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小烏龜》活動反思
《小烏龜》是一首比較輕快的歌曲,節奏性強,容易讓幼兒掌握,小烏龜是孩子們常見的動物,在菜場、花鳥市場中,孩子們都有看到過,所以幼兒的已有經驗能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這首歌曲。
活動開始,先讓幼兒來進行發生練習,首先我問:“你喜歡什么什么小動物呢?”讓孩子們都來說一說,然后用唱歌的聲音學學小動物的聲音。在這個環節,小朋友們的思維很開闊,能想出同的動物,特別是我在用手勢提醒他們發聲練習時,他們都能意會到我的意思,但是有些孩子說出了不會叫的動物名稱,而我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就說這個動物不會叫,其實在這里可以引導孩子說一說它的形象、動作等比我這樣否定幼兒的回應更好。
發聲練習之后,進入到學習歌曲的環節。考慮到小班年齡的學習特點,具體形象的主觀物體能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出示了一個烏龜的圖片,請幼兒學一學烏龜爬,然后再聽歌曲的音樂,熟悉歌曲旋律從后進行提問:“歌曲中小烏龜去干什么?它帶了什么東西?爬的時候發出了什么聲音?”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一一出示了教具,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以便在接下來的環節學唱歌曲的時候能借助教具圖片,幫助幼兒掌握這首歌曲。在學唱歌曲環節,我分別用了集體學唱,分段學唱:特別是最后的:嘿嘿嘿嘿喲這一段要和前面的:嘿嘿喲,區分開來。在孩子們已經基本掌握了歌曲的節奏和歌詞后,我請小朋友們到中間來邊唱歌邊用動作來表現歌曲,我先請了一名幼兒來示范學小烏龜爬山坡的動作,請幼兒跟著歌曲有節奏的一步一步爬,剛開始孩子們顯的有些興奮了,注意力在爬來爬去上,也不唱歌了,我就適時的提醒幼兒:小烏龜出去可高興了它要唱歌好聽的歌,然后一步一步有節奏的爬山坡去,經過這么一提醒孩子們唱歌的聲音又變得響亮了很多。
在創編環節,我問:小烏龜帶著面包和糖果去怕山坡,你想帶什么呢?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有的說:西瓜和蘋果,牛奶和冰激淋等等,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創編環節展開的并不夠,有些孩子也沒有叫到顯得有些失望,在唱創編歌曲的時候,有個別孩子能唱出創編的歌詞,有些孩子還是習慣跟這老師唱,或者唱原先的歌詞內容。如果時間足夠的話還可以創編小烏龜的嘆詞聲,以及其他別的小動物,這樣的話音樂活動就會做的比較深入和全面,能讓更多的幼兒參與進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