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幼兒園教案(通用2篇)
比一比幼兒園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知不同的破與物體速度的關系。
2、鼓勵幼兒和小伙伴交流討論。
教學過程:
(一)探索、交流
1、聽故事,進行皮球比賽。
皮球從不同的山坡滾下來,看誰滾得快?
2、交流討論:如何讓球滾動的速度更快,更遠?
(1)交流討論:如何搭山坡,需要哪些材料。
(2)和小伙伴一起如何玩?
(3)哪些條件可以讓球滾得更遠、更快?
(4)用材料做實驗。
教學分析: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從了解別人的活動經驗上,可以獲得坡的許多知識,調整和豐富了原有的坡的認識。
(二)分組活動
1、幼兒自由結伴分組準備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并建筑不同高度斜坡。
2、幼兒兩人一組進行探索,學會和同伴相互合作。
教學分析:帶領幼兒到戶外去研究,讓幼兒獲取真實的經驗。幼動手操作和表達的機會比以往探索性活動明顯增多,真正體現了讓幼兒在自由操作中獲得發展。
3、比賽活動
1、幼兒兩人一組進行比賽,將小組設計建筑的坡進行比賽。看一看哪種面的坡物體滾得更遠,更快。
2、比賽結束,幼兒交流,教師做記錄,整理發現,提出問題。
教學分析:幼兒對比賽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探索性活動。在搭坡的時候不了解坡面與速度的關系。剛開始操作時比較混亂,接著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幼兒探索面和速度之間的關系。當幼兒對光滑和粗糙的坡的很感興趣,這是他們發現的新問題,并在探索中終于得了解決。
幼兒進一步探索:人們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斜坡,對生活地有利之處還可以設計什么樣更好的坡呢?還有什么樣的物體是斜的坡狀的?
比一比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故事,理解內容,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能發準字音“李”、“梨”,理解“多少、大小、長短”。
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善于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大書、積木、帽子和方巾、長和短的物體。
2、幼兒操作材料。
3、幼兒對數與量之間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書,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本大書,哪這是什么書呢?
問:封面上有什么?你們想想他們會發生什么事呢?
二、觀察大書,理解故事
1、閱讀書2—4頁
(1)師:一天天氣很好,阿比到西山去,阿吉到東山去,你們看一看他們采來了什么?(認識“梨”和“李”)
(2)師:他們要來進行比較,誰來幫他們比一比?(幼兒用積木進行比較)
2、閱讀書7—15頁
(1)過渡:小朋友,你們觀察一下,是帽子大還是方巾大?(幼兒進行比較)
(2)師:好,哪讓我們看一看阿比和阿吉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3)問:他們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4):小朋友,方形和圓形能不能比?原來圖形不一樣是不能進行比較的。
3、閱讀16—23頁
(1)師:接下來他們又要比什么?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2)問:接下來他們又比什么啦?又是怎樣進行比較的?誰來比一比?
4、完整閱讀大書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看這本大書。
三、幼兒觀察,比較物體
幼兒操作,比一比。
活動評析 活動開始,我通過觀察大書封面,猜測故事內容,引起幼兒興趣。在理解故事的過程中,我分段讓幼兒欣賞,并在分段欣賞時發準相近字音、理解相應詞匯。在理解每段內容的時候我還讓幼兒進行簡單的“比一比”,感受故事中的情境。幼兒在“比一比”的過程中情緒很高漲,很快就理解了詞匯“多少、大小、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