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還有誰要上車》活動反思
《還有誰要上車》是一節相關語言、社會領域的活動,但偏重于語言活動。本次活動主要讓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了解公共汽車外觀與乘坐方法,讓幼兒知道乘車時要遵守次序,不爭搶的道理。所以我把這個活動安排了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我把目標定在理解故事情節,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在活動一開始,我以故事大書上的掛鐘和小小司機導入:“小小司機,看看鐘,他在說什么呢?”有個別幼兒就說起來:“誰要做我的車快來啊!”我就引導幼兒:“要做小司機的車要準備什么呢?”“錢”“票”。從這里我開始給幼兒講述故事,讓幼兒傾聽,然后讓幼兒注意故事重復的情節,來說一說小動物們是如何一個個上車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
接著把故事中使用的象聲詞拎出來,并請幼兒模仿小動物上車發出的聲音。我先學一個小動物的聲音,然后讓小朋友學第二個小動物,老師再學第三個小動物的聲音,這樣既讓幼兒熟悉了故事中的小動物,又能讓大家模仿小動物的聲音。最后把故事連起來聽了一遍。
第二課時,我的目標是幼兒知道乘車時要遵守次序,不爭搶的道理。所以在復習故事后,我提供了各種動物的頭飾和車票引導幼兒來表演故事。我先當司機,幼兒當故事中的乘客。在表演時,我一邊充當司機,一邊引導“小動物”說出完整的話,因有的幼兒聲音不夠清楚,還有其他幼兒的干擾因素,導致接下去上車的“小動物”不能及時上車,還有的“小動物”不能模仿聲音,所以拖拉的時間比較長。
另外對于這種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處理不夠恰當,時間沒把握好。我在考慮:是我的目標定得高,還是我在引導上方法不對。對于發現的這些問題我會在以后的活動中注意,取長補短,爭取在不斷地進步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