞語、句型,學習表達各種恐龍內容的語言。
根據恐龍主題,我們建議幼兒從家帶來相關書籍及玩具。我們教師也利用午休時間制作手工,將幼兒不易操作的部分做好。然后,幼兒自己能夠做的,我們讓幼兒自己做,這樣幼兒在作的過程中與事物發生直接的接觸,就得到直接的經驗,從中認識事物的性質。做事的興趣就會越做越濃,做事的能力也會越做越強。我們將幼兒動手制作的恐龍時期的蕨類植物投放到語言區的恐龍小舞臺。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利用家長資源掃描下載有關恐龍的彩色圖片及打印恐龍名稱,投放在語言區及恐龍知識角,掀起了幼兒前識字興趣。
2、和諧的言語交往環境:
陳老曾說:"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沒有一個人不喜歡聽表揚,也沒有一個人喜歡人家罵他,這種心理人人都是有的"。我利用這種心理,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愿意說,無論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怎樣,我都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集錦 篇12
預設學習目標:
通過運輸的探索活動,促進幼兒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談話
記錄觀察結果的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預設學習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各種的運輸工具,進一不激發幼探索的興趣。
2、在探索中,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對不同運輸工具的看法,培養幼兒的分析、辨別能力。
3、知道各種運輸工具的名稱、用途,以及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4、引導幼兒了解一些運輸過程中所需遵守的規則和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環保意識。
5、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材料制作運輸工具,培養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6、能與同伴、家長、教師共同討論,共同合作,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協助精神。
家長參與、社區資源
1、幫助收集一些有關運輸工具的玩具、圖片、圖書資料。
2、請家長利用家中電腦上網,讓孩子與熟悉人作一次交流。
3、在日常生活中及時引導孩子發現各種各樣的`運輸并和孩子交流。
4、親子活動:一起制作《我喜歡的運輸工具》
主題知識網絡:
運輸的工具、對象、規則、以及運輸途徑。
主題活動網絡
語言:
1、談話:上網去
2、文學欣賞:我自己的書
3、討論:愛心行動
4、交流:我知道的運輸工具
5、講述:動物園搬家
6、軍民大生產
科學:1、未來的運輸工具
2、運菜
3、愛心行動(二)
4、古老的運輸工具
健康:
1、運磚
2、搬氣球
3、運玩具
4、趕馬車
社會:
1、運輸的規則
2、熱鬧的馬路
3、我們去遠足
4、海陸空三軍
美術:
1、手工:繁忙的港灣
2、繪畫;馬路上的車
3、繪畫、我們去旅行
4、手工、愛心行動(三)
5、折紙:飛機
音樂:
1、游戲:捕魚
2、歌曲;小熊過橋
3、游戲:小兔和狼
4、律動活動:學軍律動
環境創設:
1、墻飾布置:各種運輸工具的圖片
幼兒的作品展
未來的運輸工具
2、區域材料提供:收集各種運輸工具照片、圖片圖書、
玩具
美工區:蠟筆、橡皮泥、各種紙盒
閱讀區:各種運輸工具的字卡、兒歌、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