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反思《樹葉兒飄》
《樹葉兒飄》是一首語句優(yōu)美的兒歌,兒歌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想像力,孩子們都容易理解。 這節(jié)課,本人就是以“神秘袋子中的樹葉和布娃娃”為切入點,即以整首兒歌內容為核心,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內容也是在師幼的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的過程中完成。一、將教學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課的開始,我以神秘的袋子導入活動,讓個別小朋友來伸手摸一摸,感知下袋子里面有什么,請了2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其他小朋友都特別認真,也特別的期待,想知道到底里面有什么。都說對了,是樹葉和一個布娃娃。在幼兒生活當中,樹葉和布娃娃是經(jīng)常能接觸到的,結合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就開始拋設問題。如:大樹等到了什么季節(jié)的時候樹葉會開始慢慢的飄下來呢?你有拾過葉子嗎?等等,從而順利的引伸到兒歌的教學。當幼兒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教學內容產(chǎn)生共鳴時,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提高了,一節(jié)課的良好開端也隨之形成。二、巧設問題,解決重難點 通過教師朗誦完兒歌《樹葉兒飄》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如: “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聽到了什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jīng)找出了兒歌的重難點,并通過朗誦、跟讀、師幼一起等方法的練習,這個方法我覺得不錯,既可以讓幼兒關注兒歌的內容,又抓住他們的注意力,為進一步仿編兒歌而打下了基礎。三、本次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1、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幼兒更加的能記住兒歌中的內容。2、在仿編過程中,可引導幼兒大膽的進行想象,創(chuàng)編兒歌。3、課堂的形式可多樣化,如可進行小組朗誦或者個別朗誦,以及pk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