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開鋪子》活動反思(精選4篇)
《小兔子開鋪子》活動反思 篇1
《小兔子開鋪子》是一首詼諧、幽默、節奏感很強的兒歌,同時它也是一首押韻的兒歌,對其內容的理解并不難,所以,我把重點放在量詞的掌握上,我覺得有一些量詞是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如:張、雙、個,但是像把、頂這樣的就比較生疏,所以我將難點前置,先讓孩子們看到帽子和椅子,他們說出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5只椅子、5個椅子,其實我覺得5只椅子也不是不可以,于是我肯定了他們的回答,我又賣起關子說:“還有一個更好的,誰能想出來?”果真可馨站起來說出了“把”。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兒歌中的量詞已經了解,但我想,對于兒歌之外的量詞,幼兒肯定還不了解,于是我們又進行了嘗試小組合作仿編兒歌的活動,連著兒歌最后一句“明天再來開鋪子”,我對孩子們說:“今天過去了,明天到了,小兔子會賣什么呢?“,在這個仿編環節,我先讓幼兒猜一猜鋪子里還有可能會賣哪些商品,接著讓每個小朋友嘗試拿一張創編紙,畫上想編的商品。最后按照數量的多少進行有序排列,推薦組內一名幼兒為代表上前說一說組內編好的新兒歌。孩子們玩得意猶未盡,我想以后我們可以通過:“小兔子后天還想開鋪子,你覺得會賣什么?”再次進行新的創編。
《小兔子開鋪子》活動反思 篇2
《小兔子開鋪子》這首兒歌語言比較淺顯,通俗易懂,又帶有律動,幼兒讀起來瑯瑯上口,能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識并且容易記住。兒歌中具有較多的量詞,將小兔子開鋪子所要賣的東西都用一、二、三、四、五等量詞一一列開來讓幼兒更好的記住賣的什么東西。有助于豐富中班孩子的語匯,因此非常適宜中班語言教育活動的使用。但是中班的孩子對于掌握數量詞還是比較難的。于是在課前我就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讓孩子對部分量詞有所了解。還考慮到兒歌中有可能對“鋪子”的不理解,我在課前從網上下載了一些鋪子的圖片讓幼兒來看了一下,我告訴小朋友:鋪子就是比超市小一些,像商店一樣,里面也有很多東西的地方,孩子們也明白了。
活動中,我能夠以自然、和諧的教態和眼神相互交融,將感情投入到教學當中,給幼兒充分思考、充分發表的空間及時間,體現了語言活動的學科特點,同時利用圖片的一展一縮,讓孩子在口動、眼動、腦動中記憶兒歌,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整個活動氣氛良好,基本達到了所預期的效果。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兒歌中的量詞已經了解,但我想,對于兒歌之外的量詞,幼兒肯定還不了解,于是我們又進行了嘗試小組合作仿編兒歌的活動,在這個創編環節,我先讓幼兒猜一猜鋪子里還有可能會賣哪些商品,然后把它們編進兒歌里,接著讓每個小朋友嘗試拿一張創編紙,畫上想編的商品。最后按照數量的多少進行有序排列,并貼在桌上的kt板上,推薦組內一名幼兒為代表上前說一說組內編好的新兒歌。這一環節效果很好。我想這個活動還可以在區域活動中繼續延續,還可以用“開商店”的形式來幫助幼兒繼續學習量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將繼續糾正和豐富幼兒的量詞,幫助幼兒體驗到語言游戲的快樂。
但是,活動中還存在這一些不足,值得反思:
1、在引導幼兒理解“瓶子”的過程中,我的引導方法不夠正確,導致誤導了孩子的理解;
2、活動還可以把教室內已有的圓舞板利用起來,讓幼兒邊敲節奏邊念兒歌玩一玩,可能效果會更好。另外還可以加上“填詞游戲”,讓整個活動更加豐富。
3、課堂里少了份活潑,如果在活動能加入小游戲“買東西”,幼兒只有正確使用量詞才能買到東西,我想這樣會更好地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師不只是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斟酌每一個教學環節后預想的教學后果,讓幼兒更好地學習兒歌。
對于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將會吸取教訓,在實踐中慢慢地改進自己,使自己在這方面有更高的突破!
《小兔子開鋪子》活動反思 篇3
《小兔子開鋪子》這首兒歌的特色之一是每句末尾都以“子”字押韻,讀來朗朗上口;特色之二是語句根據物品數量多少進行有序排列,便于孩子記憶朗誦;特色之三是量詞不斷變化,有助于豐富中班孩子的語匯,因此非常適宜中班語言教育活動的使用。
活動開始,一開始我出示圖片小白兔說:“今天小白兔的鋪子開張啦,請我們小朋友參觀啦!你們想去嗎?”小朋友們大聲說:“想去。”這時我聽見趙家偉小聲嘀咕:“褲子開張啦!”隨即,我問大家你們知道什么是“鋪子”嗎?有的說“鋪子就是鋪在床上的被子”,有的說是“褲子”。哈哈課前我就想到孩子對此類詞語的不理解,結果還真的鬧笑話了。為了幫助幼兒理解鋪子的實際意義,我在課前從網上下載了一些鋪子的圖片讓幼兒來看了一下,我告訴小朋友:鋪子就是比超市小一些,像商店一樣,里面也有很多東西的地方,孩子們也明白了。
接下去,我利用小圖片玩填詞游戲,把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引導孩子玩填詞游戲。我根據兒歌內容把1-5的數字卡和圖片對應排列起來時,孩子們通過直觀的事物很快的理解并掌握。幼兒理解兒歌后,我把數字卡和圖片弄亂,請能力弱的幼兒上來重新排列,這樣幼兒在配對數字的時候,還需要記住物品的順序,孩子的記憶力和傾聽能力都有所鍛煉。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兒歌中的量詞已經了解,但我想,對于兒歌之外的量詞,幼兒肯定還不了解,于是我們又進行了創編游戲,在這個編環節,我先讓幼兒和好朋友討論最后一個字帶“子”的物品。孩子也說出了很多:西瓜子、小褲子、小包子、小鞋子等等,這個時候孩子們的量詞變得豐富了,雖然還有填錯的,但經過我的糾正,孩子們已經能夠知道褲子用一條表示,鞋子用一雙表示,蘋果用一只表示,小朋友用一個表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將繼續糾正和豐富幼兒的量詞,相信在以后的活動中能夠體驗到“填詞游戲”的快樂。
整個過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總覺得課堂里少了份活潑,如果在活動能加入小游戲“買東西”,幼兒只有正確使用量詞才能買到東西,我想這樣會更好地激發了幼兒的參與興趣。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師不只是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斟酌每一個教學環節后預想的教學后果,讓幼兒更好地學習兒歌。
《小兔子開鋪子》活動反思 篇4
因為某些原因,把預設的活動提前上完了,于是自己找到一個教材《小兔子,開鋪子》,兒歌內容是:小兔子,開鋪子。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三雙襪子,四個瓶子,五頂帽子,來了一群小猴子,買走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三雙襪子,四個瓶子,五頂帽子。小兔子的東西賣完了,明天再來開鋪子。反復閱讀,我感覺兒歌比較有特色,特色一是每句的結尾都是“子”結束,讀起來順口。第二是量詞的變化,有助于豐富孩子的詞匯量,三是物品數量的變化從少到多,有序排列,便于記憶。因此,我就決定將利用這個教材開展本周的活動。
面對兒歌幾大特色,我該把哪個作為我教學的重點呢?反思思考,我決定以量詞的掌握作為重點進行教學。
為了消除孩子對“鋪子”這個詞匯的陌生感,活動的開始我引導幼兒從熟悉的超市開始,告訴幼兒鋪子的含義。很快幼兒就知道鋪子的意思了。接下去,我利用自制的幻燈片將鋪子中的物品逐一出示,與我預料的情況相同,孩子對兒歌的內容很快就掌握了,但是,對量詞的掌握很欠缺,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重點糾正孩子的量詞。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兒歌中的量詞已經了解,但我想,對于兒歌之外的量詞,幼兒肯定還不了解,于是在第二節活動中,我們又進行了創編游戲,活動以幫助小兔子進貨為引子開始創編。首先我先幫助小兔子進貨,與幼兒一起創編了一首新兒歌,接著請部分幼兒幫小兔子進貨,大家一起創編兒歌。再接下去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去進一種貨物,然后大家將貨物編進兒歌。
通過兩課時的活動,感覺幼兒對正確使用量詞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我想,如果平時在幼兒游戲時,我們能正確引導幼兒使用量詞,相信到現在為止,孩子的量詞詞匯量應該達到一定的積累量了。而不會像本次活動中出現量詞十分貧乏的現象。我們說一日生活中處處皆教育,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善于發現其中的契機,并加以利用。這樣才能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