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風教案(精選3篇)
幼兒園中班風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身邊常見物品感知風的存在,了解空氣流動形成風,知道風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2、引導幼兒熱愛科學,喜歡探索。
活動重點:
通過身邊常見的物品感知風的存在。
活動難點:
了解空氣流動形成風,知道風是有大小,有方向的。
活動準備:
小紅旗一面,風車一個,膠袋一個,氣球一個,百寶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事百寶箱,吸引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1·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周老師,我是李老師,今天我們給小朋友到來了一個百寶箱,里面會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這是什么呀?他是干什么用的呢?(取出氣球,一一引導幼兒介紹)師:這些東西除了小朋友剛才說的用途,還能干什么用呢?我們一會兒一起去發現。(請1個小朋友上臺做游戲)做游戲有獎,把氣球吹有氣,然后讓氣吹向幼兒,帶出風吹是什么感覺2·出示小紅旗,導入主題師:讓我來摸一摸百寶箱里面還有什么東西,咦,這是什么呢?那一起來和小紅旗做一個游戲吧!規則是你們不能碰到他,讓他飄動起來。(請兩個小朋友上臺做游戲)
小結:我們用身體的某個部位動一動就會帶動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風會讓小旗飄動起來。
二、幼兒搶答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感覺有風的存在。(有獎問答)
三、出示膠袋,引導幼兒感知風的方向。
師:老師今天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猜猜會是什么呢?哦,原來是膠袋,那膠袋有什么好玩的呢?
四、出示膠袋,引導幼兒了解風是有方向的。
通過帶領幼兒不斷地操作,得出結論:想讓膠袋飛向哪里,就要讓風向那個方向吹,風是有方向的。風起的時候,會把樹葉吹落下來,落在地上的樹葉被風吹起來,塑料袋,紙片也會飛起來,所以我們不要隨地扔垃圾,見到紙片要撿起來放垃圾箱里。
出示圖片,認識了解自然界的風,風的危害和風的用途。
幼兒園中班風教案 篇2
主題由來:
春天到了,一天,我帶小朋友到戶外去找春天,這是,迎面吹來一陣輕柔的春風。孩子們高興極了,一名幼兒說:“春天的風好柔呀!”另一名幼兒說:“比冬天的風小好多。”“我喜歡夏天的風,吹在身上涼快極了!”就這樣,孩子們爭論了起來,主題活動《有趣的風》產生了。
活動目標
1、介紹風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2、知道風與人、大自然的關系
3、介紹風的形成
4、介紹風的特性
5、知道我們利用風可以做很多事情
6、知道風也可以給我們帶來災難
7、知道天氣狀況也受風的影響
幼兒:
1、風從哪來的?
2、我們為什麼抓不住風?
3、地球上哪里有風?
老師:
1、風有什用處?
2、利用風,我們可以做什么?
3、風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區域游戲
1、風的形成的墻面布置,幼兒把風的形成過程通過畫來表現出來。從而使他們進一步的理解
2、從風的危害、風的用途、人們利用風三個方面進行墻面的布置。
3、有關風是如何形成的實驗報告
1、在區域中投放了吸管、紙、風向標、小風車等等讓幼兒通過玩來了解風的形成。
2、投放了一些實物,讓幼兒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風是看的見摸不著的?了解人們可以利用風做什么?從而把實驗結果寫在表上。
3、投放天氣日志表,請幼兒填寫,由此感受到風的變化。
相關內容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帶有關風的圖書。
2、和幼兒一起搜集有關風的知識,下載下來帶到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進行分享。
3、每天堅持聽天氣預報,了解風向、風力。
資源利用
1、在有風的日子去戶外。
2、科學區有關風的科學玩具。
3、中學的地理教師。
4、有關風的光盤。
幼兒園中班風教案 篇3
一、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教具一套,字卡若干,樹、花、草頭飾若干。小風車及能產生風的工具如小扇、紙、手電筒、電風扇、小氣筒等。
2.知識準備:幼兒已知道什么是空氣;已做過空氣能流通、空氣有重量、空氣有壓力等實驗。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風從哪里來?
1.請幼兒用紙(或扇)在臉旁扇動,從而產生風,知道空氣流動能產生風。
2.讓幼兒玩小風車轉動游戲,了解風的大小與空氣流動的快慢有關。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怎樣才能產生風?”鼓勵幼兒盡量用不同的方法讓身邊的空氣流動起來,產生風。
活動二:詩歌欣賞――風在哪里
1.請幼兒觀賞多媒體教具,引出主題。
2.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具配以音樂,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
3.用討論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語言。
(1)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
(2)風在樹上,它的枝葉是怎樣的?(讓幼兒說出“翩翩起舞”“搖來搖去”……)
(3)風吹過花朵,花會怎樣?(頻頻點頭)
(4)風吹過小草,小草又會怎么樣?(晃動、點頭、彎腰、鞠躬……)
(5)風來了,它給春夏秋冬帶來了什么?
4.請幼兒討論:風還會和誰做朋友? (帆船、風箏、風車、花裙、云……)
5.請幼兒操作圖片,朗誦詩歌。教師指導幼兒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高水平:在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創編詩歌。
中水平:幼兒能自己翻閱小圖書,學習朗誦詩歌。
低水平:翻閱、操作圖片,說出散文詩中的幾個主要詞語。
活動三:詩歌表演
1.指導:請老師做“風”,幼兒帶樹、花、草的頭飾進行表演,配以輕音樂朗誦詩歌中的優美語句。 .
2.兒歌仿編。帶幼兒外出觀察風來時天空、陸地上各種物體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聯想這些變化的形態像什么,引導幼兒學習用詩歌的語言表達。
三、各領域滲透
藝術:教幼兒學習舞蹈“風車轉轉”,幫助幼兒用身體語言來感
受空氣的流動;想像畫“風吹來的時候”。
科學:做有關空氣流動的小實驗。
四、生活中滲透
多帶幼兒外出觀察吹風時我們周圍事物的變化。
五、環境中滲透
張貼風吹動物體有所變化的對比圖片。
六、家庭中滲透
讓家長引導幼兒觀察有風時,家里事物所發生的變化,并和父母
一起做“風”流動的實驗。
附教材:
風在哪里(詩歌)
風在哪里?/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花兒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秋天,它飄來了果香;/冬天,它帶來了銀裝。
七、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提高幼兒對語言美的感受力。
2.指導幼兒了解詩中“翩翩起舞”、“頻頻點頭”、“涼爽”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鼓勵幼兒大膽自信地講述,激發幼兒想像的豐富性,思維的發散性和獨創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建立積極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