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謝謝你》(精選2篇)
幼兒園教案《謝謝你》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真摯的語言表達到對他人的謝意。
2、懂得身邊的人曾為自己的成長默默奉獻,應該把他們銘記在心。
活動準備:
掛圖第23-24。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三年里,有很多人天天和我們在一起,他們是誰呢?
教師小結:有的孩子說和自己天天在一起的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2、教師:那我們要感謝誰呢?為什么?(幼兒觀看掛圖材料,看一看、說一說他們是誰?為什么要感謝他們。)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要感謝爸爸媽媽,因為他們每天為了讓我們生活在開心、快樂、舒適的環境中,辛苦工作,每天早出晚歸。而爺爺奶奶年紀那么大了,走路都很辛苦,一不下心就會摔跤,但爺爺奶奶沒有因為自己身體不方便的原因,而不來幼兒園接送你們,在家可能還要照顧你們。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
二、說說感謝的話。
1、教師: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教育我們,細心的引導我們改正缺點;保育員阿姨為讓我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學本領,幫我們打掃教室,幫我們疊被子;廚房阿姨為我們做香噴噴的飯菜;我們說一句什么感謝的話給他們呢? 請個別孩子用響亮地聲音講給大家聽,教師給予肯定。
2、啟發孩子們分組討論對老師、保育員阿姨、廚房阿姨說什么感謝的話。
3、請幾名孩子有禮貌的邀請客人來到我們的活動室,鼓勵大家熱情的向他們道謝。 教師:孩子們,你們最想對保育員阿姨說什么感謝話?現在我們要邀請保育員阿姨來我們教室做客,誰愿意大膽有禮貌的去邀請?
教師小結:阿姨謝謝您,您幸苦了,我們愛您。
4、教師:孩子們,那你們最想對老師說什么感謝話呢? 教師說祝福或希望的話:老師聽到你們真誠的話語,心里特別的感動。那么謝老師希望你們每天開心、健康的成長,與小朋友團結友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家是個乖寶寶,在幼兒園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三、還要感謝誰。
1、教師:除了這些人,我們還要感謝誰呢?
教師小結:還有叔叔阿姨、外公外婆、警察叔叔、保健醫生、清潔工等。
2、教師:那當我們遇見他們的時候,你們又會對他們說什么感謝的話呢?
教師小結:孩子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吧。
幼兒園教案《謝謝你》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體會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
2、關心家庭生活,分擔家務勞動,樹立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關心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做到平等相待。
教學重點難點:堅持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理解父母,與父母及時溝通。
教學準備:
1、提前一周準備小調查觀察統計表。
2、準備一次主題活動,事先向父母發出邀請,使父母能安排時間參加。
3、準備心靈考驗試題。
4、學生準備:或卡片、或信、或小制作、或鮮花……等禮物。
第一課時
一、回憶 淺綠:我
1、出示一棵家庭樹(雙色葉)
綠:父母
2、回憶這么多年來父母關懷愛護自己的感人事例及自己關心父母的事例(學生說一件,貼上一張相應顏色的葉子),并及時談談自己當時的心情、體會或方父母的表情、反應。
二、觀察
1、 出示小調查觀察統計表
2、交流調查結果
3、說說感想
三、思辯
帳單上反映的'是什么?
1、出示兩份帳單,進行討論
解讀父母的帳單,為什么會是0元的呢?
2、看了這兩份帳單,你怎么想?歸納出兩種看法。
第一種:我是家庭中的一員,幫助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是我應盡的義務,不應該要報酬。
第二種:家務勞動是大人的責任,幫父母干家務,父母給予一定的報酬是應該的。
3、小擂臺辯論。
4、:通過上述辯論,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無法回報的,而我們作為家庭成員之一,也應當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家庭責任感。而做家務究竟該不該要報酬,可以視家庭經濟情況和父母的態度而定。
四、感悟
1、樹干演示父母的付出(父母的每一次辛苦操勞都是出于他們對我們的愛,出于家庭責任感)——家庭責任感。
2、出示學習提示。讀一讀,悟一悟。
五、感恩
1、兩個節日來歷。(父親節,母親節)
2、寫寫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寫想為自己的父母做的事。(可以結合書P32—33)
第二課時
一、心路歷程
1、請一位父親、一位母親講講孩子出生時的心路歷程;或請兩位母親分別談談孩子出生時和撫養過程中的點滴體會。
2、即興采訪孩子聽后的感受。
二、真情流露
1、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詩朗誦)
2、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交流上節課寫的感想,也可現場想說的)
3、孩子,我想對你說……
4、孩子贈送小卡片(小禮物)給父母。
三、心靈考驗
1、父母最愛吃的菜、水果是什么?
2、爸爸媽媽的生日是幾月幾號?
3、爸爸媽媽最愛吃的菜是什么
4、爸爸媽媽最愛吃的水果是什么?
4、父親(母親)節到了,你會怎么做?
四、愛的互遞
1、歌《世上只有媽媽好》
2、詩…………
課后作業:完成活動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