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動物》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一節小班語言活動,主要目標是在情境表演中學習對話“……比我大”和愿意與同伴進行角色對話。 教師首先通過ppt的形式向幼兒展現了小動物之間的情境對話,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來加深幼兒對動物對話的印象,理解動物對話內容的同時學說“……比我大”。在活動中教師重點請幼兒學習小螞蟻和小雞之間的對話,通過集體說、個別幼兒闡述、分角色練習等形式。在分角色練習的時候,由于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幫助幼兒的情況較多,應多給幼兒一些時間、一些引導,多給幼兒一些信心,讓幼兒主動的說出來。在活動中教師對幼兒一些猜測性的回答進行了肯定,有著積極的回應,對幼兒是一種鼓勵,也給幼兒更多的自信心。但整體對幼兒的回答的有效性做的還不是很到位。當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出現了問題時,例如幼兒說小貓比小獅子大,幼兒能夠理解小貓和小獅子之間的大小關系,但是在表達上面出現了偏差。教師應及時的對其進行糾正,可以通過老師的正面示范,同伴之間的交流來給幼兒導入正確的表達方法。在整個故事中出現了五個動物,分別是小螞蟻、小雞、小貓、小獅子和小象。活動中是請幼兒對這五個動物之間的大小進行比對,教師也在活動中一直強調著是小獅子和小象。但在一般的觀念里面獅子和象是較為大的動物,而大的動物卻用著小來稱呼比較容易混淆的,可以隨著幼兒在活動中說出的稱呼而定,并且在整個活動中要將稱呼統一。而在象出場的時候,教師用的一個“咚咚咚”的腳步聲音來導出,由于錄制的音效效果不是很好,在聲音出來后,幼兒不是很理解,可以在音效出來時教師進行表演,幫助幼兒理解。 藍鯨對于幼兒來說是較為陌生的,教師在活動中一筆將藍鯨帶過,幼兒顯得有些迷茫,沒有真正的理解。可以給幼兒一些前期經驗,讓幼兒在活動之前對藍鯨有著一些簡單的認識。整個故事的闡述都是運用著ppt的形式,而藍鯨的展示用的是一塊kt板,顯得有些脫離,可以將藍鯨的形象也放進ppt中,同時將藍鯨的形象比象進行對比,使得大小更為得鮮明,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的講述教師用的分段講述的形式,為了故事的完整性也為了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教師在活動中可以增加一個完整講述故事的環節。 整個活動目標的完成度還是可以的,幼兒在第三個環節中愿意與同伴進行溝通,并且能有著簡單的對話,說一說“……比我大”。但是整個活動中幼兒之間的角色對話較少,游戲環節中只是幼兒單方面的訴說著大小關系,可以請幼兒進行對話。說一說“……你真大啊”“……你比我大”等對話。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都是要慢慢培養的,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應該多聽一聽幼兒的話,多想一想幼兒說話的含義,多給幼兒機會讓其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真正的做到理解幼兒,從而給孩子一個積極有效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