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小腳丫》活動反思
《 誰的小腳丫》活動反思
首先,很感謝這次培訓班搭建的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也很感謝高老師對我整個活動設計的全程指導。
一、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誰的小腳丫》是新教材小班主題《動物的花花衣》下拓展的一個素材點,教材中的主題要求是“辨認動物明顯的特征”,但它都是以動物的皮毛來達成這個認知目標的。在研讀教材后,我覺得動物明顯的特征除了皮毛外,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點”。本次活動,我挖掘了動物腳丫這個“點”,以幾個明顯的動物腳丫來讓幼兒達成辨認動物特征的目標。基于以上思考,我確立了本次活動內容。
小班孩子的認知能力是比較低下的,注意的持久力也是較短的,怎樣讓孩子能積極的、有興趣的投入活動,在活動中能主動“學習”,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呢?而且,科學活動中,我們總是嘗試以“質疑與探究”教學方式支持幼兒的學習。即: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質疑,并以游戲的方式將幼兒帶入情境中,促使幼兒深入探究,最后釋疑,從而逐漸建構起新的知識經驗。因此,以“問”導“思”,以“問”引“說”,注重游戲和主體實踐,是我設計本次活動過程的主要思考點。
首先,整個活動我以森林舉行“舞林大會”為活動背景,以“小腳丫”為支架,在活動中把握十六字的“脈絡方針”推進活動:“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游戲情境、快樂體驗”。
其次,本次活動設計緊扣目標,做到動靜交替,注重情趣及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我預設了兩條目標:一是認知目標,通過辨辨、貼貼活動,感知認識幾種有特征的動物腳丫;一是情感目標,通過跳一跳活動,體驗辨認小腳丫的樂趣。
為了達成目標一(即活動重點):我設計了辨一辨感知環節,通過讓幼兒觀察、猜測,再以四種(聲音、局部到整體、本領、影子)不同的表現方式來驗證,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提升了幼兒猜想辨認的興趣,又突出了重點。
為了化解活動難點,讓幼兒鞏固對這四種腳丫的認識,我創設了貼一貼操作環節:“誰的小舞鞋”,這是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對小班孩子形成了一定的挑戰。為了便于幼兒目測和自我檢驗,我以四個“小房子”的形式統一呈現,讓幼兒看看、想想、貼貼,再糾錯驗證,以“放大重點”的方式,來突破難點。
第三,為了達成第二條情感目標,我設計了跳一跳游戲環節:“有趣的腳丫舞”,給幼兒搭建“體驗快樂”的平臺。這個親身體驗的游戲環節,應該是孩子最高的興奮點,也是從動物腳丫到幼兒腳丫的轉換,既讓內容回歸幼兒生活,又讓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快樂。
活動結尾處,我以螃蟹的腳丫作為活動的延伸,生成新的探索點,希望能夠引發孩子后繼探究腳丫的熱情。
最后,活動設計還注意把握科學活動的特質。
本次活動指向科學領域,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是科學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活動中,我結合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以簡單、重復、既開放又不失指向性的提問,如:“這只腳丫是怎樣的?像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幫助小班幼兒學會如何進行分析與判斷的思維過程。
二、教學反思
1、教師自身的執教難點:借班上課,是對老師很大的一個挑戰,我不了解這波孩子的實際情況,發展水平?每個班級的孩子對自己老師會有一定的適應性,特別是對老師的提問方式的適應,所以,怎樣和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快磨合,“彼此適應”,是我推進活動的關鍵點。今天開始環節,孩子就表現出了很“平穩”的狀態,可以說很給力,對我的問題馬上開啟互動,積極回應,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