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粒大創想--沙藝活動之我見
沙平凡而渺小,它具有松散、流動、可塑性強的特點。沙不僅能塑造表現靜態的美,還能引發許多奇妙的藝術想象和欲望,蘊藏著這無數的創作契機。沙憑著它奇特的美麗,讓孩子保持著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喜歡玩沙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園的沙藝特色活動既是兒童的游戲活動又是一種新穎的藝術創造活動。它讓孩子們的舞臺變得多姿多彩,小沙粒在孩子們的手中也變得熠熠生輝,激發著孩子們許多奇妙的藝術想象和欲望。帶給孩子無窮的創作樂趣。他們在沙藝活動中自主選擇、自主管理、大膽探索、互相交流、始終保持著積極愉悅的情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沙藝實踐活動中總結的如何激發幼兒興趣鼓勵他們嘗試探索體現創造性的幾點方法:一、采用“游戲式教學法”激發幼兒在沙藝活動中的創造力。 陶行知認為,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及時、正確的培養。游戲是最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活動,同時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采用游戲式教學方法將沙藝教學活動融入游戲中,幼兒充滿了興趣,游戲中有趣的情節,能夠有效幫助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滿足隨意遐想的可能。如:小班“滾沙畫”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活動:讓小彈珠在沙盤里穿上漂亮的衣服去旅行,幼兒做司機帶著彈珠寶寶直行走,轉彎走,繞個圓圈走,在白紙上自由地來回“游玩”,以使自己彈珠寶寶在紙上留下游玩的足跡,孩子在邊說邊玩中既增強了對沙滾畫技能,又體驗了滾沙畫的樂趣,更是激發了幼兒創造的欲望。如在中班沙湖畫“快樂大轉盤”中,我摒棄教師示范繪畫的傳統模式,而是先畫出半個圓提問幼兒“猜一猜我準備畫什么?”答案五花八門“畫帽子”、“ 畫烏龜背”、畫剛升起的太陽”……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激活了。接著我一步步畫畫下去讓幼兒猜測我畫的是什么。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高漲,思維越來越活躍,想象越來越豐富。當幼兒的創作欲望完全激發時,我用擊鼓傳畫的方法,請幼兒坐在小圓桌周圍從基本圖形開始畫起,當畫了一段時間我再敲鼓提醒幼兒交換位置,在同伴的畫面上進行繪畫創作。孩子們對這種新的轉盤式的游戲繪畫方式感到新鮮而好奇。在這種寬松自由的游戲環境下幼兒探索的欲望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充分激發了幼兒創造力游戲教學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在這種寬松、愉悅的氛圍里,到處都是以孩子們自己為主,他們在沙畫創作過程中感受快樂,發現自我,尋找自己的世界。使幼兒獲得愉悅,新奇的情感體驗,激發幼兒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意象。 二、啟發示范法激發幼兒在沙藝活動中的創造力“示范”這個詞讓人很敏感,有的老師都在避諱,更有甚者談其色變。其實適當的示范是必要的,示范的價值在于“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運用各種示范,示范就是一個階梯,孩子們可以順著這個階梯越爬越高。我們認為,適度的示范是必要的,它能使孩子在積極、自主、自由的活動過程中習得沙藝技能和知識,為其在沙藝活動中盡情的想象創作提供了前提條件。但教師不應采用注入式的示范,而應把沙藝過程中的難點操作給幼兒看,在教給孩子技巧的同時,把思維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示范時教師富有童趣的生動語言,易于讓幼兒產生輕松、愉快的心理,使他們樂于參與,更能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如:中班沙繪“水果娃娃的舞會”中我們要讓幼兒探索“漏沙”這個技能動作來表現圓圓的水果,我們用擬人化的語言啟發引導幼兒:“調皮的沙寶寶想跳舞呢,讓我們帶著手上的沙寶寶來跳舞,輕輕抓一把沙慢慢松開小拳頭,彩色的沙子跳的是圓圓的、綠綠的西瓜舞,身體扭一扭跳出個彎彎的香蕉舞。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下學會了漏沙這個技能。局部示范,在活動中抓住相應的重點和難點,我便將難度的部分或想象的一個局部示范出來,這樣的局部示范可以使幼兒集中精力關注新的技能與知識點,其余的畫面元素如構圖形式、色彩選擇、背景處理等讓幼兒展開想象、自主發揮。如:大班沙燈箱畫:“小貓找快樂”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抓的技能,請幼兒模仿小貓叫,孩子們在模仿的過程中知道五指張開那樣小貓更像,這時教師適時的語言提示我們用張開的五指來試試抓出小貓的胡須,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抓的方法表現呢?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跳動起來了,有的說:水波、頭發等等可以用抓表現。孩子們通過手指、手掌,刮、抓、抹、點等演繹出唯美時尚的流動沙箱畫。同時孩子在第一時間內把握好重點難點、從而在此基礎上大膽地、積極地創作,直至完成作品,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鼓勵法激發幼兒在沙藝活動中的創造力尊重幼兒,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沙藝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孩子們以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教師要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和必要的指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潛能。如:在大班潑沙畫“潑沙溢彩”活動中,豆豆剛想把勺子里調好的沙潑在紙上的時候,聰聰的手一不小心往豆豆的手上一撞,黑黑的沙就一塊的全弄在紙上,豆豆急的哭這向老師告狀,我一看先安慰豆豆在鼓勵她想一想這一點黑黑的可以變成什么,老師相信你可以把它變的很漂亮的畫,你試試看。豆豆聽了馬上打消了顧慮,想了想說:“我可以把它變成小蝌蚪,我再來潑幾個。”于是她開始充滿自信地自由創作。可見,只有正確運用鼓勵法,才能既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又啟發幼兒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及時了解他們的需要,察覺他們的潛能、理解他們的構思、發展他們的創造、支持他們的努力和意志,欣賞他們成功的喜悅、一步一步走進他們的沙藝精彩世界。四、正確評價幼兒的沙藝作品,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陶行知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的想象是天馬行空、不受拘束的,在幼兒心中,他們所描繪沙畫是沒有任何“規矩”的,完全是一種自我體驗的反應、一種自我情感的釋放。如:每次沙雕活動中總有這樣的情景:源源高舉沙雕工具高興地自語道“我成功了!”我做了一條小魚,然后小心翼翼地端著自己的作品的沙盤,送過來讓我看她的作品。其他孩子也陸續將自己的沙雕作品拿來給我看,接著我們就一起互相欣賞、評價。如小班幼兒經驗少, 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我們老師應盡量采用擬人化和情景化的語言如:“小魚穿的衣服真漂亮,你用什么工具幫他穿的啊。”中班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意識, 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教師評價可采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 “你為什么要這樣畫?”“還可以怎樣表現?”引導幼兒大膽表達, 完善自己的構思; 大班幼兒能力較強, 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 教師應更多采用協商和引導的語言, 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幼兒, 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人。總而言之, 教師應善于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與不同點,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錯了”, 因為藝術是無錯的。 教師要以欣賞的態度、啟發開放式的語言、微笑的眼神給幼兒以鼓勵。 展示每一個幼兒的作品,這樣孩子們的自尊心增強了,每名幼兒體驗到了快樂、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細細品味孩子們的沙藝作品陽光稚氣,脫塵素雅、無拘無束,無不張揚這孩子們的藝術想象和創造。每個孩子表現出來的創造性都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我們老師的培養方式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應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理念。不斷靈活機制,更新理念,根據在沙藝活動的中不斷實踐、反思、總結、及時靈活調整,,才能真正為孩子開啟一扇通往創造的大門,讓幼兒真正徜徉在沙藝的海洋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