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術《玻璃球滾畫》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較弱,而且孩子的小手肌肉發展有快慢,所以在美術繪畫活動中差距非常大。但是在這次的美術活動《玻璃球滾畫》的創作中,孩子間的差距非常小,孩子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是比較理想的。而且整個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懷著好奇和興奮的心情參與活動,活動中的氛圍輕松而愉快。整個活動能有如此效果,是因為我在美術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幾個細節:
一、適時地出示范畫
活動一開始,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幼兒今天要用玻璃球來作畫,而是先出示畫好的范畫讓孩子猜猜我是用什么材料畫畫的。當然在猜的時候我提供了一些給幼兒參照的材料,比如:蠟筆、水筆、玻璃球等等。等我把孩子的答案一一否定的時候,再出示玻璃球,指出這幅畫是玻璃球畫出來的,孩子們都發出了不可思議的叫聲。這時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叫我示范給他們看,于是我便向孩子們示范如何進行玻璃球滾畫。在示范的時候,孩子們沒有一點聲音,眼睛就盯著電視機屏幕。等到示范完了,我并沒有直接讓孩子們去作畫,而是請個別幼兒說說我是怎么進行玻璃球滾畫的。當孩子們能夠正確表述出滾畫的步驟時,我再強調滾畫時的注意事項,比如:蘸好顏色的玻璃球使用完了還是要放到原來的盤子里,不能弄混了。接下來孩子們在自由作畫時已經基本上不會出現步驟出錯或者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問題出現了。
二、提供合適的材料
本來教案中的材料準備是提供孩子一個紙盒子、一顆玻璃球,但是我覺得要每人一個紙盒子比較難收集,而且幼兒操作的時候可能會破壞紙盒子,所以我便把紙盒子換成了班級里現成的塑料小盒子,數量雖然只有孩子人數的一半,但是讓孩子們輪流作畫也是鍛煉孩子們耐心等待的機會。事實上孩子們在等待的時候也沒有出現秩序混亂的場面,因為在另一半孩子作畫的時候我讓等待的孩子看好其他小朋友是怎么作畫的,告訴他們你不看好一會兒玻璃球就不跟你玩游戲了。小班孩子還是很天真很聽話地照做了。
另外,我增加了玻璃球的數量,在同一種顏料中放了三顆玻璃球,以免孩子在選擇相同的顏料時不爭搶,也能讓孩子有選擇多種顏色的機會,提供多種顏料還可以使畫面更加漂亮。
三、適當地給予指導
雖然這次的作品創作都挺理想的,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還是有能力高低差距的。能力強的孩子不用我指導已經能獨立完成創作了。能力較弱的孩子在創作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小問題出現。比如:凱凱小朋友把玻璃球放到盒子里之后小手不馬上搖動盒子,而是任由玻璃球停在一處,手稍微晃動晃動,因為晃動的輕了,玻璃球沒有滾動起來,以至于玻璃球上大部分的顏料都在一個地方,導致作品上出現一個大的顏料團。這時候我并沒有直接幫他把盒子晃動起來,而是問他想讓盒子里面裙子上的空白地方都涂上顏料,該怎么辦呢?他說要讓玻璃球滾到裙子上。接著我便順水推舟“那你怎樣才能把玻璃球滾到裙子上呢?”凱凱好像領會到了,馬上用手晃動其盒子來。盒子一晃,玻璃球馬上滾到裙子上,留下了一條紅色的線條。這時我馬上表揚了他,凱凱開心地開始繼續晃動盒子作畫了。
我們教師在指導幼兒作畫時不能直接告訴他們應該怎樣畫,而是要讓他們自己領會到應該怎么畫,通過孩子自己動腦筋想出來并實施的方法才能讓孩子真正掌握美術活動創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