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讓孩子自己學會發現
現象一:早上來園后,孩子們陸續進入不同的區域,在妙妙吧剛開始有的選擇積木,有的選擇了開鎖,有的拿起小棒走起了迷宮,不過一會兒就看見他們拿著材料走出了材料操作區。
現象二:
在建筑吧搭房子的澤澤與凡凡用吸鐵積木做了一個環形,然后手拿著圓環,做著開汽車的動作走向了教室的其他區域。
思考與分析:
1、進入中班,在教師中進行的是個別化學習活動,與小班的角色游戲有很大的區別。角色游戲是幼兒運用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想象,在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體驗著社會生活與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幼兒可以通過裝扮、模仿、情景假設、扮演等不同的形式獨自或與同伴一起進行游戲。個別化學習活動在空間與時間的設置上,是介于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性游戲活動之間的,有半開放、半松散的特點。在空間上,它是讓孩子在一定區域和范圍內進行自由選擇。在時間上,它允許每個孩子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時它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行選擇相應的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操作、嘗試、探索中體驗、收獲,個別化更重注觀察與動手操作。兩種活動對幼兒個人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又有著明顯的不同。
2、不管是游戲還是其他活動,都有著自己的活動規則,角色游戲與個別化活動亦是如此。因此,這是孩子們第二次進行個別化學習活動,出現了案例中的現象,可能是孩子們對剛接觸的個別化游戲還不是十分的了解,而且新學期開始,活動區中的材料對孩子們來說是比較新鮮的,對材料的玩法更是陌生。
對策與措施:
1、對于孩子們熟悉的角色游戲與陌生的個別化學習,首先我沒有急于告訴他們其中的異同,而是先讓他們看看教室中環境的變化,讓他們自己發現與小班角色游戲環境的不同。其次,和孩子一起聊聊角色游戲是怎么玩的,有哪些材料,他們可以怎么玩?再次,找找活動中的材料,猜猜他們可以玩?最后,我通過孩子們的發現,介紹兩種活動的不同。孩子們剛接觸個別化學習活動,而且每一個孩子的接受、適應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活動中老師要給與孩子適應調整的時間。
2、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參與到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同時也是引起孩子興趣的一個手段,在活動中推出了活動卡。在卡上有每一個活動內容的圖片,孩子們拿著卡片可以選擇自己想玩的材料,老師在觀察過程中用敲章等獎勵的形式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而且從另一方面也更便于我們老師更及時、更清晰地了解孩子活動的情況:孩子去選擇了哪些材料、玩得怎樣、哪些材料孩子沒玩過等等。